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化经营,如何实现?

 万里潮涌 2022-10-2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导读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数字经济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目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都将对各行各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冲击。数字化经营成为未来经营的趋势。

数字化的本质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数据、信息、业务、产品等软硬件内容融为一体,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最终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盈利增长和效益提升。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处于原始耕耘状态,数据、信息不全或不清。但对企业来说,经营结果、盈利能力、员工绩效等,用数据说话最真实


曾经我们到一家企业服务,问老板经营数据情况,他只知道接了多少项目,大概多少钱,账户上是否有钱。但具体是否盈利,回款怎么样,不清楚。这让我很诧异。他不是不想知道,而是没有人去关心这些数据,去统计和分析。

有的老板说我们有数据呀,于是给我们展示一各种记录表、流水账。经营想要实现数据说话,要有三个阶段:数字、数据、数据链。
图片
一.数字:基础数据
数字就是记录经营过程产生的各种经营情况,如收入多少,花费多少,员工多少等。根据不同的用途、部门而统计形成了各种基础数据表,如销售报表、生产报表、费用明细表、出勤记录等。
但是只有基础数据表是不够的。基础数据用于记录与统计,数据也分散;反映的是当期经营结果。但很难判断这个结果的好坏,比如销售额500万,只是个结果,但它是好还是坏,要经过对比才能知道。

二.数据:数据厘清与呈现
数据是通过一定的逻辑、规则将基础数据联系在一起形成各种有相关性的报表,比如月度报表、利润表、内部经营报表等。经营报表与传统的财务报表有所不同,是为以经营数据为准,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

经营报表分成上下两部分,我们称之为“纵横69,上下盈合”。上半部分基本框架为收入、成本、毛利、费用、税、利润,并根据需求将六大框架再次按类别、部分、用途等进行细化;下半部分为用于经营分析的九大类指标。并将数据以月度进行呈现,从而实现经营数据所需的额率人效比五大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算法体系。成为企业经营的体检表、分析表、透析表、绩效考核数据表,真正实现数据为经营服务。

特别注意点,内部经营报表的口径与传统的财务口径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学校的营业收入,9月收到学费,财务会在9月记录收入,而后面几个月份是没有收入的。但经营逻辑不是这样,经营收入是以产品实际交付而产生的收入,也就是说只有课程消耗的部分,才是学校当月真正的收入。同理,美容院、健身房、培训等的会员充值,都只能算预收,只有客户来消耗了才能成为经营收入。

图片
三.数据链:数据集合与分析
而数据链就是将不同时间、类型的数据表整合形成一个数据系统。用设备来打个比方,数字就是零件,数据就是各个部件,数据链就是设备。只有形成数据链,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形成数据链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将过去、现在、预算、目标等形成多维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和对比,不仅能通过数据找到经营的问题,更能发现经营的规律,也为经营找到发展的方向。

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有效的管理,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是企业由粗犷管理转为精细管理的必备条件。只有这样,在未来数字的浪潮中,才能勇立潮头。

图片

学习视频(带字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