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邵国辉主任 2022年8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发布了《戊型肝炎防治共识》,汇集了近年来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在病原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新进展,对于规范防治戊型肝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戊型肝炎发病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型肝炎。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对戊肝的知晓率偏低,存在不少认知误区。结合本共识,在此做一分析。 误区一 戊肝病毒(HEV) 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粪-口传播是HEV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由粪便和尿液污染水源造成水型流行;由被HEV污染的食物、以及刀具、案板等厨具生熟不分导致HEV污染蔬菜和水果等引起的食源性传播。 ![]() 但HEV也可通过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EV感染的病例也有报道。但HEV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发生率较低。 ↓ 戊型肝炎传播途径 ↓ 误区二 戊肝不会慢性化 急性HEV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轻微临床表现,无黄疸,肝酶轻度异常,病程呈自限性,一般可自发康复。 但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接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等,感染HEV后,通常无法靠自身免疫短期内清除体内HEV,易进展为慢性戊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HEV RNA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慢性HEV感染。 ![]() 误区三 戊肝不会重症化 大多数戊肝症状较轻。但一些特殊人群,如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如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等患者)感染HEV后,易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并且部分慢性戊型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且进展快,一般为2~3年 。 孕妇戊型肝炎易发生出血、子痫或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可导致早产、流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病死率高达20%~25%。 ![]() 部分胆汁淤积型肝炎病情进展时,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长期不愈和严重肝炎患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 所以这些特殊人群感染了HEV时 不可掉以轻心! 误区四 HEV RNA或抗-HEV IgM阴性 可排除HEV急性感染 HEV感染后,首先出现抗-HEV IgM。抗-HEV IgM出现1周后,可检测到抗-HEV IgG,因此,绝大部分急性期患者可同时检测到抗-HEV IgM和抗-HEV IgG。 少数慢性HEV感染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可表现为HEV IgM、IgG持续阴性,需检测外周血和/或粪便HEV RNA或HEV抗原才能确诊。 HEV RNA阳性是HEV现症感染的直接证据。感染HEV后约3周即可在血中检测到HEV RNA,出现临床症状后1~2周内,70%~80%患者的粪便和血清中可检测到HEV RNA,随后阳性率显著下降。约20%~30%患者在发病时体内HEV已基本被清除,因此,HEV RNA阴性并不能排除HEV急性感染。 ![]() “ 所以,确诊诊断不能单靠某一项检查, 要由专科医生结合个体临床情况判断! 误区五 戊肝危害小 注射戊肝疫苗意义不大 我国自行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于2011年12月1日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是至今全球正式批准的唯一戊型肝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目前,戊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 ![]() 集体生活的人群如果通过食物传播很容易造成小规模爆发,所以对于集体就餐的学生或其他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有社会意义。 特别建议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HEV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可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30μg/0.5ml戊肝疫苗。 最后 作者简介 PROFILE |
|
来自: 新用户8825scG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