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堂极度烧脑的心理学课:别再被心灵鸡汤骗了!

 自我清理 2022-10-20 发布于海南

疫情三年,我们面对着许多不确定性挑战。焦虑、抑郁,心理问题频发,躺平、丧失信心,人们情绪沮丧。

怎么解决?

大脑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将不确定转变为确定性。而人脑的有趣之处在于,当明白了压力源背后的“为什么”时,就能大大缓解情绪症状。

因为答案本身,提供了确定性、提供了预测、提供了准备。

对确定性的追求是生命的主旋律,在这个主旨下,人类适应得极好,但却具有“反噬”。这个反噬,就是我们体验到的焦虑、恐慌、抑郁、自我否定、情绪内耗……

我们该如何应对人生中的焦虑、恐慌、抑郁、自我否定、情绪内耗?

本周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毛利华教授将做客混沌,为大家带来一堂极度烧脑的心理学课。

毛利华教授说,我们体验到的所有“不确定性”,所有焦虑、抑郁……都与我们构建“自我概念”的模型有关:

图片

图片

生命是什么?


大家每个人都知道生命是什么,但是如果我问你生命的定义是什么,估计很少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所有人都同意的定义。关于生命的定义,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谔,关于生命有一个基本的定义,他说生命物质通过在开放系统当中自发地维持负熵来对抗热力学的衰变。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生命以负熵为食”。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的世界当中,一切都在向着无序发展,生命是在这个无序的奔腾的大河当中,偶然翻起的一朵又一朵有序的浪花。在这个大势当中,每一个生命都在努力地维持着一个稳定的熵不变的这么一个开放系统。

所以,什么叫生命?生命指的是能够从周围获取负熵,也就是获取有序,来维持自身的熵平衡的这么一个系统,叫做生命。

生命以负熵为食,但是它又处于一个熵增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世界。所以,在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当中,构建一个有序的确定性的模型,就成为了生命的最本质的使命。

生命需要逆熵而行,这个使命使得它必须要尽可能地在这个不确定性的环境当中去找到一个确定的,它能够生存于其中的,并且能够预测的一个模型中生存。


图片

“我”其实不存在?


生命从最初的原核生命,一直进化到现代的人类,我们不断地在进行着一个对不确定性世界的确定性模型的完善过程当中。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的预知越来越多,我们建立的确定性的模型越来越完备,我们生存、进化和传承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我们的大脑处于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对于确定性的追求,使得我们的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得不出现“自我”概念,这样才能使得它所构建的模型更加完备。

在进化过程当中,人类的祖先获得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武器,就是我们发达的前额叶。发达的前额叶使我们发展出了所谓的意识或觉知,这使得我们能够在构建模型时包含自身。与此同时,人类获得了一种独有的高级思维能力,就是对不在眼前事物的想象。

所有生命,除去人类之外,它们的大脑所构建的模型只会针对当下周围的环境,但是人类发达的前额叶给了我们一个超越这个当下禁锢的能力,使得我们不仅仅能够对当下的刺激进行反应,甚至还可以对不在眼前的刺激在头脑中进行反应。

比如我们就能够想象十年以后我们是什么样子,回忆十年之前我们是什么样子,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关于十年之前或者十年之后我们的模型。

当神经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以至于它不得不去区分自我的行为以及环境输入的行为的时候,那么意识就必须要出现,去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去知道哪些行为是自己做出的,哪些行为是外界做出的,通过剔除所有的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干扰,更加准确地对外界的环境做出预测。

所以,觉知产生出了一个用来指代我们在这个模型当中存在的一个概念,就是“我”。“我”的出现是大脑在对确定性的永无休止的追求过程当中,不得不创造出来的一个,能够使得模型更加完备的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它并不存在,它并不是一个实体,它仅仅只是为了让这个确定性模型变得更加完善,大脑创造出来的一个Agent。

“我”的出现,使得我们真正地冲破了当下的牢笼,不再是只对眼前的事物进行反应,而是可以把我们的思维延伸到无限的时空之外,从此我们拥有了未来。

图片

时间也不存在?


在人类大脑当中,伴随着意识,我们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概念,叫做时间。

什么是时间?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如果没有人问我,我是明白的,但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我就不明白时间是什么了。

奥古斯丁对时间做了一个非常复杂和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就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真正实际存在的就是当下我能够感受到的这个现在。

因此他说过去事物的现在,现在事物的现在以及未来事物的现在,组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概念。过去事物的现在就是回忆,而现在事物的现在就是视觉,而未来事物的现在就是期望。因此,无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其实都是当下。

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现在,那么这个现在是怎么来的呢?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之所以有这种现在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现在就处于现在当中,我们被一个时间气泡裹挟着不断地前行,刚刚的现在就会变成过去,而刚刚的未来又会变成现在。此时此刻你所感受到的现在,其实仅仅是你的大脑根据你对过去的一点点记忆和对未来的一点点预期,两者结合在一起,重新创造出来的这么一个主观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心理上的现在。

