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灵胎治学之路

 北京润雨 2022-10-22 发布于辽宁

治学之路
(一)习业之基
1.家学背景
灵胎的治学过程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经历。他的家庭世为望族,“代有科第”。其曾祖为诸生领袖,授翰林院检讨,兵农医卜,天官地利,无不通晓,著有《文体正伪》、《医略》等书数十卷。祖父举博学鸿词科,征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尤擅词章,著有《菊庄乐府》。其父考授州司马,不就选而归,益耽于学。因此迨至灵胎,家族的长辈们则寄望于他,希冀其能秉祖承宗,光大家声。
2.学有根柢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取仕的主要途径,要通过八股文(时文)的学习和考试才能做官为宦,因此八股文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学习科目。明清间八股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四书中的某一文句作为命题,按照格式(启、承、转、合)的写法予以论述,解释主要依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
注》。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是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但在引导树立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取向的人生观方面,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如《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
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等等。从学习知识,树立公心,宽人抑己,和顺齐家,到服务社会,治理国家,这种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要求或者说是引导目标,以及在治学的具体方法和做人的根本原则方面是催人奋进、砥砺向上的。灵胎14岁学八股文,“在同学中稍优,师诱奖之。”说明灵胎对四书的理解和把握已经具备一定水平,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对做人和治学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从难治《易》
在学习八股文的同年开始立志经学,因为经学是“终身不可尽之学”,问其师“经学何经为最难?”当得知《易经》最难学后,便毅然自学攻《易》,“取家藏注《易》者数种汇参之,有不能通者,尽心推测,久乃得之。”此为灵胎治学之最长处,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其一生治学都是按照这种路子走的。从最难处开始,从本原开始,既汇参诸家,又独立思考,知难而上,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不轻易放弃,扎扎实实做学问。作为自学来说,从最难处开始尤其可贵。自学之时常见以简易入门的书籍开始,待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向难处登攀。此为一般规律。灵胎自学反其道,从难从严,抵本致源。《易经》乃中华文明之磐底,为中华民族
至斯为止的总的世界观和总的方法论,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思想智慧之大成。在科学尚未昌明之时,一直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和观念,深入到几乎所有的人文和自然技术学科,医学尤甚。其中物极必反,“穷则变,变则通”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依然作为国人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主要根据之-一。《易经》文义深奥,艰涩难懂,为经中之经,参通此经为灵胎日后治医产车了不可估量的影响。4、久注《老子》《阴符》
在通《易》之后,灵胎“又复旁及诸子百家,而于《道德经》独有会心,因厌旧注多幽晦冗陋,遂详加注释,积二十余年方脱稿。后并注《阴符经》,合成书。”《道德经》即《老子》,为中国古代两大思想流派之一一道家的根本典籍,该书以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发表了道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等诸多现象和本质充满哲理的看法,看重柔以克刚,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见素抱朴。“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正。修道于国,则君圣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河上公,《道德真经注》)而《阴符经》亦为道家经典,
传说有姜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名者作注。认为“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心生于物,死于物”,“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天地运行,阴阳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盗关系。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机,行事合于天道,天人合发,则治国养生皆得其宜。灵胎所作《道德经
注》《阴符经注》,收入《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其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贯通者;其诠释,主乎言简理赅。…研索较深,发挥较显,在《老子》注中尚为善本。附载《阴符经》一卷,诂以《易》理,义亦可通。”
5.旁览理学
灵胎聪颖过人,精力充沛,一生好学,求知欲盛,兴趣广泛。“继又好览濂洛关闽诸书,每丙夜默坐潜阅。”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四个主要流派,包括廉溪周(濂)、洛阳二程(程颢、程颐,即洛)、陕西张载(关)、讲学于福建的朱熹(闽)。虽然四个流派各有观点,但从总体上是对春秋秦汉以来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挥,认为自然界生成源于太极,太极动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人得其秀而最灵。太极而生,人极而圣,人极即诚,纯粹至善,模仿太极建立人极,要求人欲象天,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种
道德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天喻人、诚静则天的底蕴,经过一代又一代哲人的不断梳理绪余,培育有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6.杂学其他
另外,灵胎在18岁时检阅水利书籍,讲求东南水利。20岁对照天星图夜坐观星,历时半载,参见汉晋天文志及鬼料窍,考稽天星经度行次。同年还开始练身习武。其授举业之师周意庭为名家高徒,身秉绝学,又精音韵乐理,灵胎处处得益匪浅。以上便是灵胎先生未治医之前的主
要学习内容和掌握的知识,这些学问集富一身,为灵胎自学医业,成为一代大医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王,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指《千金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远,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颐。若能具而学之,则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此为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第一
章《大医习业》的全部内容。按照孙思邈的大医标准,此时的徐灵胎,除了医学外,其它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接近或满足了孙真人的大医的基础知识结构。因此日后灵胎专恃自学成为一国医,名垂青史,这是根本原因。现代以来大医国手日稀,以致中医日萎,这也是根本原因。
笔者之所以在灵胎治医之前的学业上如此着墨,确实是有感而发。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吸吮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继续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医学依然会枝叶繁茂。二千多年的中国医学史证明,中医学有着合乎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和道路。而目前的现代科技文明水平,还没有显现出来具备给中医学提供营养,促进其正常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功之路值得业内同仁深思,自古医易相通、儒医相兼之论,已经把中医学的本质晓白洞然,如果不相兼通,则难有所成。《中医必读·自序》说:“夫学医之士,首重通儒,先明其理,再以薪传师授为根本,加以博览群书,日求精进,由博返约,虚心应物,临症日多,自然得心应手,一日豁然贯通,未有不名实并优者也。”(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6年出版。作者李岛三,闽粤名医,民国间享誉沪上和东南亚)联
想到我们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的东西实在太多,其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没有真正接触到中医的真谛,那么继承和发展不是很容易变成空话了吗!大医日稀,后继乏人,术业不精,阵地日萎,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不学何以致用。据说现在韩国的韩医(属于中医体
系)学院(相当于我国的中医学院)把《孟子》作为学生必修课,是深知中医之根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一统天下之时,让中医的受教育者能够在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中医,中医或有可能发展,几千年来中医就是这样发展的。那种不顾文化背景和体系内部文化结构,一律以“科学主义”阉割中医,衷西参中,中医只有苟延残喘而已,几十年的中医现代研究,从根本上说结果仅仅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