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菌移植:治疗难治性便秘有效率70%

 元奥生物 2022-10-20 发布于日本

性功能性便秘(CFC)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征是排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干燥,还会伴有肛门肿胀和排便困难。

尽管有很多用于便秘的药物,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效果欠佳。

最近的研究表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成分均异常。

01

便秘:原来是菌群在捣乱

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生态的紊乱会导致肠道功能障碍。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减少以及拟杆菌,梭菌和肠杆菌的显着增加。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测序数据表明,高含量的拟杆菌,克雷伯氏菌可能是便秘的原因,而高水平的普雷沃特氏菌,酸氨基球菌和丁酸杆菌可能是治愈便秘的主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功能性便秘与异常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关联。

肠道菌群和肠道转运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结肠运动、分泌和吸收,涉及胆汁酸、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和甲烷的微生物代谢活动促进功能性便秘的改善。

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中药治疗通常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

02

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功能性便秘

有效性高达70%

实验证明:肠道菌群移植(FMT)对于常规便秘药物无效治疗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人员对34例CFC患者进行了肠道菌群治疗(三轮,通过胃镜进行)。

使用临床量表,包括韦克斯纳便秘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评价工具。

每次治疗后以及随访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评分。次要评估指标包括便秘症状的自我评估,患者评估便秘生活质量的问卷,布里斯托尔粪便形式量表以及宗格的抑郁和焦虑量表。

治疗前后评估胃肠蠕动,胃动素,胃泌素,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HT)水平差异。通过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测序评估肠道菌群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移植的临床治愈率为73.5%(25/34),临床缓解率为14.7%(5/34),无效率为11.8%(4/34)。

临床量表数据表明肠道菌群治疗有效。

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可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胃蠕动以及增加血清NO和5-HT水平。

道菌群移植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变与功能性便秘相关的菌群的数量,治愈对常规药物无效的功能性便秘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