所以,现在这个概念只会存在于心理当中,只会存在于我们的心智和精神当中,物理世界、数学上,现在都是不存在的。

图片

“自我”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


自我是大脑虚构出的一个概念,那么大脑通过什么来构建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构建的来源有四个:记忆、无意识加工、情绪体验和社会交互。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观看

⬇️⬇️⬇️


图片

为什么“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

进化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但是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副作用,或者叫做反噬。比如,因为情绪的调控或情绪的认知出现问题所导致的一些精神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和抑郁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家都有过抑郁状态,但是真要谈到症,其实还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些号称自己有抑郁症的人,也许是在赶时髦或者为不作为找一个理由,真正的抑郁症是要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那么,现在社会上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多?当然是因为环境压力,因为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对自我构建的不自洽。但事实上很多抑郁症其实只是夸大了我们暂时的情绪低落或暂时的抑郁症状。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原因很简单,因为精神问题的诊断相对来说没有特别客观、明确的标准,很难排除主观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然后呢你跑到医院的精神科去检查,大夫会给你一堆问卷,问你一些问题,通常你会得到一个中度或者是轻度抑郁症的诊断。大概率是这样子的,你只要去医院,基本上不会空手而回。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你既然想要去医院了,说明你一定觉得自己很不爽了,很难受了,这是前提。到医院之后,你一看问卷,这不都是我吗?就都填上了。第二天,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啥症状都没了,再去医院什么症状也测不出来,一定是这样的。

情绪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就是暂时性,它仅仅只是对当下的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应,但是换了一个环境,有了新的刺激进来以后,你的情绪状态会迅速地转换。

所以,抑郁症越来越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太在乎自己暂时的状态,导致长期的情绪不稳定。就是我们用情绪来构建的这个自我一直处于一个负性的状态,这个自我概念的模型一直处于一个负性的状态,不能够达到平衡。


图片

为什么你会焦虑?


跟抑郁症相关的另外一个心理问题叫焦虑症,这是另外一个极端的反噬。

就像抑郁状态一样,每个人都有焦虑状态,焦虑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喜欢焦虑,为什么?因为一旦有些东西没有把握,焦虑状态会让我做更好的准备,使得我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好。通常焦虑能够促进我们去努力,去应对这个使我们焦虑的事件或者环境。所以说,焦虑对人类来讲是特别有效的一种情绪状态,是更加积极的一种信号。

问题在于,如果这种焦虑指向一个具体的焦虑实体,你通过某种行为能够去影响它,改变它,那么这个焦虑就会缓解。但是,如果你的焦虑指向了一个你很难有效地去改变它的状态的这么一个情形,譬如遥远的未来,俄乌战争到底会走向哪一步,人类会不会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新冠病毒到底还能够肆虐多长时间,这些问题,你要去焦虑的话,你一定会得焦虑症的,为什么?因为你是没有任何能力去消解产生这个焦虑的来源。

焦虑症,就是一种没有固定的焦虑对象的、游离的、动态的负性状态。它有很多症状,绝大多数是前瞻性焦虑,即对尚未发生的事件的焦虑。人类跟其他物种一样,对于当下的世界已经构建了一个足够完备的确定性模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把未来加入到这个模型当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先验的经验,非要去构建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的模型的时候,不确定性会大大地增加。那么在未来你所构建的这个模型当中,就无法自洽,因为你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解决。你现有的经验、现有的能力,没有办法去预期这个遥远的未来,所以你会焦虑,大脑很难受,不断地迫使自己想去解决这种焦虑,产生某种行为去缓解这种焦虑,让这些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确定,但是你又没有能力去做到这一点,就会越来越加重,最后变成一个极端的很难缓解的症状。


图片

猫爪定律:为什么猫爪一定要在上?


家里养猫的人可能都知道,猫的爪子,是不允许你的手压在它的爪子上的。为什么?

对的,这堂课里甚至也讨论了这个话题。

图片


⬇️⬇️⬇️


图片

如何消解反噬?


如何去应对这些反噬?我不是特别擅长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我是做基础研究的,我始终认为心理学它的本质是道而非术。心理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你理解自身的底层的规律,并不能够帮助你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

所以大家看到的许多心理学的课程,几乎都是忽悠人的,没有任何一个课程能够真正做到他们宣称的那个样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所有的人用同样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结果。

心理学告诉你的是,你是如何去构建这个模型的,而不是告诉你别人怎么构建这个模型,你拿过来就能够做得跟别人一样好。所以我很欣赏《天道》里的一句话,叫做“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甚至连术都不算。

所以,如何增加确定性?我有一些个人实操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应对反噬,增加人生中的确定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