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日军从长江打捞出我国的“民生号”,对其进行修缮改装,

 风吟楼 2022-10-22 发布于广东
1938年,日军从长江打捞出我国的“民生号”,对其进行修缮改装,准备用于侵华战争。不料刚花大价钱改装好的战舰一夜之间沉没海底,而毁掉这艘战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钳工。

他叫孙增善,是江南造船所的一个普通钳工,大约半年前,他发现日军把从长江打捞出来的战舰,运到了他所在的江南造船所。

这艘战舰就是我国当时性能最卓越的战舰:“民生号”,此前在惨烈的淞沪会战中,'民生号'被日军击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孙增善发现日军对这艘战舰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并且还增配了很多新式武器,他还发现日军的这些活动都是在偷偷摸摸进行的。

孙增善感觉不妙,他几乎可以断定,日军是想把中国的这艘战舰武装起来,投入战斗来打中国人。

想到这里,孙增善坐立难安,他想:不行,一定要在战舰下水前,把它毁掉,否则这个大杀器,会被日本人利用起来,会伤害多少苦难同胞啊。

一番思量之后,他首先想到了去找自己的老上级,曾经是江南造船所技术科科长的刘武商量此事。

刘武是一名热血爱国军人,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他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非常赞同孙增善的想法,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破坏落入日军手中的战舰。两人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就由孙增善来完成这个计划。

为了防止这个计划泄露,他们不敢动用太多人,最后甚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假如大事不成,一切责任由刘武一人承担。

事关重大,刻不容缓,孙增善马上开始着手实施这个计划,他找到了自己的工友张林宝,试探性地聊起这个话题。

张林宝也是一个心怀民族大义的热血男儿,他当即表示要和孙增善一起干,哪怕豁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两个人利用上班间隙,躲过日军的看守,对这艘军舰仔细观察研究了一个月,拿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因为军舰为期半年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所以他们也要寻找时机行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军突然紧急把军舰拖出造船所,停靠到长江码头,并且派重兵日夜看守。

面对这个突发状况,孙增善和张林宝也一时之间无计可施。他们只好每天下班都到码头转悠,观察着日军以及战舰的情况,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们亦是心急如焚。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意外地降临了,日本天皇诞辰纪念日就要到了。

孙增善得到消息,那天大部分日军人都会去参加庆典,只留一下部分日军在此看守,于是他们二人就决定在天皇诞辰日晚上行动。

到了行动的这一天,孙增善和张林宝傍晚下班之后,按照约定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工具,摸到码头埋伏起来,等着天黑后行动。

可是日军的探照灯,把军舰四周照得如同白昼,别说是两个活人,就是一只麻雀,也别想飞上军舰。

孙增善瞅准机会切断了探照灯的电源,趁着日军乱作一团,检修电灯的当口,他们二人迅速潜入军舰,军舰的舱内构造他们早就摸得一清二楚,张林宝隐藏在舱外放风,孙增善跳入舱内进行操作。

他熟练地找到了舱底的海底阀,按照预想的那样打开海底阀破坏掉,海水瞬间迅速涌进舱内,接着他把所有的海底阀全部破坏掉。

为了防止舰船沉没得太快被日军警觉,孙增善又把海底阀用麻袋堵上,这样让海水一点一点慢慢渗入舱内,做完这一切他们二人迅速撤离。

此次行动有惊无险,中间有两次巡逻的日军走过舱门,但是万幸他们成功地躲过了日军的巡查。

完成这一切之后,他们又激动,又兴奋,但是第二天他们还是不露声色地去上班,上班的路上他们望向码头,发现那艘军舰果然的已经彻底沉没于海底,烟囱都看不见了。

此时日军司令部已经闹得人仰马翻,司令官松井石根火冒三丈,这艘日军耗时大半年维修改装军舰,马上要投入使用之际,却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必须彻查,必须严惩。然而他们怎么不会想到,这样的壮举,居然是一个年仅20多岁的普通钳工所为。

日本侵华的罪恶罄竹难书,同时在中国大地上,也涌现出万万千千保家卫国的有志之士,正是有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永远感谢他们,永远怀念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