我们在审视清代书画家金农的书法作品时,往往觉得他的书法并不能成为法帖,只能是让人们去欣赏一下而已。金农擅长行书和隶书,他的行书写得很灵动,而隶书就像是用刷子刷出来一样,往往送笔还未到位就急着收笔,还在末端处向上挑去,横画粗,竖画细,因此,有些把它也叫作“美术字”,或者是当代美术字的前身。 但是,金农的楷书也在书法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他的楷书并不是唐楷,而是魏碑体。但金农在写魏碑书法的时候,并没有严格遵循魏碑书法的写法,而是从魏碑中寻找书法的书写意趣。对于这样的书法来说,现在有一些书法爱好者说,这才是丑书,难怪当代人喜欢写丑书,原来是从古人这里开始的。但也有一些网友说,金农的楷书并不是丑书,虽然它不像唐楷那样端庄,但也写出了书法的本真之美,这样的书法真的很难写,没有一定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看到的这些金农的习稿作品,每个字都是值得玩味的。它在处处都表现出了书法的意趣与本真。所谓意趣,是指书法在书写中散发出来的“味道”,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玩味的。本 金农的楷书大概有以下特点: 第一,书写功力的展现。我们可以看到,金农的这些楷书作品,与他擅长的隶书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但他的这些楷书在书写中,坚持用好每一笔,并不是一笔带过,没有轻浮之笔。仔细研究发现,他的每一个笔画中,都是以起、行、收三个阶段来完成笔画的书写的,这种方法是古人普遍运用和坚持的,也是符合古人对书法理论性的见解的。 第二,始终注意书法的矛盾性。古人很注意书法中的各种矛盾关系,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集中反映。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凡是具矛盾的事物才是有道理的。而 金农的楷书作品,每个字、每个点画当中,都是在一边制造矛盾,一边又是在解决矛盾的。他把点画的长短、左右的高低、字间的疏密等等,都转化成矛盾着的多个矛盾体,让书法的意趣不断产生。有的人觉得,这些字并没有意趣,是一种人为的行为。的确,它是人为的,是人为着的矛盾关系,如果说没有这些矛盾,那书法也就变成了美术字了,不是这样吗? 第三,金农的书法已经表现出了大巧若拙的最高境界。当代有的书法教授、博士认为,如果要把字写得好看,这是很容易的,也只需要一个人最多两年的功夫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了。但如果想把字写得难看起来,却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因为当把字写到难看的程度上,需要多种能力都具备了才能做到。这话听起来有点怪,但仔细想想还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比如金农的楷书,它的大巧若拙是从哪里来的?看似一个简单 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只要抱着不抵抗的态度去欣赏它,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人所创作的作品,都是有它有特有的书法特点。现在,一些人见惯了那些真正的丑书,如果一旦看到一些好的作品时,也仍然采取抵制的态度,却错过了对好作品的欣赏时机,是为可惜。欣赏金农这些楷书作品时,就要用上述三点去对待,如果有兴趣了,还可以把它当作法帖来临摹,自然也会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大家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