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瘀的6套方药“组合拳”

 一葉一如来 2022-10-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小编导读

瘀是一种病理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瘀可以导致很多疾病。在不少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使用化瘀活瘀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之苦。临床要想灵活应用化瘀活瘀法,得从6个方面入手。








01

行气活瘀

【主症】脘胁胀满作痛或刺痛,或胁下积块而不坚,性情易怒,嗳气呕逆。舌质暗、脉弦或涩。

临床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病初期、溃疡性结肠炎等病。

【方剂】

(1)胃病  丹参饮、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味。

(2)肝病  柴胡疏肝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3)肠病  四磨汤合丹参饮加桃仁、红花、当归等。








【药物】

(1)活瘀药  延胡索、丹参、红花、三棱、莪术、桃仁、当归。

(2)行胃气药  木香、枳壳、陈皮、川朴、香橼。

(3)降胃气药 沉香粉、降香、柿蒂、刀豆子等。

(4)疏肝气药  柴胡、香附、乌药、西茴、川楝子、青皮。

图片

02

益气活瘀

【主症】脘胁隐痛或刺痛拒按,或胁下积块,或有呕血、便血史,伴有腹胀、纳差、便溏,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脉弱或沉涩无力。

临床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病。

【方剂】

(1)胃病  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失笑散、金铃子散等。

(2)肝病  四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3)肠病  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加桃仁、当归等。








【药物】

(1)活瘀药  延胡索、丹参、红花、三棱、莪术、桃仁。

(2)益气药  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西洋参、高丽参等。

03

温通活瘀

【主症】脘腹冷痛或刺痛日久,反复发作,或有呕血、便血史,伴有四肢不温、形寒畏冷、气短乏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缓。

临床常见于慢性胃炎(部分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

【方剂】

(1)胃病  理中汤或四逆散合丹参饮、金铃子散等。

(2)肝病  理中汤或四逆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药物】

(1)温经散寒药  桂枝、良姜、干姜、吴茱萸、附子、肉桂等。

(2)活血药  丹参、红花、川芎、三棱、莪术等。

图片

04

化痰活瘀

【主症脘胁闷痛或刺痛拒按,或胁下积块,呕恶脘闷或腹胀纳差,进食加重。舌质暗,有瘀斑,苔腻,脉或滑。痰热血瘀者兼见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寒痰血瘀者兼见脘闷泛恶,畏寒肢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缓。

临床常见于胃病、肝胆疾病(脂肪肝、胆囊炎)。

【方剂】

(1)痰热血瘀证  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失笑散等。

(2)寒痰血瘀证  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合丹参饮、失笑散等。








【药物】

(1)活瘀药  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红花、延胡索等。

(2)化寒痰药  杏仁、半夏、白矾、白芥子等。

(3)化热痰药  瓜蒌、贝母、竹茹等。

05

滋阴养血活瘀

【主症】

脘胁疼痛或隐痛拒按,或灼热刺痛,或昼轻夜重,或见胁下积块,伴有口干咽燥、渴喜饮水、食少嘈杂,大便干结。舌红或暗红,或有瘀斑、瘀点,少津或无苔,脉细或细涩。偏血虚见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偏阴虚见心烦、失眠、骨蒸潮热。

临床常见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肝病后期。

【方剂】

(1)胃阴虚  益胃汤(温病条辨)合丹参饮、金铃子散。

(2)肝阴虚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药物】

(1)活瘀药  三棱、莪术、丹参、赤芍、牡丹皮、旱莲草、紫草、龟板等。

(2)养阴药  生地黄、天冬、麦冬、天花粉、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等。

(3)养血药  熟地黄、阿胶、当归、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等。

图片

06

凉血祛瘀

【主症】脘胁刺痛,或胁下积块,烦躁喜饮,手足心热,或吐血、衄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苔黄,脉数。

临床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病后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方剂】犀角地黄汤合丹参饮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药物】

(1)凉血药  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紫草、大黄。

(2)凉血活血药  牡丹皮、赤芍。

(3)若有出血者  大蓟、小蓟、地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