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人生败笔

 兰草地 2022-10-19 发布于安徽

作者:张伟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提到李白的诗,在浩浩中华文学史上,无一人能超越其上,即使杜甫,也只能与之并肩而已。他的诗以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为主,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排山倒海,一泻千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的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每一篇都让人朗朗上口,传诵千古。

可以说,在诗歌领域,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政治领域,他却是一个失败的政客。此话从何说起呢?

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十分钦慕,就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陪侍唐玄宗左右,为其写诗文娱乐。李白本意是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唐玄宗并没有在政治上重用他的意思。一年以后,李白对自己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唐玄宗令人传他上朝,他也因醉不去。曾经有一次,他在已醉酒的情况下奉诏起草诏书,却令高力士给他脱靴。这高力士是何等人也?唐玄宗宠爱的宦官。李白对他如此无礼,他哪能忍受得了?他心中人恨死了李白,就在玄宗面前进谗言,中伤李白。渐渐地,唐玄宗疏远了李白,后来就赐给李白一些银两将其放出宫去。

经此一遭,按说李白应该明白,自己不适合从政。但是,他却执迷不悟,还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去从政,总想着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其实,他的诗已经让他名满天下,他没有必要再去争那个名与利了。他却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合情的判断,就像他在《将进酒》一诗中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还是相信自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他仍然抱着从政的信心。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才导致了他后来的人生悲剧。

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时投奔了永王。这一年正月,他在永王军营作诗《永王东巡歌》,抒发建功报国情怀。后来,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朝廷征剿,最后兵败。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涉嫌谋反在浔阳入狱,后被宋若思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宋若思很重视李白,以自己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但是终以他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有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两年以后遇大赦,终获自由。又过了三年,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病死他乡。

李白从政的遭遇说明了至少两个问题:一是,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浪漫的,他做事的方式也是浪漫的,而这些都是从政的大忌。从政讲究的是务实,是谨小慎微,是如履薄冰,不能浪漫,不能不拘小节,不能放纵自己,李白却正好相反。所以,他真的不适合从政。二是,他对政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看不明白当时的政治格局。唐玄宗已经退位,皇帝已经换人了,他却迷迷糊糊投奔了永王。李白心里想的应该是,只要是朝中的人物,只要为了国家征战,就可以投奔。他没想到,永王会出现谋反的事情。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如果有一定的政治洞察力的话,应该会察觉到一些蛛丝蚂迹的。可是,他没有,他只是想着要为国家尽忠,没想到会出现别的情况,这说明,他在政治上太单纯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他在政治太幼稚了。如此的政治才能,真的不适合从政。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诗人,一个好的文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好的政客,更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李白明明是一个好诗人,你就好好地写你的诗就行了,搞什么政治吗?明明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从政,还不放弃,还坚持到底,直到撞得头破血流,锒铛入狱,才知道悔之晚矣。从政的遭遇成为了他的人生败笔。

那么,为什么李白这样的人物还会坚持从政呢?我觉得,这与儒家思想的教育有关。儒家思想一直主张学而优则仕,并以这一主张教育所有的读书人所有的文人。这一主张,对于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文人来说,是深入骨髓的,是深信不疑的。无论是谁,从孔子开始,到董仲舒,再到陶渊明,再到李白、杜甫,再到苏东坡,等等等等,一直如此,一脉相承。

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对不对呢?自儒家思想创立以来二千余年,没有人对儒家思想的这一主张提出过异议,总觉得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文人,一定要去参政,一定要进入官场,一定要去干一番大事业,一定要去治国平天下。好像不去从政,不进入官场,就总是不务正业似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这样的结局,才有了苏东坡那样的悲剧。

其实,儒家思想这一主张早就应该改变了。读书人,特别是文人们没有必要学而优则仕。为什么一定要从政呢?没有必要啊。会写诗,就好好地写诗就行了。会写剧本,就好好地写剧本就行了。会写词,就好好地写词就行了。自己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去挑选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做。明明自己不擅长从政,还要硬要往政界去闯,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政界里面的是非很多,像李白这样,没看清政局就贸然走进去,不仅进了监狱,而且差点丢了性命,结局非常悲惨。

只是可惜的是,历史上有这种超然眼光的人不多,陶渊明应该算是一个。在官场上混了几年,知道自己不适合从政,赶紧辞官归家,优哉优哉地过自己的舒服日子,不是很好吗?

直到近代,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反思儒家思想的各种主张了。学而优则仕的主张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审视。人们终于明白,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是不怎么正确的,是片面的。学而优,干什么都行,只要不做坏事,就应该得到支持、得到认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擅长这一行,就去好好地干吧。

学而优不一定则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