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杏核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晋山川谷。 《名医别录》 杏核味苦。冷利。有毒。主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一名杏子。五月采。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花】味苦。无毒。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实】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生晋山。(得火良。恶黄芪黄芩葛根。解锡毒。畏蘘草。)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外用尚可治蛲 虫病、外阴瘙痒。 【现代药理研究】 1.止咳、平喘 苦杏仁水提物可减少枸橼酸致咳豚鼠和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生苦杏仁、炒苦杏仁均可延长2%溴化乙酰胆碱和0.4%组胺引起的豚鼠呼吸痉挛潜伏期¹¹。苦杏仁苷分解后产生的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中枢,有镇咳平喘之功效[2]。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苯甲醛可以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消化功能。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作用。 3.抗肿瘤 苦杏仁苷水解生成的氢氰酸和苯甲酸体外有微弱的抗肿瘤作用。 4.其他 苦杏仁苷有降血糖、抗突变作用;苦杏仁油有杀蛔虫、蚯蚓作用,对钩虫、蛲 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杏仁有降血脂作用[3]。 【炮制研究】 枳实炮制方法,目前主要为麸炒。枳实含挥发油,生品对胃肠刺激作用较强,制用挥发油降低约1/2,对肠道平滑肌的刺激减弱。这符合古人“麸皮制去燥性而和胃”及“生用峻烈,麸炒略缓”的记载。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方-含“杏仁”凡14方: 厚朴麻黄汤(半升约150枚3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半升约150枚6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半升约150枚6服),文蛤汤(50枚2服),麻黄加术汤(70个3服),大青龙汤(40个3服),续命汤(40枚4服),茯苓杏仁甘草汤(50个5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10个3服),大黄䗪虫丸(一升约300枚100服),麻子仁丸(一升约300枚100服),走马汤(2枚1服),矾石丸(一分4服),薯蓣丸(六分100服)。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5 中风历节 *、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出血者,及老人小儿。 金匮要略6 血痹虚劳 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9 胸痹心痛短气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10 腹满寒疝宿食 *、《外台》走马汤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金匮要略11 五脏风寒积聚 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19、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15、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单方验方临床应用】 宫颈糜烂 苦杏仁和麻油按1:5比例,先将杏仁捣烂如泥,麻油加热至沸,再将杏仁泥倾入,稍加搅拌,立即去火,密闭静置,冷却后过滤去渣即得。临睡前取仰卧位,患者自己将浸渍杏仁油液之2cm×3cm大小的带线棉球塞入阴道深处子宫颈部,线头留在阴道口外,24h后再由患者自行抽出。隔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需治疗3个疗程[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