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茶核心产区 | 西双版纳篇(20221007)

 rongycd87 2022-10-21 发布于云南

一款好的普洱茶由何而来?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科学的仓储,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如果您想要深入认识普洱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入门,这样,你便能够了解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性,以及普洱茶真正的魅力之所在。现在我们就从“优质的原料”入手,研习普洱茶。

普洱茶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对普洱茶有严格的规定——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国家标准中也对“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做了规定,包含云南省境内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但从品质和产量综合来看,市场上公认的普洱茶原料核心产区主要集中在三个茶区: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今天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按行政区划分为: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但如果按照核心茶区来分,我认为整个西双版纳茶区可以分为:

1、以易武为核心的古六大茶山片区
2、以老班章为核心的布朗山片区
3、以南糯山为核心的格朗和片区
4、以那卡为核心的勐宋片区
古六大茶山片区
以易武为核心

古六大茶山在清朝时就是普洱贡茶的采办地。“普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的开篇就铺展开了一段普洱茶的光辉岁月。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所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易武),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又勾勒出了贡茶时代古六大茶山的繁荣昌盛。

易武

易武,曾在清末明初时,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中心,和茶叶加工集散地。易武还是至今犹存的稀世百年号级老茶的诞生地。比如,同兴号大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79年),是易武建立最早的茶庄,还有福元昌号、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同昌号多年形成四强之势。

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还让易武成为了“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不仅瑞贡京城,而且远销东南亚、香港,那时茶商马队纷纷前来易武,终年驮铃回荡,商旅塞途,成就了易武历史上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的兴盛景象。

今天的易武老街,仍保留着贡茶进京的起运点——公家大院。“马帮贡茶万里行”的石碑一方一圆矗立于此,已有斑驳之色,三百年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

易武正山古茶山的海拔在656~2023米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的“七村八寨”几乎村村寨寨都产茶。

易武七村分别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

易武八寨分别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著称,纯正的易武片区古树茶,茶汤明黄色、透亮,入口苦涩度低,甜度高,茶汤质感非常细腻,水路柔和温婉,有清香和花蜜香。

易武茶不仅在新茶阶段表现优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将会有很多的惊喜,汤质越来越醇厚,滋味越来越浓郁、口感越来越丰富。很多百年经典号级茶,都是以易武茶为主要原料,留存至今,如古董般绽放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无尽魅力。

倚邦

倚邦是早于易武的古六大茶山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此后,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同一时期的易武远不如倚邦繁盛。

但由于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茶叶重镇倚邦开始衰落。

倚邦的古茶山包含了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村寨。

倚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茶区,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混生的独特现象;造就了倚邦茶兼具大叶种滋味厚重、小叶种高香馥郁的独特品质。

倚邦小叶种不像大叶种那样苦涩浓烈,在六大茶山茶区种植后既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了云南茶区的山野气韵。






布朗山片区

以老班章为核心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拥有栽培型的古茶园13000多亩。布朗山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海拔在535~2082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7%。


布朗山乡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竜、坝卡囡、曼兴龙、章朗、吉良等村寨,而同在一座山脉中,但隶属于贺开村委会的贺开、邦盆、曼迈、曼弄等村寨,我们也统称布朗山系。

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布朗山的古树茶,香气独特,条索肥壮,显毫、茸毛多,滋味醇厚,苦涩很重,回甘迅猛,茶质厚重。而且它的“厚”重感是其他山头茶所不具备的。厚重代表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越“厚”的茶,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道路上,越耐得住时光的洗礼,越能成就经典好茶。


老班章

老班章,是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山头,这个位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苍茫大山之中的哈尼族村寨,如今已经成为云南最富裕的“茶王村”,老班章,寨因茶而兴,民因茶而富,地因茶而名。

老班章寨子海拔1700~1900米,古茶园及周围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云遮雾罩,空气纯净,环境清幽,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出了老班章古树普洱茶滋味丰富、协调性极佳、香气高扬,茶气重、霸气十足。



格朗和片区
以南糯山为核心


勐海县的格朗和乡,不仅有成名最早的古茶山:南糯山,还有后起之秀帕沙等。

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景洪与勐海交界处,相比西双版纳其他茶区,南糯山有着制胜的地理优势,让南糯山几乎成为所有茶客去勐海茶山的第一站,是名副其实的“古茶第一村”。


南糯山的居民均为哈尼族的支系——僾伲人,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丫口寨、石头寨、多依寨、拔玛寨、姑娘寨、竹林寨、向阳寨……几乎每个寨子都有茶园。

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南糯山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很高,保存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茶园总面积有2.16万多亩,其中古茶园1.2万亩。


1951年2月,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南糯山发现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径达1.38米的古茶树,当地人叫“沙归拨玛”,据估算有800年左右的历史,被称为“茶树王”,有力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但令人惋惜的是,1995年秋,这株栽培型茶树王不幸“仙逝”。

后来在南糯山又发现一棵800年的古茶树,至今屹立于半坡老寨,为众人膜拜。


南糯山茶条索较长、较紧结;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高雅;山野气韵较好。

帕沙

帕沙,一个古老的哈尼族村寨,从地理位置上看,帕沙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帕沙村下辖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帕沙新寨、老端、南干等6个寨子,古茶树主要分布在这些寨子周围。

帕沙目前保存下来的古茶园面积3000亩,并且是连成片的,围绕在五个寨子周围,有些还长在寨子的里面。村民与茶树、寨子与茶园、人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帕沙老寨有棵茶王树,树围粗达2米,树高7.8米,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


帕沙古茶树的树龄大都在300年以上,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到2000米,是西双版纳这个片区,帕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植茶区又在1500米~1800米之间,加之这里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丰富,土地肥沃,茶树生长茂盛,萌芽期早,采摘期长。






勐宋片区
以那卡为核心


在云南叫“勐宋”的茶山有两处,一处为勐海县的勐宋乡,通常直称“勐宋”,另一处为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一般也叫“小勐宋”,或者勐龙勐宋。我们说的是勐海的勐宋乡。

被称为“西双版纳屋脊”的滑竹梁子,便位于勐宋乡,海拔达到了2450米。勐宋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保存下来的古茶园有3000多亩,主要分布在那卡、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大安等寨子。

那卡,拉祜族译音,又称纳卡、腊卡,是勐宋乡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全寨有600多亩成片古树茶园。那卡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村后山坡上,茶树与森林共生,茶树密度较大,呈乔木状生长,古茶园中大叶小叶种混生。

勐宋茶整体以香高水甜闻名,那卡茶属高香型古树茶,蜜香浓郁,回甘生津明显,茶气足、喉韵深。那卡茶历来都是勐宋茶的代表,也是云南名茶之一。据历史记载,那卡所产的竹筒茶甚至被缅甸国王指定为贡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