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杉老师这句话,值得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

 阿华读书 2022-10-19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41/100 天


作者 l 阿华

来源 l 持续践行力(ID:ahuaxuexi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hi_a_hua


许多人在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开始时决心很大,信心满满,立志要怎样怎样。
 
可是持续没多久,往往就坚持不下去了。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过程中收到的正反馈太少了。

和自己预想的差距过大,甚至出现了一些负反馈。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让人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遇到这种问题,不要总说是因为这个人的意志力太差,我觉得尽量不要给人贴这样的标签。
 
不要给自己、给孩子贴上意志力差的标签,更不要给他人贴上这样的标签。
 
尤其是那些还没价值判断的孩子,父母长期的负面评价,已经划定了孩子未来的格局。
 
由于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巨大,因此我们要谨慎使用负面词汇。
 
遇事要少从人性、意志力的角度考虑。
 
相反,我们要理解人性,在顺应人性的基础上,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正解。
 
那么,我们要如何持续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呢?

尤其是在前期几乎没有正反馈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持续下去呢?
 
最近在读华杉老师的书《华与华正道》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华杉老师说:对人对事,要永远保持低期望。
 
只有保持低期望,才不会因为失望而中途放弃。


1 
内在期望和外在期望

 
对人对事保持低期望,是智者的人生策略。
 
这里的期望,包含了内在期望和外在期望。
 
内在期望和外在期望,也就是一个人在做事时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
 
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受到这两种驱动力的影响。
 
只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
 
有些人在做事时,内在驱动力比较强一些,他们能够持续做事。

主要的驱动力来源于成就感等内在驱动力,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
 
而有些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外在驱动力的影响,内在驱动力不强,他们主要受到外部物质奖励等的影响。
 
由于每个人受到这两种驱动力影响的比重不同。

所以要想驱动他们持续做事,所采用的策略也应该有所调整。
 
例如,对于受到内在驱动力比较大的人,可以多提一提成就感等内在因素。
 
而对于受到外部驱动力较大的人,可以多提物资奖励等外部因素。
 
无论是内在驱动力,还是外部驱动力,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都要保持低期望,这样就更容易持续。
 

2 
对事保持低期望

 
在持续做一件事时,之所以容易中途放弃,无非就是心理预期和现实之间产生的落差,导致自己因失望而放弃。
 
很明显,如果要减少中途放弃的概率,那么在一开始就要降低期望。

也就是华杉老师所说的:对任何事都要保持低期望。
 
为什么保持低期望就容易坚持下来?
 
因为如果我们保持低期望,那么,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就小。

落差小就不容易失望,不容易失望当然就不容易放弃了。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有很高的期望,高期望也就意味着承受较大的压力。
 
一旦事情没有按照期待中的节奏推进,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终将因压力过大而放弃。
 
如果能够时刻保持低期望,我们承受的压力就小,压力小就容易持续做,最终做成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众所周知,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容易坚持下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期望值低。
 
那些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最终获得了最大的回报,也是这个原因。
 
更有甚者,即使是本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突然有一天给了些外在的期待,最终将会因这些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而放弃。
 
我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时,刚开始就没有给自己太高期望,尤其是外在的期望。
 
如果一开始就给了自己过高的期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容易因为没有达到预期而放弃的。
 
例如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半年增粉3万。
 
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一天增加的粉丝数量仅为个位数,阅读量仅为两位数,离自己的目标相距太大。
 
最终将会因为太大落差而选择放弃。
 
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放低自己的期望。
 
正是因为自己的期望低,所以更容易每天持续付出。


3 
对人保持低期望

 
我们不但要对事保持低期望,而且对人也要保持低期望。
 
正如华杉老师所说的那样,对他人没有了期望,剩下的就全是惊喜和感恩了。
 
相反,有些人对别人付出了,也要求别人对他好,一旦别人对他没有那么好,或者是没有之前那么好,心中就容易产生怨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功利的心态来与人交往,对方就会感受到压力。
 
对别人好是我们的选择,而别人对我们如何,那是别人的选择,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
 
别人可以对我们好,但不要指望别人对你好,更不能要求别人对你好。
 
我们虽然决定不了别人对我们怎样,但可以决定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别人,以及对别人的期望。
 
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要铭记在心,要常怀感恩之心。
 
而我们为别人做过什么,要有随时清零的心态。

不要抱持着"好人有好报"的信条,更不要斤斤计较。
 
只有放低对别人的期望,甚至是零期望,这样就更容易生活在感恩和惊喜中,而感恩和惊喜,是生活幸福之源。
 
总之,对人要保持低期望,常怀感恩之心,保持一定程度的钝感力,这是幸福之源。

对事也要保持低期望,不要着急,循序渐进,这样才更容易持久,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