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医生,都不建议做核磁共振?真相来了

 草容生 2022-10-20 发布于重庆

很多人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都会有头晕的现象,去到医院做检查的时候,医生第一时间会给他们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升高就会让拿一些降压药吃,并且还要做头颅CT检查。

有些人做头颅CT检查是很抵触的,因为这些人认为核磁共振利用的是磁场原理,做完之后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干扰,其实有这种疑惑是很正常的,下面为了让大家对核磁共振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就来好好的说一下核磁共振的相关知识,为您打消疑惑。

文章图片1

01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一种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核磁共振的规范名称应叫磁共振,磁共振属于医学影像学范畴,磁共振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磁共振仪器的强大磁场空间内产生共振,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信息,通过高能电子计算机系统采集这些信号,再经过数字重建技术,转换成磁共振的图像,提供给临床用于对疾病的诊断。

文章图片2

人体有各种组织,比如肌肉、脂肪等,这些人体组织都是含水的器官,这些器官水的成分比例不一样,在磁场里这些组织里的氢原子会有运动,它在磁场里面发生振动的频率和强度不一样,此时会在磁场里显示出一定的影响,可以区别人体的组织。

如果有疾病,它在磁场下的水分子,或者氢原子的振动也有影像表示,也有不同的强度和运动轨迹显示出的影像,会跟正常组织有很大区别,在这一复杂过程中,是氢原子核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发生的共振,在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形成用于诊断的图像,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核磁共振。

文章图片3

02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来哪些疾病?

核磁共振能检查出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肝胆疾病,血管疾病、骨关节系统病变、胸腹腔、盆腔疾病、颅脑疾病、脊柱和脊髓疾病、五官病变等,可用于全身多部位的检查,用途十分广泛。

核磁共振是目前医学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脑组织脊髓,甲状腺,肝、胆、胰,脾、血管,肾,肾上腺,子宫,卵巢等部位的器质性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用于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文章图片4

1、神经系统疾病:可协助诊断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脑囊虫病、脑膜瘤,胶质细胞瘤,脑积水,脑萎缩、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等。

2、甲状腺疾病:可协助明确甲状腺结节或肿块的性质,如甲状腺癌,甲状腺囊肿等。

3、肝胆疾病:协助诊断肝囊肿,肝血吸虫病,肝癌,胆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

4、血管疾病: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还可明确血管瘤,血管狭窄等情况。

文章图片5

5、骨关节系统病变:核磁共振对骨内感染、肿瘤、外伤及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囊液等组织的病变,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

6、胸腹腔、盆腔疾病:核磁共振对诊断胸部、腹部及盆腔内的脏器的各种病变,应用比较广泛。

7、颅脑疾病:包括脑梗死,颅内肿瘤,颅内感染性疾病,脑出血,脑外伤等。

8、脊柱和脊髓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部肿瘤、脊髓空洞等检查。

9、五官病变:如眶内肿瘤、炎症、血管病变、舌部肿瘤、耳部肿瘤、视神经或听神经病变等。

文章图片6

03为什么很多医生,都不建议做核磁共振?真相来了

1、费用较高:核磁共振作为国外引进的高端技术产品,在费用方面更加昂贵,虽然核磁共振可以让医生更加清晰看到身体内的图像造影,但是普通的病症,医生往往通过经验就可准确确诊,并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医疗器械。

核磁共振的使用,还需要液氮等器械的辅助使用,目前国内液氮的技术并不成熟,每公升液氮费用高达300元,且一次核磁共振就需要5~15升液氮,在不计算核磁共振器械的使用情况下,其余开支也需上千元。

文章图片7

2、检查时间长:由于核磁共振不同于其他检查项目,可直接全身检查,而是逐一检测身体,每一个器官和部位消耗时间较长,核磁共振检测中,每个部位需要30分钟的等待时间做全身核磁共振,需要消耗2~3小时不等。

由于核磁共振需长时间出入狭小封闭空间内,容易使患者产生强烈不适感,如果单次无法完成核磁共振,需重新进入医疗器械再次检查,以至于时间的流失和金钱的浪费。

文章图片8

3、部分器官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基于人体内的水分共振,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因病因不同,某些患者并不是每个部位都有足够氢氧原子,核磁共振原理无法发生反应,导致核磁共振无法造成造影。

例如心脏氢氧原子含量很低,核磁共振发出的脉冲信号无法进行充分反馈,所以做核磁共振对心脏几乎没有反应,医生都会根据病况为病人安排相对应的检测。

文章图片9

4、检测要求苛刻:核磁共振器械有专门的使用规定,不能携带金属制品、检测器械的正常使用、避免触摸核磁共振器械、环境的选择等,因为核磁共振会产生较强的磁场,如果病患携带金属制品进入,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还会对医疗器械造成一定损坏。

检测前一段时间,不能让患者接触电子设备,这样残留的电子磁场会影响检测的结果,检测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做过搭桥或支架手术,身体内不免有钢结构存在,这样的患者无法进入核磁共振器械。

文章图片10

04、X光、CT、磁共振,哪个更好?

核磁共振的“核”与核电站的“核”不一样,为了避免误会,根据共识,现在已统一将核磁共振称为磁共振,但是仍有部分人担心这项检查对人体的辐射大,从而选择X光或者CT,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X光: X光的原理是基于X线的特性,以及人体组织结构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当X线穿过人体时,被组织不同程度吸收,最终形成黑白影像它常用于胸部、骨骼和四肢部位的检查,有时也会用于检查胃部、食管和肠道疾病。

X光有辐射,但辐射剂量比较小,接受一次检查的辐射剂量为0.02-0.1mSv,在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内。

文章图片11

CTCT的原理是利用X线分层穿过人体,再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常用于头部、胸部和脊柱部位的检查,比如早期肺癌筛查,就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CT也有辐射,而且辐射剂量比X光多。

低剂量螺旋CT,接受一次检查的辐射剂量为0.2-0.5mSv,不过CT的辐射也没有超过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范围,所以可以放心进行检查。

文章图片12

磁共振: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达到一致,当磁场突然消失的时候,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又会变成随意排列的样子,通过多次反复的操作,得到数据之后,最终进行运算并成像。

它常用于头部、腹部和脊柱部位的检查,此外也可以用于血管、肌肉、韧带等部位的检查,适用范围比较广,但在常规的体检中,医生一般不建议进行磁共振,相比其他两个,磁共振不会产生辐射,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成像的原理进行的检查,没有放射线,所以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