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了这个过程,你也能写出200篇文章

 阿华读书 2022-10-19 发布于广东

▲阿华读书 和大家一起成长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191 天

作者 l 阿华

来源 l 阿华读书(ID:ahuaxuexi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hi_a_hua


对于持续写作来说,选题可以说是最难的步骤之一了。
 
在没有确定选题前,就会一直在大脑里不断搜索到底要写哪个主题,尤其是随着截止时间的临近,就会更加心烦意乱。
 
可是,一旦确定了选题,心就能够静下来,然后开始在大脑里不断搜索主题素材,以丰富文章。
 
在大脑里搜索写作主题,正如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其实是一个比较耗能的过程。
 
我们的大脑不喜欢模糊,不喜欢不确定性,一旦处于模糊状态,能量是呈分散状态的,就会比较耗能。
 
可是当确定了写作主题,也即消除了选择模糊,消除了不确定性,大脑的能量就会比较集中,效率就会提高。
 
其实不光写作,我们在犹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在纠结到底要做什么(选择)时,往往是比较耗费时间,耗费心力的。
 
可是一旦确定了选项后,消除了选择纠结状态后,反而会感觉轻松了许多。
 
即使我已经持续写了将近200天,但有时还会在文章选题上耽误许多时间,尤其是近期思考比较少时,就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选题上。
 
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想不起来要写什么,主要还是思考少了,其次是阅读少了。
 
我每天阅读时间并不算少,但有时还是想不到更好的写作主题,这主要就是因为思考太少了。
 
因此,想不到写作主题,当然和输入量是有关的,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思考太少了。
 
例如,即使你的输入量并不是很大,但你热爱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很关注,你往往就能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
 
所以我觉得写作不能脱离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即使每天大量阅读,也未必能写出打动人的好文章。
 
如果每天都认真体验生活,好好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当然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当然了,如果输入量大,而且思考量也大,那当然更好了,持续写作就不成问题。
 
文章大概是怎么写出来的?
 
对于我来说,由于每天都需要写作,这种持续写作的任务貌似已进入到了我的潜意识。
 
于是,不由自主的就会对生活多一份留意,对生活保持觉察,毕竟有写作任务在身嘛。不由自主的,生活中许多感想、零散的想法,都可能会被当作写作素材记下来。
 
例如在读一本书时,在看一部分电影时,在和别人聊天时,在和孩子相处时,在观看比赛时等,在散步看到行人的举动时等,都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
 
一旦产生了灵感,就会赶紧把它记下来,例如记在手机上,当作之后的写作备选主题。
 
然后,就会在大脑里搜索平常看过的书,看看哪些素材比较适合这个主题,自己生活中的思考,再结合平时阅读过的相关主题,基本上就可以写出一篇文章了。
 
下面我拿昨天的文章(让自己忙起来,你绝对有潜力做更多!)来举例,让大家看清楚写一篇文章的具体过程。
 
昨天经历的对自己有触动的事实:昨天一天写了3篇文章,可平时一般都是写一篇文章。
 
于是,我就开始想,怎么拿这个事实写一篇对人对己有启发的文章。
 
也就是看看能否提炼出可以复用的经验,以指导未来的生活
 
写这篇文章,一方面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对读者可能也会有启发。然后我就开始想要怎么写。
 
进一步想到,一天的任务是1篇,能够完成,一天的任务是3篇照样也能完成,我在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
 
而且这3篇文章都是有 deadline(时间截止点)的。
 
由于之前认真读过《稀缺》这本书,我就想起书中提到的观点:deadline 会产生时间稀缺,而且稀缺会产生专注红利。
 
因此,虽然一天写了3篇,但由于专注红利的存在,所以效率会比较高。
 
并由此推导出,如果一天任务是4篇,其实也是能完成的,5篇呢?理论上来说,只要没超出一定的限度,任务越多效率就越高
 
然后我想到时间稀缺的相反面,也就是时间充裕,在时间充裕的状态下我们是怎么表现的。
 
以及,我最近还看了鱼堂主的《智识升级》这本书,里边提到了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承诺时,效果才更好
 
例如,小明喜欢一个女孩子,他如果对该女孩子承诺说将会每天学10个单词,小明当然更有可能做到,因为他不想在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面前丢面子,他想表现得更好。
 
通过这个例子我联想到,其实不光是承诺,deadline 也有类似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对你有影响的人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而且给任务设置了明确的 deadline,你当然更有可能完成任务。
 
我们再简单梳理下这个过程:
 
我通过当天写3篇文章,平时一天只写1篇文章这个事实,想要搞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
 
然后想想能不能从中总结出以后可以用的经验。
 
于是我想到了效率问题,然后联想到《稀缺》这本书中提到的专注红利,以及 deadline 等。
 
从 deadline 又想到了《智识升级》中提到的,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承诺效果才会更好。
 
然后又想到时间稀缺的相反面,即时间充裕。
 
最终就把一篇文章写出来了。
 
之所以能够写出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之前认真阅读了《稀缺》,深入理解了专注红利、deadline、时间充裕等概念。
 
然后自己的生活经历,触发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经历,把这些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了,一篇文章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完成一篇文章,输入和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生活中少了思考,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就是生搬硬套、无逻辑拼凑的、没有灵魂的,因为它脱离了生活。
 
同时,如果缺少了输入量,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太过于个人化、生活化,文章的通用性(对更多人有用)会大打折扣。
 
总之,写作的过程,无非就是生活中产生的灵感,触发了你之前已掌握的零散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有序组织在一起的过程。
 
所以,持续写作,当然离不开持续阅读和生活中大量的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