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醒心,何乐哉

 无知一熊 2022-10-20 发布于广东

后人本不应妄议前人,更何况名垂千古者;然心底却时不时比较唐之子厚和宋之醉翁,弥时而不能释怀,何矣?借古人自省也。

子厚和醉翁皆材且良,而仕途多舛,子厚贬永州有八记,醉翁贬滁州有亭记,皆为不朽之作,二人的品质和经历何其相似,然子厚英年郁郁而终,醉翁告老寿终正寝,何矣?在二人悟性也。

悟者,从心也,醒心而见悟,见悟而无意必固我,遂有自适自乐:自得其所、人得其所和物得其所。子厚以山水自遣而愤于不遇,“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醉翁以山水醒心而乐得其所,“善取乐于山泉之间”(曾巩《醒心亭记》)。子厚耿耿于怀而醉翁醉遣万物也,态度不同致心境天壤之别,子厚心昧而醉翁心醒也。微醒心,何乐哉!

传一司马以“三腿马不宜远行”为推辞,甘愿偏居普宁鮜溪,潜心立说,留下“春秋写满司马第”故事,可谓活得通透。鮜溪至今仍似与世隔绝,却恰因如此而得其所以然,山如画,水无涯,人纯朴,家溫馨!吾见鮜溪山水人家日复一日,吾见鮜溪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虽不为人知仍运行独好,似醉翁洒然而醒,悟通人生如此方能怡然自得。

吾又读吕祖《醒心真经》,知社会各阶层自古便有贪得心、靡逸乐心、媚趋附心、炫燿名誉心等多达29种不轨之心,致居心不一、观理不清、立志不高、当为不为、无耻无格和知过不改,感吕祖之心在唤醒社会各阶层的敬畏心、惭愧心、欢喜心、决断心、精进心和坚忍心,以至“道化一家,天人一家”之大醒。

一醒而笃诚信道。韩愈《伯夷颂》:“信道笃而自知明。”世人物事皆行之有道,“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我辈唯有认识、掌握和遵循道,才能行之有道,并以此检验自己所行是否正确,做到自知之明,不顾流言蜚语,特立独行,树立崇高人格,不会“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二醒而经世致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经世主张,使之合乎道义、合乎人情和合乎分寸,并努力实行之,死而后已,如醉翁“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争取“三立不朽”;如此,即使不能不朽而存,亦可心安而得,如苏轼所言:“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三醒而豁达知命。有道是“穷达有命,祸福惟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得失寻常事,天理不可违”,尤其是名誉犹风不可搏和影不可捕,做人须有辱不惊、死而无憾的淡定心态,如陶渊明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如此,便可如醉翁醒心而望,目新其所睹,耳新其所闻,心新所以然,而乐无穷也。试问:微醒心,何乐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