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尉僚子》辑录

 昵称43334418 2022-10-20 发布于湖北

​◆ 天官 第一


>> 黄帝刑德[2],可以百战百胜,有之乎?

>> (黄帝)刑以伐之,德以守之

>> 非所谓天官[3]、时日、阴阳、向背也

>> 黄帝者,人事而已矣

>> 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

>> 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9]我智。’

>> 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注2】刑德: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

【注3】天官:天文星象等的总称

  [注9] 稽:考察。


◆ 兵谈 第二


>> 量土地肥硗[1]而立邑,建城称[2]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

>> 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胜备相应,犹合符节[3],无异故也

>> 明乎禁、舍、开、塞[7],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

>> 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

>> 富治者,民不发轫[8],甲[9]不出暴,而威制天下

【注7】 禁:指禁止奸邪的行为。舍:指赦免小的过失。开:指开辟财源。塞:指杜绝浪费

>> 兵胜于朝廷

>> 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

>> 兵起,非可以忿[1]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 将者

>> 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7]率人者,难矣


◆ 制谈 第三


>>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

>> 古者,士有什伍[3],车有偏列[4]。

【注3】什伍:古代军队的编制方式。五个人为伍,十个人为什。

【注4】偏列:古代战车的编制方式。五辆为一列,二十五辆为一偏。

>> 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甚焉,世将不能禁。

>> 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6],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

>> 将已鼓,而士卒相嚣,拗矢折矛抱[7]戟,利后发。战有此数者,内自败也,世将不能禁。

>> 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奇兵捐[8]将而走,大众亦走,世将不能禁。

>> 夫将能禁此四者,则高山陵之,深水绝[9]之,坚阵犯之。不能禁此四者,犹亡舟楫[10]绝江河,不可得也。

>> 民非乐死而恶生也。

>> 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

>> 明赏于前,决罚于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

>> 百人一卒[1],千人一司马[2],万人一将。

>> 以少诛众,以弱诛强。

【点评】“诛”此处当同“御”,即御兵、御众。

>> 一贼仗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万人皆不肖也

>> 必死与必生,固不侔[4]也

>> 明其制,一人胜之,则十人亦以胜之也;十人胜之,则百千万人亦以胜之也。

>> 故曰,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

【注1】卒:古代军队的编制方式,一百人为一卒。这里指卒长。

【注2】司马:管理一千人的官。

【注4】侔(móu):相等,等同

>> 天下助卒

>> 其实不可得而战也

>> 吾境内之民,无伍莫能正[3]矣

【注3】正: 此处通“征”

>> 战不胜,守不固者,非吾民之罪,内自致也

>> 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

>> 修吾号令,明吾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

>> 发号出令,信行国内。

>> 视人之地而有之,分人之民而畜[7]之,必能内有其贤者也

>> 不能内有其贤而欲有天下,必覆军杀将


◆ 战威 第四


>>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 讲武料敌[1],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

>> 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胜之心,此威胜也。

>> 破军杀将,乘发机[2],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

>>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

>> 民之所以战者,气也

>>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 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

>> 一曰庙胜[3]之论

>> 二曰受命[4]之论

>> 三曰逾垠[5]之论

>> 四曰深沟高垒[6]之论

>> 五曰举陈加刑[7]之论

>> 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注3】庙胜:靠朝廷的决策取胜。

【注4】受命:接受命令。此处指任用得力的将领。

【注5】逾垠:越过边境。意思为越过国境杀进敌军后方。

【注6】深沟高垒:是指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注7】举陈:陈,通“阵”,即举阵,这里指战场上布阵的阵法。刑:征讨,作战。

>>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 夺者,心之机也;令者,一众心也

>> 众不审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

>> 故令之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8]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 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

>> 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

>>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饥易饱。

>> 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 古者率民,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1]其身

>> 故战者[2],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肢也

>> 志不励则士不死节[3],士不死节则众不战。

>> 励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4]之等,死丧之亲,民之所营不可不显也。

>> 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营而显之。

>> 田禄之实,饮食之亲,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

>> 使什伍如亲戚,卒伯[5]如朋友。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辙[6],士不旋踵[7],此本战之道也

