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302:历史上第3次宦官乱政时代到来,明朝开始走上了衰败之路

 金色年华554 2022-10-22 发布于江西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点击上方右侧声波符号听音频
图片

释读中国历史——明朝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公元1435年,明宣宗驾崩,年仅38岁,他8岁的儿子朱祁镇即位,就是明英宗。只持续了10年的仁宣之治戛然而止,因为明朝之后的皇帝,基本上都不着调,正常的,明朝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衰败。
明朝衰败的标志,就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3次宦官乱政,第1次是东汉末年,第2次是唐朝末年,这两次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而明朝因为这个很快灭亡是由于皇帝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太监乱政的危害,但也有人说明朝最后的灭亡,也可以算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这样的局面,其实都是朱元璋制度设计导致的。朱元璋干掉了丞相实现了皇帝集权,他自己特别勤奋还没啥问题,问题是后来的皇帝可没他那么勤奋,很多事自然地依赖身边的这些宦官。明成祖朱棣就相当信任宦官,因为在他夺位的过程中,宦官们帮过他很多忙,所以他当皇帝后,把很多征税、监军甚至边防等重任都交给他们,这给宦官乱政埋下了祸根。
图片
但朱元璋、朱棣时期对宦官控制还是非常严的,尤其朱元璋明确规定宦官不许干政,违者严惩,甚至不许宦官读书认字。到了明宣宗的时候,他对这样的规定就马马虎虎了。本来也是,太监也不都是从小入宫当差的,有的本来就认字,明宣宗闲着没事,干脆就在宫中正式办起了太监扫盲识字班,叫内书堂,请大学士专门教他们读书,这也给后来太监干政提供了条件。
所以明朝后来发生宦官乱政,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有制度等必然的原因,也有教太监识字这种偶然因素,其实历史上很多重大的事件,就是阴差阳错或者是某个人很偶然的一个决定的结果,没那么多历史必然性,我们普通读历史的人根本没必要在这上面纠结。
当时最高决策层的办事流程是这样的:内阁把对国家大事的处理意见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来,这叫作“票拟”,皇帝或者直接同意,或者提出修改意见,这些都要司礼监太监用红笔在上面批示,叫作“批红”。这样,一方面皇帝看不过来的就由太监看着办了,另一方面太监在下笔的时候,也可以做做手脚,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
这种方式在朱棣时期形成了制度,当然像朱棣和朱瞻基他们经常会检查太监们的工作,但如果赶上个懒一点的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就是这种制度上的漏洞,给了太监们乱政的空间。
明朝的宦官乱政,就是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的。
图片
王振是河北蔚县人,读书人出身,据说中过举,在基层当个低级别的管教育的学官。就在他因为工作失误面临惩罚的时候,朝廷下了一道命令,征调愿意净身入宫教太监和宫女们念书的人。
王振想想自己不但看不到出人头地的希望,现在连这个小学官都要当不下去了,干脆一咬牙,自愿净身入宫了。
结果他进了宫马上就显出与众不同了,因为哪有读书人会愿意当太监的,太监们的整体文化素质非常低,所以他这样的文化人就显得鹤立鸡群。而且他本身就是学官,到宫里的工作是专门教书,他干的居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还非常受人尊重。到了明宣宗的时候,他居然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明宣宗还让他专门侍候当时的皇太子朱祁镇读书。
明英宗即位时候才8岁,朝政由张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们主持。史书上说王振非常“狡黠”,心眼儿很多,他一直尽心尽力在朱祁镇面前扮演一个好老师的角色,朱祁镇很喜欢他,也特别信任他,称他为先生。同时,他对内阁的“三杨”和辅政大臣都毕恭毕敬,极力伪装自己以取得他们的好感。
但他是个不安分的人,张太皇太后很精明,发现他有不守规矩有弄权的迹象,就当着大臣们的面要处死他,还是朱祁镇和大臣们求情才免于死罪。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敛欲望,而是表面极力讨好三杨和太皇太后,暗地里却拼命勾结内外官僚,积蓄势力。
后来太皇太后和杨荣病逝,杨士奇也因为儿子犯罪自己称病不出,杨溥岁数也很大了,王振就开始无所顾忌地揽权培植党羽,露出了他本来的嘴脸。他大权独揽、横行霸道,谁要触犯到他,他就唆使手下诬陷迫害,官员们谁对他稍有不敬都会大祸临头。百官无不屈膝在他的淫威之下,很多王公大臣都管他叫干爹。他还卖官鬻爵,到处搜刮,他的家富丽堂皇,都快赶上皇宫了。
明英宗本来就年纪小,还昏庸糊涂,就这么个皇帝,加上这么个太监,果然出事了。
图片
明朝中前期的威胁主要还是北部蒙古的各部落。北元解体后,蒙古主要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兀良哈在内蒙古和辽河流域,实力较弱,而且一直归附中原,所以明朝的敌对势力主要是中部蒙古的鞑靼和西部蒙古的瓦剌。
永乐末年,瓦剌逐渐强大起来,首领脱欢攻杀了鞑靼的首领,吞并了各部,立了一个成吉思汗的后代为可汗。到明英宗的时候,脱欢去世,儿子也先成为首领,他征服了漠南各部,经常侵袭明朝的辽东、宣府、大同等边镇,导致明朝边患不断。
王振为求边境安宁,对瓦剌采取安抚的政策,让他们到明朝来朝贡,然后给予非常优厚的赏赐,就是希望花钱买和平。
但当初规定,朝贡的人数不能超过50,但也先看出了明朝的软弱,派出朝贡的人逐渐增加到了2000人,不给足够的赏赐我就在边境闹事。
公元1449年,也先派了2000人来向明朝进贡马匹,但报上来的有3000多人,就为了冒领赏赐。王振这回急眼了,让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赐,还说进贡来的马匹质量太差,只能按原来谈好价格的80%付款,加上明朝曾答应把公主嫁给也先的儿子,现在也黄了,这些都让也先非常愤怒,就决定联合各部一起进攻明朝。
明朝这边和平的时期很长了,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驻守边境的部队根本打不过强悍的瓦剌,结果瓦剌军长驱直入,包围了西北的军事重镇大同。
面对边境的告急,年轻而糊涂明英宗轻信了把战争当儿戏的王振的蛊惑,决定御驾亲征。可谁曾想,就是这个轻率的决定,导致了他这个皇帝成了瓦剌的俘虏,整个明朝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