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骨质疏松日丨争做“硬”骨头!

 医学abeycd 2022-10-19 发布于湖北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现在让我们来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措施。

21世纪后我国对于50岁以上老人的椎体和股骨的骨密度(BMD)检测结果表明,50~60岁的人群中,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升高,女性尤为突出。有调查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为40%,男性一生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3%。

骨质疏松患者常表现为腰背酸痛,临床特征为骨微结构损坏,该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性衰退,骨代谢失衡。

1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

  1. 由于年龄增长或性腺功能减退导致分泌激素减少等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临床将其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 在疾病和药物因素下引发的骨质疏松为继发性骨质疏松。

  3. 特发性骨质疏松,多发生在青少年女性和遗传病史的人群中。

2

病因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退行性疾病,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如患者的内分泌变化会影响骨质疏松的发展,同时与患者的遗传和钙营养缺失也有密切的关联。骨质疏松的患者在出现骨质疏松疾病后,骨密度会减低,并且其骨脆性增加,严重可引发患者出现骨折。

2.1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与雄激素等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女性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雌激素有增强骨细胞、抑制骨钙溶出等作用,还可以提高1α羟化酶的活性,促进钙的吸收,降低血钙浓度,抑制类骨质体积(OV)对骨的吸收,雄激素能够促进骨基质蛋白的生成,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骨代谢,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性腺功能会逐步减弱,此时患者性激素的分泌水平量也会受到影响,而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患者出现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2.2营养因素

钙磷代谢异常是引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骨骼形成和吸收的过程中,钙元素和磷元素以及常见的各种维生素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钙质的缺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关键。钙和磷共同参与到骨骼的代谢中,而如果人体中的磷元素含量较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的矿化速度,可以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增加甲状旁腺素分泌水平,进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2.3疾病与药物因素

疾病的发生,如甲状腺疾病、胃肠疾病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若患者长期应用避孕药物或者肝素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钙质吸收,导致机体的尿钙排泄量明显增加,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

2.4废用因素

肌肉对于骨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肌肉发达并且骨骼强壮,则机体的骨量也会随之提升,老年患者因为疾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就会造成运动减少,骨量减少,骨量丢失,进而诱发骨质疏松。

3

诊断标准

临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主要为脆性骨折或骨密度的测定。

脆性骨折的诊断结果常表现为骨量丢失或者骨强度下降,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在非外伤或者轻微外伤的影响下导致骨折的发生,若患者出现骨折并被确认为脆性骨折,则说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密度检测对于骨质疏松的病情管理来说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时所选择的方式为超声骨密度仪,这一方式不仅检测方便,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的射线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可以应用于普查和复查、对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状况进行确认的一种诊断方式。

4

药物治疗

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分为骨形成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骨矿化剂及滋阴补肾的中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高代谢转换型,在骨质疏松(OP)中,骨钙素(OC)的数量较多并且活性较强,骨吸收的速度大于骨形成,进而会引发OP的产生。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抑制骨吸收的生理作用,能够改善骨骼的功能,故而骨吸收抑制剂应用于OP的治疗中效果良好,而在目前临床上这类药物数量及种类较多,通过减少人体内OC的数量或者降低OC的活性来降低患者的骨吸收活性,进而减少骨量丢失,避免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雌激素主要成分包括雌二醇和雌酮等,在女性进入绝经期以后,机体分泌雌激素的总量会随之下降,此时患者的骨量会有明显降低,所以在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雌激素参与人体的骨组织合成中,能够刺激下游成骨细胞(OB)增殖,并且还能提高OB的活性,促进骨形成,所以增加雌激素能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锶盐是新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具有增强骨形成的作用,可降低骨吸收,雷尼酸锶是此类药物之一,可降低椎体或是髋部等骨折风险,属于一线药物。血磷(BP)可与含钙结晶高度结合,具有抑制和降低OC活性,导致OC凋亡,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对于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作为药物的首选。

5

骨形成促进剂

临床常应用氟化物或是PTH以及同化激素等药物促进骨形成,具体表现如下。

5.1氟制剂

氟对骨有亲和性,表现为两方面,首先这种物质不容易被OC溶解吸收,能够增加人体的BMD,其次,氟化物能够促进人体的OB增殖,增加细胞数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的形成。

5.2 PTH

PTH属于一种骨合成代谢制剂,这种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量的吸收,小剂量应用PTH能够改善人体的骨骼状况,有助于促进OB的成熟促进骨骼的形成,大剂量PTH的应用则能够加快OC的分化,强化OC活性。

5.3同化激素

同化激素在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防中,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改善男性患者的骨质疏松状况,同时将其应用于青春期发育延迟的青少年男性中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

5.4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OB的凋亡,抑制OC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5.5骨矿化剂

骨矿化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骨矿物质的沉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产生的效果良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5.6中药

传统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的概念,将其归属为“骨萎”“肾亏”等,与西药比较,重要优点很多,如淫羊藿或杜仲等,在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骨形成,对于作用机制仍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

6

总结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在老龄化社会逐渐发展的背景下,诸多原因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骨质疏松病情的发生会进一步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情,骨质疏松症的出现会增加骨折风险,由此,及时高效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提高预后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另外,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均有负面影响,骨质疏松症在世界卫生组织中被评为世界三大老年性疾病之一,调查研究显示,若患者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会导致病情恶化,诱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和经济压力。

骨质疏松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以控制OP,且越早越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