>>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

>> 故务[1]耕者民不饥,务守者地不危,务战者城不围

>> 三者,先王之本务也,本务者兵最急。

>> 先王专务于兵有五焉

>> 委积

>> 赏禄

>> 武士

>> 备用

>> 刑赏

>> 务此五者,静能守其所固,动能成其所欲。

>>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

>> 是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 故曰,举贤任能[1],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2]而事吉;贵功养劳[3],不祷祠[4]而得福。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圣人所贵,人事而已

>> 夫勤劳之师,将必先己

>> 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5]必以身同之

>> 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


◆ 攻权 第五


【注】攻权,就是攻城的谋略


>> 兵以静[1]胜,国以专[2]胜。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心既疑背,则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

【注1】静: 指沉着冷静。此处似指专心无疑。

【注2】专: 指团结统一。此处或指不四处树敌。

>> 将无修容[1],卒无常试[2],发攻必衄[3]。是谓疾陵之兵[4],无足与斗。

【注1】修容:这里指将领的威严风度。

【注2】试:指训练和演习。

【注3】衄(nǜ):衄的本意是鼻子出血,这里引申为战争中的失败。

【注4】疾陵之兵:暴烈颓废的军队。

>> 将帅者,心[5]也;群下者,支节[6]也。

>> 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

>>(使)畏我侮敌

>> 凡将能其道者,吏畏其将也;吏畏其将者,民畏其吏也;民畏其吏者,敌畏其民也。

>> 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1]侮[2]之权。

【注1】畏:畏惧。

【注2】侮:轻视,轻慢,蔑视。

>> 夫不爱说[4]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5]也。

【注4】说:同“悦”,悦服。

【注5】举:言行,举动。此处可借用为指挥。

>> 善将者爱[6]与威而已

【注6】爱:仁爱。

>> 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1],不可以言攻。

>> 不然,虽刑赏不足信也。

>> 信在期前,事在未兆。

故众已聚不虚散,兵出不徒归

>> 兵有胜于朝廷,有胜于原野,有胜于市井[1]。

>> 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

>> 权敌审将而后举兵

>> 敌将帅不能信,吏卒不能和,刑有所不从者,则我败之矣。

>> 津梁未发[1],要塞[2]未修,城险[3]未设,渠答[4]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

>> 远堡未入,戍客未归,则虽有人无人矣。

>> 六畜[5]未聚,五谷未收,财用未敛,则虽有资无资矣。

>> 夫城邑空虚而资尽者,我因其空虚而攻之。

法曰:“独出独入[6],敌不接刃而致[7]之。”此之谓也。


◆ 守权 第六


>> 凡守者,进不郭圉[1]退不亭障[2]以御战,非善者也。

城一丈,十人守之

出者不守,守者不出

千丈之城,则万人之守

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之法也。

>> 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1]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

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

>> 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

>> 出据要塞,但[6]救其后,无绝其粮道,中外相应。此救而不之诚,则倒敌[7]而待之者也。

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


  ◆ 十二陵 第七


【注释】陵:本义为丘陵、高出的地方,此指办事的要点。


>>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意表[2]。守在于外饰[3]。无过在于度数[4]。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

>> 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详在于恶闻己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5]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6]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


◆ 武议第八


 【注】本篇主要论述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 兵者,所诛暴乱禁不义也

>> 万乘农战[7],千乘救守,百乘事养。

农战不外索权,救守不外索助,事养不外索资。

>> 夫出不足战,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市者,所以给战守也。

>> 夫市也者,百货之官也。【按:当指获得军需供应的资金及渠道】

>> 凡诛者所以明武也。

>> 杀一人而三军震[1]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

>> 杀之贵大,赏之贵小

>> 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

>> 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

>> 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

>> 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

>> 胜兵似水

>> 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 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1],三军之众,有所奇正[2],则天下莫当其战矣

>> 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 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

>> 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

>>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

>> 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

>> 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 将理 第九

【注释】理,指治狱之事


>> 凡将,理官[1]也

【注1】理官,相当于当今社会的法官。古代兵刑合一,将领要兼管听讼断狱

>> 夫能无私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

>> 今夫决狱,…十人联百人之事,百人联千人之事,千人联万人之事。

>> 关联良民,皆囚之情也。…良民十万而联于囚圄,上不能省[5],臣以为危也。


◆ 原官 第十


>> 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

>> 制者,职分四民[1],治之分也。

(以下似官的职司)

>> 贵爵富禄必称,尊卑之体[2]也;好善罚恶,正比法[3],会计民之具也;

