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老子《德道经》全文,这才是正统

 云中浪子 2022-10-20 发布于贵州

帛书老子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厥。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致坚。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亓用不币。大盈若中,亓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内。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惨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规於牖,以知天道。亓出也弥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取天下也,恒无事。及亓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翕心][翕心]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揣亓角,虎无所昔亓蚤,兵无所容亓刃。夫何故也,以亓无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此之胃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子。复守亓母,没身不殆。塞亓闷,闭亓门,终身不堇。启亓闷,济亓事,终身不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亓光,复归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袭常。

使我介有知也,行於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货财有余,是胃盗竽。盗竽,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余,修之乡亓德乃长,修之邦亓德乃丰,修之天下亓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逢刺畏地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懮,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亓闷,闭亓门,和亓光,同亓尘,坐亓阅,解亓纷,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亓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兹起。法物兹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楃。

亓正闵闵,亓民屯屯。亓正察察,亓邦夬夬。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亓极?亓无正也,正复为畸,善复为妖。人之迷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亓极。莫知亓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胃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大国若亨小鲜。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伤人也。非亓申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亓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则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也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舆。故为天下贵。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亓易也,为大乎亓细也。天下之难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细。是以圣人冬不为大,故能成亓大。夫巠若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冬於无难。

亓安也,易持也。亓未兆也,易谋也。亓脆也,易判也。亓微也,易散也。为之於亓未有也,治之於亓未乱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台於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於亓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民也,必以亓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隼而弗猒也。非以亓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诤。

小邦颁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送。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乐亓俗,安亓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俞有,既以予人矣已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诤。

天下皆胃我大,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胃不诤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极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芮尺。是胃行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於无适,无适斤亡吾葆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褱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亓所居,毋猒亓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被取此。

勇於敢者则杀,勇於不敢者则栝。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亓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罔[衣圣][衣圣],疏而不失。

若民恒是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是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则希不伤亓手矣。

人之饥也,以亓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巠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巠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亓死也 仞贤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下之道,酉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亓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 曰:受邦之诟,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於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力]。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也,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中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猷橐龠舆,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於中。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扌直]而盈之,不若其已。[扌短]而沿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戴营[示白]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邦,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长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口相],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龙辱若惊,贵大梡若身。苛胃龙辱若惊?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龙辱若惊。何胃贵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故贵为身於为天下,若可以[之石]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耳]。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抚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亻收],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於无物。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忽望。隋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 泽;沌呵,其若楃;湷呵,其若浊;[氵庄]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於其根,曰情。情,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巾][亡巾]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沕身不[以心]。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快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畜兹。邦家[问心]乳,案有贞臣。

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楃,少私而寡欲。

绝学无懮,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乡於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禺人之心也,蠢蠢呵。鬻人昭昭,我独若[问月]呵。鬻人蔡蔡,我独[问心][问心]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门元以悝。吾欲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吔。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亻父]。吾何以知众[亻父]之然?以此。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米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胃曲金者,几语才?诚金归之。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胃曲金者,几语才。诚金归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繍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巠根,清为躁君。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甾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则失本,躁则失君。

善行者无[彻力]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以[木寿][竹析]。善闭者无[门串]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声人恒善[心求]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胃[心申]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於楃。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贷。恒德不贷,复归於无极。楃散则为器,声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隋,或炅、或[石坐],或 、或撱。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於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楚[木力]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物壮即老,是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恒无名,楃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浴之与江海也。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 者,寿也。

道渢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於大。是以声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谈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足既也。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胜强,鱼不可脱於潚,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为心]。[为心]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楃。阗之以无名之楃,夫将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此校定文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道德经》甲本为底本参照乙本、竹简本、通行本校定而成。) 

Image

附: 

《老子·德道經》帛書本校勘说明

校勘說明

一、《老子·德道經》帛書甲本,不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學的專著。是一部迄今所見《老子》版本中,修真學內容最爲突出和完整的版本,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義的珍貴版本,堪稱是一部修真學的教科書。本次《老子·德道經》帛書本的校勘,爲了盡可能恢復老子演創《德道經》之本義,自始至終由太上脈系當代傳人熊春錦先生親自主理,並親自圈定。

