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涠洲岛之盛塘村天主堂和城仔村圣母堂

 新用户1969IWgc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其实我在去涠洲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到岛上还会去参观教堂。到达涠洲岛客运码头时看到关于涠洲岛的旅游介绍有一个圣堂景区才把我的注意力转到了人文景观。这座涠洲盛塘天主教堂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号称是我国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这样的景点是不能不安排时间去参观的。跟师傅一说,她告诉我天主堂在盛塘村里离贝壳沙滩不远。如果抓紧时间就在村子里随便吃碗汤粉当早饭就可赶在主日礼拜之前参观教堂。我当然是生活服从旅游的,在村中心广场旁边胡乱吃了一点就去参观了。

    盛塘天主堂可是有些历史了,建成于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据天主堂里的瓷砖展示板介绍,当年正值清政府重开岛禁。修建这一天主堂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专事海外传教,趁清政府重开岛禁到广西沿海一带传教。一些客家人因械斗败北逃亡受到传教士的救助而入教,传教士又向清廷申请特许让教民到涠洲岛定居,一时涠洲岛居民信教者甚众。1853年法籍传教士范神父接任教区神父,找到资助就大兴土木。经十年努力竟修成一座雄伟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特风格的天主教堂。

  [1]天主堂的正面是高21米的哥特式钟塔。钟塔里有一口大钟是近年重建的,原来一位法国寡妇赞助的大钟毁于文革期间。天主堂的主要建材也是值得好好书一下。涠洲天主堂采用的石材是当地的珊瑚沉积岩,这是一种由细小的火山碎屑物珊瑚和火山熔岩共同组成的石材,结构致密

  [2]正门是三跨的尖顶拱门,门上面也有一个小型的玫瑰窗。窗上面有天主堂三个大字,这一点看上去很中国。窗两侧分别写着“天颜呎尺,主宰群生”以示对天主的崇敬。

  [3]2001年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牌为证。

  [4]那天正好是礼拜天,早早地信徒已经来到天主堂。

  [5]教堂内部是三殿式的中殿。

  [6]主祭坛。

  [7]左右两个侧殿也有祭坛。

  [8]彩绘玻璃窗相当精彩,我选了三张放上。描绘的也是圣经故事。

      [9]每隔一个有一个这样的窗户,不知道是为了保护还是另外一种装饰。

  [10]正门的内部。

  [11]天主堂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庭院。左侧的两层楼是券廊式的神父楼。

  [12]庭院是一个很精致的花园。

  [13]庭院里还有一些建筑,不知道现在用途是什么,以前涠洲天主堂里还有修道院孤儿院学校什么的。

  [14]神父楼。

  [15]神父楼的入口和券廊。

  [16]从侧面看教堂的窗户。

  [17]天主堂就在盛塘村的中心,从天主堂出来就趁机看看周围的民居。这是天主堂前面广场旁的商店。

  [18]村子里的主干道。

  [19]从这些小胡同进去就是村民们的家了。

  [20]另一个胡同。

  [21]门前的院子不小。

  [22]居住条件还是不错的。

      [23]在村子里来回一转发现原来天主堂就在民居一起,从一条胡同里一走就是天主堂的侧门。

  [24]离开盛塘村回头一看,天主堂就在民居中间。这一点倒是和欧洲乡村的小教堂很像。

  [25]这就是村子旁边的农田,当然这里是香蕉田。

  [26]我钻进去看了看,真有大串的香蕉。

  [27]看清了吧。

  [28]趁机拍了一束花。

  [29]离开涠洲岛之前师傅跟我说,大概在涠洲岛的中央有一个城仔村,里面也有一个天主教堂,叫圣母堂如果我想看的话我们就提前一点出发,到那里绕一圈。这是圣母堂全景。

  [30]这个大概也是神父楼。

  [31]城仔村圣母堂正面。看上去规模要比盛塘村天主堂小不少。圣母堂建于1880年,稍万余盛塘村天主堂。也是哥特式的,前面的钟塔塔高14米。

      [32]门上也写着“圣母堂”三个大字。

      [33]主祭坛,圣母堂是单殿式的。

  [34]圣母堂内景。

  [35]圣母堂旁边也有一个院子,里面的花花草草的修剪得挺好的。但是现在里面搭了很多卖农副产品的摊子,有点像农贸市场。这倒也有点像欧洲乡村,教堂前面是集市。

    反正,涠洲岛的这两座教堂和周边环境还真给人一种欧洲风情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