>> 均地分,节赋敛,取与之度也;程[4]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分地塞要,殄[5]怪禁淫之事也。

>> 守法稽断[6],臣下之节也。明法稽验,主上之操也

>> 明主守,等轻重,臣主之权也

>> 明赏赉[7],严诛责,止奸之术也。

>> 审开塞,守一道,为政之要也。下达上通,至聪之听也。

【注】开塞: 据《商君书》,开塞指延他国之民入垦。

【注1】四民:这里指古代的四种职业,分别是士、农、工、商。

【注2】体:体制;

【注3】正:整顿。比法:统计人口、财物,以作征收赋税的法令。

【注4】程:表示限度;期限;定额。

【注5】殄(tiǎn):杜绝、消灭。

【注6】稽断:检查事物处理情况。

【注7】赉(lài):赐予,赏赐。

>> 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1]也。知彼弱者,强之体[2]也。知彼动者,静之决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3]也。

>> 官无事治,上无庆赏,民无狱讼,国无商贾,成王至正也。

>> 明举上达,在王垂听也。

【注1】仂(lè):余数,剩余。

【注2】体:本性,本质;体制。

【注3】术: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 治本 第十一

【注释】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


>> 凡治人者何?

>> 充腹有粒,盖形有缕

>> 治(勿)失其本

>>  今短褐[6]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

>>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

>> 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

>> 为下不敢私,则无为非者矣

>> 则欲心去,争夺止。

>> 囹圄[4]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5],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

>> 帝王之君[1],谁为法则?

>> 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

>> 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2],二曰垂光[3],三曰洪叙[4],四曰无敌

【注2】神明:目光远大,聪明过人。

【注3】垂光:指恩泽广施天下。

【注4】洪叙:洪大的功业伟绩。叙:评议等级次第,叙功。

>>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 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

>> 夫禁必以武[7]而成,赏必以文[8]而成。

【注7】武:这里指用武力和刑罚制裁。

【注8】文:这里指用思想教导。


◆ 战权 第十二

>> 【注】本篇主要论述了作战时如何取胜的问题。


>> 兵法曰:“千人而成权[1],万人而成武。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

【注1】权:谋略,计谋;权谋。权亦有“权衡”之意。若结合“权先加人”及下面的“兵贵先”考虑,似还有主动权的含义。

>> 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

>> 夫精诚[2]在乎神明,战权在乎道之所极。

【注2】精诚:原意至诚,此指能精细巧妙地掌握战争规律。

>> 先王之所传闻者,任正去诈[4],存其慈顺[5],决无留刑。

【注4】诈:虚伪奸诈;欺骗,利用手段诓骗。

【注5】存:保全,留存,保护。慈顺:仁慈恭顺。

>> 故知道者,必先图不知止之败,恶在乎必往有功。

>> 轻进而求战,敌复图止我往,而敌制胜矣。兵法曰:“求而从之,见而加之,主人不敢当而陵之,必丧其权。”

>> 凡[1]夺者无气,恐者不可守,败者无人,兵无道也。

【注】夺者: 应指主动权(战权)被夺者。

>> 意往而不疑则从之,夺敌而无前则加之,明视而高居则威[2]之,兵道极矣。

【注2】威:威慑,指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

>> 其言无谨,偷[3]矣;其陵犯无节,破矣;水溃雷击,三军乱矣。必安其危,去其患,以智决之。

【注3】偷:原意是窃取,这里指泄露军事机密。

【注补1】陵犯: “陵”应通“凌”,“陵犯”应指侵凌、攻击。

【注补2】水溃雷击: 指放任、无节制。

>> 高之以廊庙[4]之论,重之以受命之论,锐之以逾垠[5]之论,则敌国可不战而服。

【注4】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

【注5】逾垠:亦作“踰垠”。越境之意。

(该处与【战威 第四】“夺敌者五”呼应。)


◆ 重刑令 第十三


>> 国贼

>> 军贼

>> 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

>> 故先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

>> 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 伍制令 第十四


>> 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1]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百人为闾[2],闾相保也。

>> 伍有干[3]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诛…。(以此类推至“闾”)

>> 吏自什长以上,至左右将[4],上下皆相保也。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者,皆与同罪。

>> 夫什伍相结,上下相联,无有不得之奸,无有不揭之罪。

>> 父不得以私其子,兄不得以私其弟,而况国人[5]?


