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理。 ![]()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霍山、衡霍,在湖南中部衡山县。为中国五岳之南岳。 据史籍所载,衡山又称岣嵝山。《广雅》曰:“岣嵝谓之衡山。”《西征记》谓:“禹治水,登而祀之,因梦元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荆州志》亦说:“南岳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钧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岭,祝融寄其阳,威神堂堂,荫瑛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室宇仙罗。”故道教谓衡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号“朱陵太虚洞天”;又谓南岳祝融山峰为第二十三福地洞真坛;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均在衡山地区。 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山海拔1300.2米,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是著名的道、佛教圣地。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衡山。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祝融居于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山中,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菩萨,也是南岳大庙最大的菩萨),故名。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登衡山必登祝融,从峰顶俯视,可见北面洞庭湖烟波渺渺,若隐若现,南面群峰罗列,如障如屏,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西面雪峰山顶,银涛翻腾,万千景象,尽收眼底。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两句诗既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又写了衡山烟云的美妙。登临其上, 衡山山下水帘洞,飞瀑如泻,帘影高悬,宋朝毕田有咏水帘洞诗一首,专道其妙处:“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古今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钩。”不知是否可见齐天大圣。其余诸峰,亦藏精蕴气,为历代高道僧侣隐逸修道之灵域。山中拥有众多宫观,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这些点缀南岳山林的仙宇梵宫,由于岁月悠久,兴废交替,留存不多。 南岳衡山,自古为道教洞天福地。史载:先秦老君两降衡山,黄帝三游南岳,东汉张道陵礼祝融祠,西晋魏元君创上清派,南朝徐灵期撰《衡山记》,唐初司马承祯修五岳祠,宋陈田夫编《总胜集》,明张三丰立武当宫,清李皓白着《琐碎录》,民国李缘真兴宏道小学,刘光斗建救难协会。《南岳志》详记高道109人,受皇封者23人。可谓:名真高道,人才荟萃;“九真”“四虚”,史册流芳。南岳道教文化早已植根于三湘四水,是湖湘文化悠久而丰富的思想财富。 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是道家的所谓“洞天福地”。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董奉先的道士曾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 七律·衡山 朝入云中峰逐望,朱陵福地事仙灵。 烟霞揽梦魂飘絮,广寺舒心意满屏。 古木传奇拥翠绿,水帘飞瀑挂天庭。 清词醉咏山川秀,幽曲凌风万里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