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说学国学

 程小鱼719 2022-10-19 发布于浙江

前两天,有位读书群里合得上性情的妈妈在我的圈后留言:最近公众号没更新了呢。

早上还在买菜,手机响,看到嘟爸罕见微我:你要开始更新了。

嗯,我陷入了阶段性的迷惘。

写家庭琐事,写小嘟成长,写我喜欢的事,但人穷则反本,穷尽作文之力时,开始想写的初衷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我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还有越写越觉得自己太欠缺有力的支撑,貌似是空中楼阁。

于是研究小学作文,想要回到上语文课那会,老师教我们如何写作文。比如记叙文,有六要素,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呢?有表达方式,说清事情,最后还有一点而过的感想。短短三五百字,在结构上,逻辑上,都是大有讲究的。

那么是少时写作基础不牢。这是其一。

其二,捉襟见肘的文学修养。

这个没有捷径,不是三五年就能成的事,长期阅读,长期练笔,长期反思,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高度。

当然,这是对像我这样想在写文上有所突破的人而言。而对不想进一步的大多数人来说,只想写好考试的作文、只想完成领导交代的公文、只想表达出一段不被误解的话语,那么做好其一,加之对身边事物稍加观察便能完成任务。

这算是交代吗?不是安慰和借口。

再有,我陷入了一个思索当中。

主流提倡学国学,身边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国学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各种机构搞跟国学有关的活动,当然主要对象也是孩子,这是所谓的传承方式?

国学是什么呢?

百科上如是说: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的分类方法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比如《诗经》,《史记》,《老子》,《李太白集》等等。

另一种是按内容属性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及辞章之学。

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确实是好东西,教人明事理和为人处世,看清世道,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这似乎是知识金字塔上的顶端,几千年的智慧与真理。对现如今的我们来说,难学是必然的,不说别的,光是古代文字就让人够呛,很多字的字音字意与现在的文字习惯相去甚远,连唐诗宋词语文课本上挑的都是文字易懂、情感表达简单的经典来传诵。

那么,面向孩子的国学培训班学些什么呢?上网搜索了下面向孩子的国学培训班,看了以后表示无语。

 这是某个国学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招生对象是315岁的孩子。《论语》挺好,翻译成白话,孩子易懂,语句上口,关键是在理,实践起来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千字文》和《弟子规》,这合适吗?

《千字文》,不像《生僻字》那么生僻,但是读起来也并不顺口,如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这么一段下来,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火星语?

《弟子规》,额,准确来说,它不属于国学。早几年国人对它的批判,我想起两段经典的笑话:

比如,亲有疾,药先尝,亲人得了糖尿病,胰岛素要先打自己身上试试吗?

比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长辈爱你,你孝顺不算什么,长辈痛恨你,你孝顺,才算真孝顺。

再来看看国学培训班的目的,抓住了商机,贩卖了父母的焦虑和盲目。

孩子穿上汉服,拿着一本书摇头晃脑,这不是国学。

《诗经》我近一年的时间都在认真的读,欣赏它的词句铿将有力,欣赏它字里行间优美的旋律,欣赏它由此物到彼物的匠心独具,可在内容上,我很难说服自己让儿童时期的小嘟阅读。个人感觉,不适合孩子读,如果要给一个区间,那就是小学时期的孩子可以不必学。如果硬要孩子感受其文学造诣,大可整理出部分优美的词句来,不伤大雅。

为啥?词句虽美,但主题却很成人。其中确有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朴素,但也不乏怨妇诗、弃妇诗、夫妻分居两地的相思诗、贵族阶层婚嫁诗、男女爱慕之诗等等。

想孩子明事理懂礼貌,不必去国学班,最初的启蒙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上。我们用行动和语言孝顺长辈,那么孩子就知道了什么是孝。我们以礼待人,以真诚待人,言出必行,孩子就会学得礼貌。我们和孩子共同经历某些事,总能教会孩子明白一些起码的事理。

想孩子能出口成章、文化底蕴深厚,也不必去国学班,未识字前,我们父母好好跟他说话,识字后,多看适合年龄的儿童文学,经典的唐诗宋词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来养成阅读的兴趣,积累文学的知识,待到某个点,总能量变实现质变的飞跃。当然,有天赋的和有浓厚兴趣的孩子除外。

那国学不学了吗?不,这是个好东西,但不是孩子这个年龄可以学得其本质的,只有等孩子有了初步的世界观,有了起码的历史观,有了思维力和判断力,再配备识文断字的基础能力,才有事半功倍的好处。过早开始接触,揠苗助长的嫌疑和浪费孩子的时间不说,可能还会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出去疯跑,至少能得一副健康的体魄。

所以,学习国学的人,该是我们大人。那么,顺理成章地引入主题,也以此为动力,我在公众号中会陆续用浅显的语言来说说我们的经典——《诗经》。敬请期待!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