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于璜碑》——活得没心机,方得真意趣。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0-22 发布于河南

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就建议我学习《鲜于璜碑》。由于自己兴趣不浓,也就没有学习。近期练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时,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于是,又在老师的推荐下,开始接触《鲜于璜碑》。

为了自己对它更多的了解,也就找了一些资料,在此与有兴趣的小伙伴分享。

《鲜于璜碑》是东汉名碑之一,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无撰书者姓名。由于出土于建国以后的七十年代,一方面保持完好,字口清晰,利于辨识和赏鉴。另一方面,出土时间较晚,无缘进入书家的创作视野,故也是“冷遇”。

Image

Image

碑两面均有铭文,总共有827字,均为阴刻。其中,碑阳16行,满行35字,记叙鲜于璜的生平,文后赘以赞词;碑阴15行,满行25字,所刻为长篇四言韵语,内容与碑阳大同小异,文尾详列鲜于璜的家族世系。

价  值

1、迄今保存最好,文字最完整的汉碑之一。

2、碑阴与碑阳分两篇碑文,古今罕见。

3、阴阳两面碑额均有花纹装饰,汉碑中仅有。

4、阳刻碑额篆书,排布奇特。

字体风格属于古朴雄强、方正丰腴一路,与《张迁碑》有许多相似之处,似出一门,方笔取势,横厚拙重,庄严宽博,结字点画多变而沉稳,字的大小也多变化。

风  格

《鲜于璜碑》有着率真质朴之气。落笔稳健,如钢刀切玉,运笔劲折,斩钉截铁,与东汉其他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气象。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笔势直拓奔放,具有强烈的力量感。线条质感老辣结实,内涵丰富,点画之间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在线条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都步步为营,都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具体表现为:

  ①粗细相间,直曲结合。线条的粗细对比强烈,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粗线条显得粗犷有力,厚实奔放;细线条显得含蓄深沉,内敛雄浑。如横画的一波三折以及运笔的逆入、涩行、紧收的动作都十分典型和精到

  ②扁平匀称,错综揖让。体态取横势,字形扁平。每个字的各部位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都非常和谐,交错穿插,使每个部分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载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变化极为丰富。

  ③复杂的空间对比。由于线条之间的穿插组合,使空间分割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对比异常的强烈。真正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有些结字呈上宽下略窄格局,偏旁大小错落,以奇取胜,笔法在规矩中求多变,参差得势,通篇有大气凛然之致。

Image“为”字的上紧下松

Image“边”字的上松下紧

Image“勒”字的左密右疏

Image“鼎”字的左右对称

Image“边”字的上松下紧

          笔  法

《鲜于璜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方中有圆,以方直多变取胜,线条深沉、稳重,行笔要强调涩行,横折处呈方折,棱角分明。特别是横画起笔与竖画收笔,几乎笔笔方正,横竖点画多取平直,有的略带歪斜,拙重中寓灵秀,朴厚中见睿智。行笔中有提按,有顿挫,线条点画蕴藉朴厚之美,有入木三分之力

具体表现为:

 ①横画。主横的写法是逆锋入纸,竖下向上挫笔,随即折锋使笔锋铺开向右涩行,积点为线,步步为营。基本取平势或略有波折,末端重按出雁尾雁尾随势而定,多变化,时大时小,时平时陡,而雁尾的下缘较平,上缘向上翘起,古拙而不落俗套。副横则注意收笔处有一向上再向下的挫笔回锋的动作,使横画末端出现方意的变化

 ②竖画。竖一般短而粗,如石柱力鼎千钧,顶天立地

 ③点画。点画棱角分明,多呈正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点虽小,但力度大。在书写时,实际上都是横竖撇捺的浓缩,如高山之坠石,点的俯仰纵横阴阳随字而异,百态千姿,各得其所。

  ④撇画、捺画。撇画的写法是向左取分式中锋逆行,为了和捺对称或强调分势,一般向左逆笔较远,并在收笔时向上翻,同时收笔。捺画的起笔、行笔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是笔势下垂稍有波势,行笔过程中,笔锋逐渐向外向上转,稍顿后挫提,写出捺脚。

           结  体

《鲜于璜碑》以方笔为主,线条直而方,少有纵逸之笔,即使此笔下垂皆短,撇捺不外拓,基本在方格以内,有的撇捺收缩成两点,给人以朴厚的感觉。同时保留了一些篆书体式,且时有奇绝之笔,显得古而拙。尤其碑阴不为界格所囿,更为恣肆,而每个字或大或小,平稳中又带有自然的姿致

  具体表现为:

  ①结构端庄,字形肃穆。碑中撇画、捺画趋向短缩,撑格较满,有石雕之感;竖画短而粗,使字的重心下移,给人以稳重感。

  ②正中寓欹,平中见奇。碑中字结体富于变化,端庄中寓灵动,平稳中见险奇,有苍茫之气。穿插避让,朝揖互让,情趣备增。

   ③暗含篆意,古趣盎然。碑中有不少字带有篆书的遗迹。

Image

Image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傅山

书法之美与人生之美有点像,宁拙毋巧是一个重要原则,篆隶风格,也正是天真古拙的一个样本。写过了许多碑帖之后,再回头来看和揣摩,会发现不媚俗的宝贵。

小班私教、零基础启蒙  

微信号 : 13501401458

公众号:一斋学子    

一起写字、一起分享;

放慢步伐、安住当下,

心平气和,慢慢成长!
感兴趣的小伙伴,

加入我们!

关注

   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