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作为工业重地地位在能源危机中被撼动,莱法和萨安州最受影响

 新用户82864861 2022-10-22 发布于德国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天然气价格冲击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更大。德国目前很多公司还保持着高产出。但IW 的分析表明,应对能源成本的提升,工资将会显著增长。这种混合增长严重削弱了德国的经济地位。

多年来,德国工业的竞争力都是无可争议的。不少贸易伙伴甚至抱怨德国针对廉价欧元的竞争力太强了。这种情况在2022年的能源危机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本飞涨可能会使德国本地公司不堪重负,并使本地的生产缺乏吸引力。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9 月份商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比12个月前高出45.8%。

德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德国物价急剧上涨,工会和员工代表要求更高的工资来补偿。在这种混合价格上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成为核心因素。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将累积通胀转嫁给客户。

从商业角度来看,只要生产力提高,工资和薪水的上涨就不是问题。

以雇主为导向的德国经济研究所 (IW) 定期分析成本结构并将德国与国际发展情况进行比较。IW 调查结果显示:2022 年上半年,德国工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近 5%。德国的工资成本增加的幅度超过了公司的生产力。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有所增加,相比产出不如德国有那么大差距。例如,其他欧元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不到3%。

IW 研究员兼收入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专家 Christoph Schröder说,“特别是考虑到高价预付服务和重大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负担,保持成本竞争力和确保工业基础非常重要”。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相比,制造业对德国经济更为重要。因此,能源价格上涨对德国的打击尤为严重。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德国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天然气在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了近三倍。同期天然气的价格是十二个月前的十二倍多。实际上就是德国工业在2021 年也饱受供应瓶颈和材料短缺的困扰,只是当时没有因战争引起能源价格飙升。

生产力并没有补偿劳动力成本

根据IW分析的结果,德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仍比接受调查的27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3%。与其他欧元国家相比高 8%。

尽管德国工业中每个员工每小时工作创造了高产出,德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贵的生产地点之一。研究人员称,“德国高出平均水平的工业生产力不足以弥补高劳动力成本的劣势。”

以工资和其他劳动力成本衡量,世界上只有挪威、丹麦、比利时和美国这四个国家的产业工人收入比德国更高。其他地方的生产成本都更便宜,法国比德国便宜9%。波兰的劳动力成本不到德国水平的五分之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就更低了。不过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出也较低。

如果综合考虑到生产力,德国是2021年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全球第七贵的地点。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挪威的成本更高,还有法国(虽然他们的实际劳动成本低于德国)。

根据IW的计算,工业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产出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现在能源价格也成为他们一个额外的经济负担。

但是与在英国相比,工业在德国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得多。因此,经济学家预计,德国作为工业重地将特别受到战争的经济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专家认为,2023 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比所有其他主要经济体萎缩更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秋季报告中预测德国将下降 0.3%,根据能源危机的进程,经济产出也可能下降 3.5%。

联邦各州受能源危机影响不同

能源价格的急剧上涨对德国不同地区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某些联邦州的工业 GDP 占比很大,而有些则没那么重要。


评级机构Scope量化了能源危机对各联邦州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莱法州是重灾区,其次是萨安州。

Scope 分析师 Julian Zimmermann 说“莱法州是最容易受到能源冲击的联邦州”。能源密集型生产对西南地区经济贡献比重为9.4%,是全国平均水平(4.3%)的两倍多。总部位于莱法州路德维希港的BASF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

萨安州也是一个化工基地,而且还有不少金属加工行业的公司。这两个行业都被认为是天然气密集型行业。

此外黑森州和北威州受到的影响也高于平均水平。

根据德意志
银行的计算,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今年可能下降5%,明年下降 7.5%。这加剧了竞争力问题。Zimmermann补充道,“能源价格的急剧上涨正在削弱竞争力,并将导致产量下降。这尤其体现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包括化学工业在内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在德国尤为重要。该行业对德国GDP的贡献约为 4%,远高于欧盟 2.8% 的平均水平。

为了缓冲价格上涨,公司要么必须将成本增加全部转嫁给客户,要么大幅提高生产力。管理层和员工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只有成功达成这种平衡,德国经济才能保持其作为工业重地的地位。在一个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世界中,德国存在成为欧洲经济“病人”的危险。到那时,想通过工资增长来抵消通货膨胀就根本没有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