這項工作,是在新的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在帛書本和楚簡本《老子·德道經》發掘的前提下,再加上眾多集約因素的作用,使其得到了比較圓滿地完成。她的完成,必將在探索《老子·德道經》的征程上翻開完全嶄新的一頁。

二、本次校勘,因爲帛書《老子·德道經》甲本中,充滿道家修真學之真義,隱含完整的修真理論方法訣竅,故以甲本爲主要依據,並且同時參考乙本、通行本和楚簡本。

採用甲本詞句時,註明乙本及通行本等相應詞句;採用乙本或通行本等的詞句時,註明甲本相應詞句。以利讀者鑒別區別修真學之義與常道之義。

楚簡本,因僅有不足兩千字,且排列順序與帛書本差異較大,僅在有疑難處作以訂校之用。

三、帛書《老子》與通行本在編排上不同。帛書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通行本則反之。

且通行本第四十章與四十一章次序顛倒,第八十章、八十一章在第六十七章之前,第二十四章在第二十二章之前。此次完全恢復帛書本原章序,並同時用數字碼註明通行本之章序。

經名命爲《老子·德道經》,以合由德而道之理。並兼顧《老子》原名。

另爲突出每章之重點,根據前人所註及今重新勘校後的章義加了章題,以示提綱挈領,並且方便誦讀、記憶與查閱。

四、文中引用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甲本,簡稱“馬王甲本”;《藏外道書老子甲本釋文》,簡稱“道藏甲本”。兩種本相同處,則稱甲本。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乙本,簡稱“馬王乙本”;《藏外道書老子乙本釋文》,簡稱“道藏乙本”。兩種本相同處,稱乙本。

甲乙本相同時,稱爲帛書。

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簡稱“楚簡本”。

五、古文中多用通假及異體字。特別是古老的修真學中,采用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較爲普遍,這類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蘊藏著法理、法訣,極其珍貴。甲本中保存較完整,乙本、楚簡本、通行本都出現明顯的逐步流失,對甲本中的這些修真學異構漢字,我們全部保留,以利修真者從中以理解法,觸類旁通。

本次校勘本,堅持盡可能準確反應帛書甲本《老子》的原貌,既不丟失其修真學的內涵,又不泥於古而使人難以解讀。

對於依據充分,或者原用字的今義發生重大變化,繼續用之容易産生歧義之字,則改用現在之代用字:如“胃”,通“謂”,均以“謂”代之。但在注釋中另行加注說明“胃”字的修真學意義,方便修真者結合正文思悟。

對於帛書甲本中大量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一般情況下堅持盡量使用其原字形,以防本末倒置:如“霝”與“靈”;“祭”與“然”等等,盡量突出老子修真學的原意。對小部分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凡未在正文中列入的,均在注釋中進行標注。以利修真者閱讀和研究時有所憑藉。

六、帛書甲乙本中的“無”字,全部使用的是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无”,爲保持帛書原貌,故仍然全用“无”字。

“其”,帛書中多用其異體“亓”,亦有用“其”處。使用“亓”處一般都藏有修真學之意,請修真者注意體悟。

“謂”,帛書用通假字“胃”。書中采用謂,注釋中附說明。

帛書中“弗”,通行本均作“不”。未根據通行本進行修改。

“形”,帛書作“刑”。書中未一一作出標注說明。但刑字的義更廣一些,修真學讀者可注意這一特點而解讀。

“谷”,帛書本作“浴”。浴字象意修真內容更準確,書中用浴不用穀。

“恆”,通行本皆作“常”,其爲避漢文帝諱改。

上述字,在文中不再一一註出。

七、通假異體字,凡屬一般流行字典可查到者,未註明出處;偏難之字,皆註出處。

凡無法查證的,不作通假異體註,僅說明與通行本及乙本不同處,並標注出爲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

八、註文中附有註音和繁簡對照,包括註文中引用的偏難繁體字。

九、本次《老子·德道經》的校勘,眾多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向所有參與此工作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

《老子甲本》及《卷後古佚書》(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4

《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書》(原件影印附全文整理)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4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附甲本乙本傅奕本對照表)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6

