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问题 Part-2

 lsjtg 2022-10-21 发布于甘肃

(点击查阅全文)

◆ 作为前驱症状,恶化精神分裂症症状,增加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增加自杀风险,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图片

◆ 认知干扰和精神病症状可作为失眠症/睡眠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Update:




帮助精分患者改善睡眠,有哪些新的可靠证据?


从精分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抗精神病药物(AP)看睡眠障碍

 综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失眠问题如何解决?

图片

研究背景及设计

· 失眠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特征。虽然已经发表了几项关于某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但没有对临床环境下关于失眠治疗的有充分根据的建议;

· 本综述旨在确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有效治疗的相关经验证据,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纳排标准

· 遵循PRISMA(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指南

· 纳入标准:19701月至20177月之间,比较两组(接受研究药物治疗组和未接受治疗组)之间的主观或客观睡眠测量结果,18岁或以上的患者; 

· 排除单病例报告或综述文章,排除重复数据,排除研究纳入了没有失眠的人群以及动物研究

纳入研究设计


图片


研究结果


· 结果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2例使用褪黑素,1例使用帕利哌酮,1例使用右佐匹克隆。

· 所有报告的积极结果如下: 

  • 褪黑激素增加睡眠效率和总睡眠时间;

  • 帕利哌酮减少睡眠开始的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 右佐匹克隆(一种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降低失眠严重指数。

预设可能的治疗方案


  • 增加当前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 切换到镇静能力更强的药物

  • 加入低剂量的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

  • 使用抗焦虑药、安眠药或其他非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作为辅助治疗

具 有

相 关

证 据


1、抗精神病药物转换(帕利哌酮)


2、辅助使用抗焦虑药/安眠药(褪黑激素和右佐匹克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尽管关注精分患者的睡眠很重要,但目前只发现了4项评估治疗精分患者残余失眠的研究

· 所有研究都是涉及小群体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章的一个主要限制是报道的短期治疗试验(2-8周)

· 未来的研究需要调查选定药物的长期效果,因为在精分患者中失眠大多是慢性的

 从奥氮平转换到帕利哌酮缓释片:患者白天嗜睡显著改善


图片


研究背景及设计

· 该研究为中国19个中心进行的为期12周、开放标签、前瞻性、单组、3b期研究的事后分析 

· 患者被分为3组:既往奥氮平治疗的疗效不足、对奥氮平的耐受性差以及任何其他更换的原因

研究结果


· 在118名登记的患者中,95名(81%)完成了研究。平均PANSS总分从基线到终点显著变化(P<.0001) 

· 次要终点包括PANSS子量表评分、PSP、患者满意度和白天嗜睡也显著改善(P<.001)


药物转换Tips:


· 研究表明,奥氮平具有镇静和抗胆碱能特性。当从对胆碱能或组胺能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的镇静性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切换到亲和力较低的非镇静性抗精神病药(如帕利哌酮)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反跳性失眠。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控制失眠

图片

结果分析

· 白天嗜睡可能对患者的正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日间嗜睡评分的平均变化显示患者的日间嗜睡有显著改善

· 综合3组比较结果,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改善的趋势,尽管并不显著(P=0.1130) 

· 总的来说:转换帕利哌酮保留了患者的睡眠质量,而在停用奥氮平后,白天嗜睡明显减少




下期预告

检索2020年后发表最新证据(IF>5)

除了药物,哪些新方法能帮助精分患者改善睡眠?

如需文献原文等医学服务,请在杨先森公众号'医学问询'提交,或邮件至XJP_MedInfo@its.jnj.com

可通过后台获得该内容相应的演讲幻灯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图片

1. Oliveira Pedro,Coroa Manuel,Madeira Nuno,Treatment Options for Insomnia in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J] .Pharmacopsychiatry, 2019, 52: 165-169.

2. Si Tian Mei,Cai Shang Li,Zhuo Jian Min et al. Switching to paliperidone extended releas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issatisfied with previous olanzapine treatment: Post hoc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prospective study.[J]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 e136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