◆ 分塞令 第十五

【注】本令主要论述军队营区的划分、戒备、禁令以及营区各级官吏的权限,其目的在于维持营区秩序和防止奸细潜入。


>> 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1],方之以行垣[2],而无通其交往。

【注1】分地:指营区

【注2】方:在四周修建。行垣:临时的壁垒。

>> 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3]其沟域,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

非其百人而入者,伯[4]诛之;伯不诛,与之同罪

【注3】营:营建,修建

【注4】伯: 百夫长。

>> 军中纵横之道,百有二十步,而立一府柱[5]

>> 柱道相望,禁行清道

【注5】府柱:岗哨。

>> 非将吏之符节,不得通行。

>> 采薪刍[6]牧者,皆成行伍。不成行伍者,不得通行

>> 吏属无节,士无伍者,横门[7]诛之。

【注】横门:这里指守卫在营门口的守门士兵。

>> 逾分干地者,诛之。

>> 故内无干令犯禁,则外无不获之奸。


◆ 束伍令 第十六


>> 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1],收于将吏之所。

【注1】符:这里指名册,即登记人名的簿子。

>> 亡[2]伍而得伍,当之;得伍而不亡,有赏;亡伍不得伍,身死家残…。(以此类推至“将”)

>> 战诛之法(各级权限)

>> 什长

>> 伯长

>> 千人之将

>> 万人之将

>> 左右将军

>> 大将军


◆ 经卒令 第十七

【注】本令确定对士卒实行战斗编队的问题及军旗、徽章的佩戴,用以识别约束部队,使军队队形整齐,行动有序,赏罚有据。


>> 经卒[1]者,以经令[2]分之为三分焉(分为左中右三军,且各有分队标记)

【注1】经卒:指对军中的士兵实行战斗编队。经:治理,管理。

【注2】经令:指制定战斗编队的律令。

>> 卒有五章(按次序不同,分不同颜色;按阵列不同,戴在从头至腰不同位置)

>> 亡章[4]者有诛

【注4】章: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如袖章、徽章等

>> 如此,卒无非其吏,吏无非其卒。见非而不诘[5],见乱而不禁,其罪如之。

>> 鼓行交斗,则前行进为犯难[6],后行退为辱众。

(根据章的位置来判断)所以知进退先后,吏卒之功也。

>> 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8]其后。言有经也。

【注8】蹑(niè):追踪,跟随


◆ 勒卒令 第十八

【注】勒卒,就是统率指挥军队


>> 金、鼓、铃、旗[1],四者各有法。

>> 鼓之则进

>> 金之则止

>> 铃传令也

>> 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反之)

>> 商[5],将鼓也。角[6],帅鼓也。小鼓,伯鼓也

>> 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

>> 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注】重鼓:再次击鼓;趋鼓:催促快速前进的鼓声; 骛鼓:急催快跑前进的鼓声。

>> 教战

>> 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于三军。

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

教成试之以阅[7]三军。

>> 夫蚤[5]决先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

>> 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

>> 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

>> 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6],是三者,战之累也。


◆ 将令 第十九


>> 将军受命,君必先谋于庙,行令于廷。

>> 左、右、中军,皆有分职,若逾分而上请者死

>> 军无二令,二令者诛

>> 留令者诛,失令者诛

>> 期日中,设营表[2]置辕门,期之,如过时,则坐法

>> 将军入营,即闭门清道[4]。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5]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


◆ 踵军令 第二十


>> 所谓踵军[1]者

【注1】踵(zhǒng)军:指跟在兴军后面的作战军队。

>> 兴军者,前踵军而行

>> 踵军遇有还者,诛之。

>> 所谓诸将之兵,在四奇[4]之内者胜也。(“四奇”分秩有序?)

【注4】四奇:这里指大军、踵军、兴军、分卒这四种军队。

>> 兵有什伍,有分有合,豫[1]为之职,守要塞关梁而分居之。

>> 战合表起,即皆会也。

>> 大军

>> 凡称分塞者,四境之内,当兴军踵军既行,则四境之民无得行者。(守备?)