《藏外道書·老子甲本釋文》 胡道靜等主編  巴蜀書社,1992-1994年

《藏外道書·老子乙本釋文》 胡道靜等主編  巴蜀書社,1992-1994年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甲》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10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乙、丙》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10

《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漢·河上公著  中國道教協會印

《漢帛書老子乙本》 陳松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7

《王弼集校釋》 楼宇烈  中華書局1980年

《老子想爾註校證》 饒宗頤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電子版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 範應元著 中華書局1998影印版

《楚簡〈老子〉與老子公案》 郭沂著

《解老》《喻老》 韓非(西元前280-233)

《道德經》 北京白雲觀 2002.5

《說文解字》大徐本東漢·許慎著 宋·徐鉉註  四部叢刊正編本 (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北宋刊本)

《說文解字註》 東漢·許慎著 清·段玉裁註  清嘉慶20人經韻樓刊本 (黎明文化)

《說文解字今釋》 湯可敬 岳麓書社 2002.12

《玉篇》 南朝梁·顧野王原編 宋·陳彭年等新編  四部叢刊正編本(借印建德周氏藏元刊本)

《隷辨》 清·顧藹吉編 清康熙57年項絪氏玉淵堂刻本(大孚書局)

《金石文字辨異》 刑澍(1759-1823)  聚學軒叢書第一集(百部叢書)

《干祿字書》 唐·顏元孫 夷門廣牘叢書(景印宋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六書正譌》 元·周伯琦  元至正15年平江郡守高德基刊本(中圖善本)

《龍龕手鑒》 遼·行均  四部叢刊續編本(景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宋刊本)

《佩觿》 宋·郭忠恕  清康熙年間吳郡張士俊刊澤存堂本(中圖善本)

《廣韻》 宋·陳彭年、邱雍等編撰  清康熙43年吳郡張士俊刊澤存堂本(黎明文化)

《集韻》 宋·丁度等  上海圖書館藏述古堂景宋鈔本(學海)

《類篇》 宋·司馬光等  光緒丙子姚覲元重刊三韻本(北京中華)

《精嚴新集大藏音》 宋·處觀  中華大藏經第一輯磧砂藏(民國63年)

《俗書刊誤》 明·焦竑  四庫全書(商務)

《字彚》 明·梅膺祚  明萬曆乙卯43年江東梅氏原刊本(中圖善本)

《正字通》 明·張自烈(1597-1673)  清康熙戊午17年劉炳刊正本(臺大善本)

《字彚補》 清·吳任臣  清康熙5年蒲陽刊本(中圖善本)

《四海篇聲》(明刊本) 金·韓道昭、韓孝彥  明成化丁亥3年至庚寅6年金臺大隆福寺集貲刊本(中圖善本)

《中華字海》  中華書局

《簡明通假字典》 高啓沃 編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4

《漢語大辭典》 徐中舒主編  四川辭書出版社

《重訂直音篇》 明·章黼著 吳道長訂

《彙音寶鑑》 沈富進

《說文通訓定聲》 朱駿聲著

《甲骨文字形字典》 陳濟 編著 長征出版社 2004.10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著

《經典釋文·毛詩音義》

《異體字手冊》 林瑞生

《異體字表》 台·教育部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著

《尚書》 上海書店出版社編

《袁氏世範》 宋·袁釆著

《對楚王問》 宋玉

《系傳》 徐鍇著

《一切經音義》

《爾雅》

《孝經》

《論語》

《荀子·正名》

《詩》

《易·乾》

《墨子經》

《禮記·內則》

《憲問·第十四》

《荀子·大略》

《史·楚世家》,

《周禮》

《西遊記》

《積微居小學述林》

《秘書》

《楚辭·九辨》

《左傳·襄公》

《孫子·計》

《戰國策·秦策二》

《漢書·刑法志》

《史記·樂書》

《左氏春秋·宣公》

《論衡·談天》

《淮南子·天文訓》

《管子·水地》

《鬼穀子·陰符》

《大戴禮記·易本命》

《尚書大傳》

《新唐書》卷八《裴潾傳》

《太玄·玄摛》

《曲禮》

《釋名·釋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