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也有不灵的时候

 黄建伟882 2014-07-13

历史上有一类特殊的“大老虎”,他们陨落不是因为皇帝变心了,也不是因为皇帝换人了。皇上对他们非常信任,但他们对皇上更加信任,深信朝廷神通广大,可以压倒一切敌对力量。他们挑动皇上去冒险,把整个国家都推进深渊,但究其本心,他们绝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意识到: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有其极限。

这个认识上的盲区,让他们带着震惊走向灭亡。

比如唐朝的杨国忠。杨国忠能发达,当然是靠杨玉环的背景。此外,杨国忠还喜欢赌博,对数字和钱都非常敏感。一次,唐玄宗和人赌博,杨国忠在一旁帮着算账,每局赌完,他马上把输赢的点数和钱数报出来了。唐玄宗夸奖说:真是个好度支郎!从那一刻开始,唐玄宗觉得杨国忠能处理财政。

杨国忠最擅长替皇上理财,具体来说就是把地方的钱弄到中央,再把中央的钱弄给皇上。杨国忠掌管财政的天宝末年,可能是整个唐朝最靡丽最豪奢的几年。但没有人追问钱的来源,也没人关心地方财政枯竭了,一旦天下有变,各地如何应付?

杨国忠根本不相信天下能有什么大变。他对朝廷非常有信心,认为皇上的意志足以摧毁一切。后来安禄山的大军压境,杨国忠只能和皇上一起逃亡四川。最后被人一箭射中鼻梁,脑袋被砍下来示众。

大约700年后,杨国忠式的悲剧再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一个叫王振的太监。

明朝宦官弄权肇始于王振。与其他视宦官为宠臣的皇帝不同,皇帝明英宗视其为师,视其如父。

当时皇帝嫌宫内的太监宫女没文化,想招一些儒生进宫给他们上课。当然上课前要先阉一阉。一般儒生不肯应征。但王振自愿报名,成了一名太监教师,也成了太子的启蒙老师,而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明英宗对王振感情很深,他继位后还坚持称王振为“先生”。有一次,三大殿工程竣工,明英宗宴请百官。按照惯例,宦官绝不能参加这种宴会。王振知道后大发雷霆,明英宗只好让人打开东华门中门,把王振请出来。王振一出来,百官望风下拜。

但官员们私下里极度痛恨他,可王振并不害怕别人的憎恨,因为皇帝能保护他。可是他错了,有些事情甚至连皇帝都控制不了,比如说瓦剌的铁骑。

瓦剌对明朝本有觊觎之心,王振上台后对瓦剌外交态度又很不友好,两国关系破裂。1449年,瓦剌大军南下,直逼大同。王振鼓动皇上御驾亲征。没想到明英宗居然同意了,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发,最后败走土木堡。

王振没有任何军事指挥经验,但却是这支军队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这支匆匆动员起来的军队只是表面强大,实际上内部非常混乱,没有战斗力,而随军的皇上又是个巨大包袱。在最后的混乱中,大家对王振的憎恨终于爆发了。一名将军用锤子把王振活活砸死。明英宗坐在地上,被瓦剌俘虏。

复辟上台后,明英宗给王振祭葬,还为他立了一座祠堂,上面刻着“旌忠”。整个大明朝,可能只有明英宗一个人深信:王振是忠诚的。其实他也许并没有错,王振可能到死都忠于明英宗。他只是像700年前的杨国忠一样,从没有想到过:看上去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力,肆意生杀予夺的力量,竟也有耗竭的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