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弦一柱思华年|流动的盛宴

 深溪虎堂 2022-10-20 发布于上海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没错,看到这段话,便会想到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流动的盛宴
说起来,这本书并不是海明威旅居巴黎时的作品,那个时候的他尚且名声不显,靠着替报社写稿子度日,还没有决定是不是要以写作为生。

本书写作于三十多年后,在他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功成名就之后,在他的身体已经开始逐渐垮掉,无论是记忆力还是体力都已经慢慢离他远去,薄薄一本书,前前后后花了三年多才完成。而在出版一年后,这位一生倔强刚烈,宁折不弯的汉子便对着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

只有了解这些文章以外的来龙去脉,我们应该才会真的读懂这本书。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少年,心里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为什么相隔那么多年以后,他还能对当时的一茶一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记得如此清晰而牢固,莫非是作者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瑰丽无比,流光溢彩的滤镜?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去过巴黎。
那个时候的自己同样没有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很多道理都不懂,比如人的记忆竟然是如此的奇妙,而巴黎又是如此一座令人一见倾心,从此便念念不忘的城市。

此处容我插播一则个人硬广,关于自己和巴黎的回忆:
巴黎二三事之活色生香烟火气
巴黎二三事之B面
巴黎二三事之蓦然回首一瞬间
巴黎二三事之碎碎念
回过来继续说海明威和他的巴黎。流动的盛宴故事集中发生在1921年到1927年,一战之后,二战未至,到处都是一种洋溢着的蓬勃向上,纸醉金迷的摩登时代即视感,就连马上就要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此时此刻还看不出半点端倪。蓦然回首

我们在作者笔下看到的是那个活泼的,热闹的,人来人往,生机勃勃的巴黎。海明威无疑是非常热爱巴黎的,不然他也不会花费那么多的笔墨来描述巴黎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纤毫毕现。
从街角的咖啡馆到书店的老板娘,从冬天取暖的木柴到夏天畅饮的葡萄酒,那些生动而又细微的描写之下,无疑藏着作者那颗虽然已经苍老但是依然强劲有力的心脏,砰砰砰,为了巴黎,一刻不停的跳跃着,呐喊着,都是为了爱。

除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城市,还有那些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鼎鼎大名的人物从他的笔下缓缓走了出来。
菲茨杰拉德(无疑是他的最爱),毕加索,乔伊斯,斯泰因,庞德……那个时候的海明威还没有写出轰动一时的处女作《太阳照常升起》,虽然才华横溢,不过还只是一个靠着驻欧记者微薄薪水,拮据度日的年轻人。那么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垂垂老矣之后,再来回首看看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是怎样一番味道?

只能说,海明威还是那个海明威。
耿直是他,刻薄是他,热情豪放是他,敏感细腻同样是他,潇洒风流,狂放不羁的那个人是他,一往无前,宁死不屈的那个人还是他,这便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和他的一场人生流动盛宴,在巴黎,永远的巴黎,无与伦比的巴黎。

总有些奇奇怪怪的书,让你欲罢不能:

一本书,十座城,还有一群读书人

深深话,浅浅说:白先勇的《纽约客》

帮你打开大自然世界的一扇窗:《哈尔罗杰历险记》

有一本奇书 | 荡寇志

郎世宁画的真是漂亮啊!

萨兰德的一生,无非是求个痛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不起的盖茨比》

从《隋乱》到《开国功贼》,再到《盛唐烟云》,痛快啊痛快!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寂静的烽塔》

三十年后重来过,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岳全传》

一本书,以及背后穿越三十年的父子情缘

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25年后有什么区别?

地球的黑板擦:血疫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两京十五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