>> 奉王之命,授持符节[3],名为顺职之吏

>> 非顺职之吏而行者,诛之

>> 欲将先安内也


◆ 兵教上 第二十一


>> 兵之教令[1],分营居陈

【注1】教令:关于训练的命令

>> 有非令而进退者,加犯教之罪

>> 教举五人,其甲首[2]有赏。弗教,如犯教之罪。

【注2】甲首:这里指伍长。

>> 凡伍临陈[4],若一人有不进死于敌,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以此类推,由什至裨将)

>> 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

>> 将异其旗,卒异其章

>> 伍长教其四人

>> 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 自尉吏而下,尽有旗。

战胜得旗者,各视其所得之爵,以明赏劝之心。

>> 战胜在乎立威,立威在乎戮力[4],戮力在乎正罚。

>> 正罚者,所以明赏也。

>> 令守者必固,战者必斗

>> 奸谋不作,奸民不语

>> 令行无变,兵行无猜

>> 轻者若霆,奋敌若惊

>> (依此)举功别[5]德,明如白黑,令民从上令,如四支[6]应心也。

【注5】别:甄别,选拔。

>> 前军绝行乱陈,破坚如溃者,有以也。

>> 此谓之兵教


◆ 兵教下 第二十二


>> 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

>> 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

>> 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

>> 三曰全车,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

>> 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

>> 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

>> 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

>> 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始卒不乱也

>> 八曰全曲,谓曲折相从,皆有分部也

>> 九曰金鼓,谓兴有功,致有德也

>> 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1],马冒其目也

【注1】前矛:即“前茅”。这里指前面的战车

>> 十一曰死士,谓众军之中有材力者,乘于战车,前后纵横,出奇制敌也

>> 十二曰力卒[2],谓经旗全曲,不麾不动也

>> 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

>> 兵有五致

>> 为将忘家

>> 踰垠[1]忘亲

>> 指敌忘身

>> 必死则生

>> 急胜为下


>> 少间[4]而极用人之要(武王问姜尚)

【注4】少间:片刻之间

(回答如下)

>> 赏如山,罚如谿[5]。太上无过,其次补过,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不罚者死[6],诸赏而请不赏者死。

【注6】死:不能通过的。引申为不通融

>> 伐[7]国必因其变

>> 示之财以观其穷,示之弊以观其病。上乖者下离,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

>> 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

>> (计)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1]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

>> 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阨[2];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3]以临之。

【注2】阨(è):险要的地方。

【注3】堙(yīn):堆成的土山:古代攻城时,积土为山,然后登堙观察城里敌情。

>> 凡将轻、垒卑、众动,可攻也

>> 将重、垒高、众惧,可围也

>> 凡围必开其小利,使渐夷弱,则节吝[7]有不食者矣

【注7】节吝:节俭。

>> 众夜击者,惊也;众避事者,离也。待人之救,期战而蹙[8],皆心失而伤气也。伤气败军,曲谋败国。

【注8】蹙:担心,忧虑。

【注补】伍、两、师:这里指古代军队编制方式,五个人为一伍,五个伍为一两,十个两为一师。


◆ 兵令上 第二十三


>> 兵[1]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

>> 事必有本,故王者[2]伐暴乱,本仁义焉。

>> 兵[4]者,以武为植[5],以文为种[6]。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 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

>> 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

【注5】植:古代植可以解为“柱”,这里引申为主干的意思。

【注6】种:种子。此处喻指根基。

>> 专一[7]则胜,离散则败。

【注7】专一:这里指将文、武效力统一。

>> 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

>> 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

>> 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

>> 安静则治,暴疾则乱

>> 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

>> 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1]用也

【注1】袭邑:攻打城池,袭击城邑。攸(yōu):所。(此时当出奇)

>> 前后不次则失也,乱先后斩之

>> 常陈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陈,有坐陈

>> 夫内向所以顾中也,外向所以备外也,立陈所以进也,坐陈所以止也

>> 立坐之陈,相参[2]进止,将在其中

【注2】相参:相互参证

>>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3],而后扼[4]之,此必胜之术也

【注4】扼:控制要害地带。

>> 陈之斧钺,饬[5]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死生,在枹之端[6]。

【注5】饬:古同“饰”,巧饰,整治,使整齐

【注6】枹(fú):鼓槌。在枹之端:在鼓槌的顶端。这里借指将领的指挥。

>>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

>> 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 兵令下 第二十四


>> 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

>> 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

>> 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实,外不足以御敌,仙不足以守国。

>> 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

>> 什伍相联,及战斗则卒吏相救,是兵之二胜也

>> 将能立威,卒能节制[4],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 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

>> 赏如日月,信如四时[7],令如斧钺[8],利如干将[9]。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