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的统一大业是由这几场大战共同支撑起来的

 子玉史院 2022-10-22 发布于陕西

 / 子

商鞅变法的所有出发点都是为军事和经济这两条赛道服务,而变法的成果最终也要拿到战场上去检验。

说白了,秦国的统一大业就是由一场接一场的军事胜利拼凑而成的

好吧,那就一起回顾一下改变秦国历史进程的那些著名战役吧——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趁着魏军被齐军大败于马陵,商鞅率领秦军主动攻击魏国。结果是,魏军战败,主将公子卬被俘,魏惠王派出使者将河西之地的部分地区割给了秦国以求和。

战国时代的带头大哥主动向后起之秀秦国低头,这本来就是一个“热点”。

此后,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国君的共同努力,至公元前330年,秦国全部收复了河西之地。

此战对秦国有何意义?

河西之战首先是对秦国变法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更是让秦国在秦、魏两国长期争夺河西的角逐中最终胜出。魏国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也将国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秦国此后就可以凭借黄河天险和中条山的自然优势东向钳制诸侯。

是的,秦国实现了战略要地和人员信心的双丰收

公元前316年,秦军在司马错的率领下一举拿下了巴蜀,秦国在其地设置了巴郡。

将天府之国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的版图,不仅助力了秦国的经济增长,使之成为秦国的粮食供应基地,更是实现了对楚国的侧翼包围,为攻击楚国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领土、物质、战略地位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秦武王三年(前308),秦国以丞相甘茂为将率军进攻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秦军最终以斩首韩军六万的战绩拿下了宜阳城。

▲秦武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说实话,这一战,秦武王也是冒着极大风险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才取得了如此结果。因为,宜阳在级别上虽说只是一个县,但它的实力毫不逊色于一个郡,韩国不仅在这里储存了相当丰厚的战略物资,同时也屯驻了大量的兵力。

宜阳是韩国的门户,此地要是失守,秦军东出的路也就从此畅通无阻。那么,将秦军封锁在函谷关内就是韩国的第一战略任务

同时,宜阳也是一个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地。这里含有非常丰富的铁矿石,冶铁业特别发达,因此,韩国的兵器制造业几乎就是当时天下的排头兵。

所以,秦军拿下此地不仅是扩大了领土,更是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以宜阳为东出的跳板将军事进攻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还有,秦国后来在兵器制造领域能够处于头部位置也和宜阳在技术、资源上的助力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秦武王的任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多,但他却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秦国打开了东出的门户。

绝对是战略上的巨大贡献。

接着,历史又开进了秦昭王时代。秦昭王在任内几乎就是连连出拳,根本不给关东六国喘息的机会——

秦昭王十四年(前293),当时还是左更职位的白起率领秦军与韩、魏联军战于伊阙。在兵力只有韩、魏联军一半的情况下白起硬是通过自己的战术优势创造了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的惊人战绩。

▲白起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此战,魏、韩两国的精锐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不仅被迫割地求和,此后更得常态化面对秦军的主动进攻。

精锐丧失,门户洞开,魏、韩彻底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只能采取被动的守势

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大良造白起率军进攻楚国,先取楚国的别都鄢,次取楚国的都城郢。

此战,秦国获得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并设置了南郡。

想想,楚国的国都都被占领了,楚王败走,这对楚国的整个士气得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本来就在世家大族的束缚下像一台老机器一样艰难运行,如今屋漏偏逢连阴雨,楚国在衰败的路上走得更快。

两年后,蜀郡郡守又率兵伐楚,取巫郡,秦国将其与此前取得的江南之地合并,设置了黔中郡。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在将义渠王诱杀于甘泉宫之后,秦国迅速发兵一举灭掉了义渠国,并在其地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

▲宣太后  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灭掉义渠国,秦国并不单纯是收获了领土,而是彻底解决了后方时刻面临的威胁,这样,秦国在东出的路上就可以轻装上阵,同时还可以此地为跳板防备北方草原上的劲敌,匈奴。

说句题外话,秦国修长城的举动就是在秦昭王灭掉义渠国之后开始的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爆发了震惊天下的长平大战。此战,以秦国损失一半兵力赵国死伤四十五万的代价而收尾。

赵国男子皆战死长平,当时的赵国直接面临的就是完全被灭的危险。要不是秦昭王在丞相范雎的忽悠下及早撤军,赵国很可能会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长平之战前,赵国是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掰手腕的诸侯,当时的人甚至形成了一个共识:

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赵国,即使赵国不能完成这个使命也会有力地阻击秦国的东出战略。

赵国战败,不仅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从此更是无力阻击秦国的东出。

可以看出,关东六国的实力基本上都是在秦昭王在位期间被无限削弱的:伊阙之战歼灭了魏、韩的精锐,鄢郢之战削弱了楚国,长平之战彻底将赵国打得一蹶不振

同时,齐国也在五国攻齐时被打得差点灭亡,从此再也没缓过劲来。

燕国就更不用提了,虽然同处战国七雄的排行榜,但说实话,它在春秋时期都没啥存在感,战国时也就在燕昭王在位时短时间雄起过,根本不足为虑。

这样看的话,说秦昭王是秦统一大业上的最大功臣大家肯定都没意见吧。

▲秦昭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也就是说,秦国此后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稳步推进,最终统一天下是没有问题的。

此后,秦国对六国的蚕食动作基本上就没停过——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国以蒙骜为将,拿下了韩国的成皋、荥阳,并设立了三川郡。

成皋和荥阳是韩国继宜阳之后又一个战略要地,此战之后,韩国连防守的姿态也不能维持,只能彻底躺平,对秦国称臣。

三川郡的设立简直就是给秦国的统一大业按上了加速键,秦国可以将资源聚焦于此然后紧握成一个拳头打出去。

说白了,三川郡就是秦国攻伐六国的前沿阵地,桥头堡的作用

秦王政五年(前242),秦将蒙骜率军攻魏,在拿下魏国二十座城的基础上,秦国设立了东郡。

东郡的设立不仅像一个扇形圈一样包围了魏国,更是将关东六国切割成南北两个部分,使六国不能顺利合纵,同时还与东方大国齐国接壤。

又是战略制胜。

以上,笔者只是将对秦国统一大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罗列了出来。其实,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对山东六国的主动攻伐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翻开《史记》的六国世家,简直就是一部六国的血泪史

但是没办法,统一是大势所趋,而过程又需要战争来配合,但战争又是要付出一定代价。作为被兼并的六国,只能承受这些。

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之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秦昭王,太偏心了吧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