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文学|广西味道:一两粉(农清睿)

 魏维 2022-10-20 发布于中国澳门

一两粉

文/农清睿

    “什么粉?”收银小哥一天说的最多的,除了这一句也没别的了。他坐在一张木桌前,木桌表面泛满油光,凹槽处发了霉,桌面微皱的零钱和各色的卡片。管理好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一个月的工资是没跑了。

“二两榨。”“两”是粉的计量单位,粉分为一两、二两、三两。一两装满大半碗,二两一整碗三两该换个大碗了。“榨”是粉的分类,榨粉有粗有细是形状为圆的米粉,切粉是扁的。要这碗粉的是在我面前带孩子的妇女,她给了零钱拿了卡片到取粉处排队。

“什么粉?”收银小哥埋头整理零钱,一抬头见是我有点惊讶:“唉?今天放假了?来吃粉?还是一两切?”

“对,和原来一样,今天周末呀。”我常到这吃粉,任是记性再不好的人也记住了。我领了卡排到那对母子后面。

“哟,老板今天有空来吃粉了?吃什么?”我站得不远,还能听到收银小哥和食客的对话。

“今天有事,吃二两猪脚切。”我后一位是夹着公文包,衬衫扎紧西裤的老板。他从钱夹里抽出一张整钱递了过去,拿回皱巴的零钱理好边角,放回钱夹,走到我身后排队。

等着取粉,可以看到半开的厨房中因为热而蒸腾的白气,桌面各式配菜,大锅中咕噜翻滚的排骨汤。雪白的米粉被阿姨抓起一把在手里卷了一圈,放入漏勺中,再沉到清汤里烫一下,同时拿起空碗撒上葱花,浇上生抽做底,倒入浓汤后把漏勺抄起手一翻米粉顺势滑入碗中。米粉半藏在浓汤中,油绿的葱花点缀,这是一碗粉最初的样子。

“要什么菜?”阿姨一天中,说得最多的估计是这句了。她拿起勺,做好放菜的准备。

“瘦肉,多点木耳,小孩吃给个小碗。”妇女接过碗,瘦肉和木耳黑白相交,铺在米粉上,口味清淡。她走向旁边的配料台,撒了些蒜蓉找个位子坐下。

“唉,今天不上课哦,要什么菜?瘦肉叉烧?”阿姨知道我一定会点头,勺子在瘦肉叉烧上掠过,碗中雪白的粉一下被盖住。

我拿了碗去加些辣椒,辣油缓缓渗入染红了汤底。

“老板,今天牛肉煮得好,要不?”阿姨对自家手艺,从来都是充满自信。

“来点来点。”老板很是捧场。他端着飘满了红辣油,猪蹄和牛肉完全盖住粉的碗,面上是快要扑出碗的香菜。这一碗,似是从宣传图上拿下来一般完美有食欲。

妇女用小碗盛出一些给孩子凉着,老板吃得满头大汗。周围是“悉悉索索”的吃粉声。我们柳州人把吃粉也叫“嗦粉”。

一座城,这样的粉店不计其数,大同小异也各有故事。这是广西大多数人离不开的味道。我在夏天吃过粉,人们满头大汗一手拿着纸一手握着筷忙得不可开交;我在冬天吃过粉每人面前都冒着股股白气大口大口的把粉送进肚里末了还要喝口汤抱住温暖;我在早上六点吃过粉,天昏暗,小店亮着暖黄的灯,粉店工人还在准备,我匆忙吃完就要去赶公交车;我在晚上十点吃过粉,比白天更热闹,还可以叫上小菜啤酒,与三五好友畅聊。

在家乡生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若把这一两粉抽离,那所有的记忆都不能连成线,这一两粉是出门求学的我对家乡最深的眷恋。


作者作品简介:农清睿,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此文为户外课堂“家乡”主题散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