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俄罗斯战争表现而想起的国家工业化

 天承办公室 2022-10-22 发布于江苏

这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家是否都感觉到了,大毛的战斗民族属性好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碾压式的战争模式没有出现,体量相差那么多的两个国家打了近一年居然还是个平手?在这里面虽然有北约国家背后递刀和极限制裁的特殊情况,但是没想到大毛的武器装备也似乎跟宣传的不太一样,普遍落后于西方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大毛的工业化差在哪?

在国际上有一份被普遍承认的工业化国家名单,其中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中国,一共8个属于工业化的国家,在这份名单当中没有俄罗斯。由于苏联解体时失去了加盟共和国的支持,俄罗斯的工业化也变得不完善。因此新名单就把俄罗斯剔除了。这几年受油价下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战争前能源和军火出口这两大昔日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的军火出口从巅峰时期占到世界军火出口总量的45%下降到了10%下跌了35%。石油出口更是惨不忍睹,受开采成本的影响,几乎是卖着赔着,说明俄罗斯目前的两大支柱产业都跟工业化没太大关系,琢磨着能卖能源赚钱谁还会想再重振工业化呢。

在苏联以前还是沙俄时代的时候,从彼得大帝开始,沙俄就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彼得大帝本人还曾经多次乔装打扮到英国、法国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不过那个时候,英国法国都防着沙俄。最先进的东西,他不会教给你。等到苏联时代开始发力,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完成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改造,可能是由于步子迈得有点大吧,这个基础不怎么牢靠,所以等到苏联一解体就变成了工业化不完整的俄罗斯。

沙俄时代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世纪末。在此之前的俄罗斯在西方国家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化国家,而且还不算农业强国,当沙俄意识到,跟英国,德国之间的差距之后,还是大量的引进消化西方的工业技术,通过照猫画虎发展工业技术的方式一直到了20世纪初,沙俄已经拥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虽然不算多先进,但是贵在样样都有,门类还算齐全。沙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不掌握核心技术,你想造军舰就得从英国进口发动机,要从法国进口化学设备等这种引进的方式来实现。

话说回来,你要是不打仗还好,万一一打仗立马就不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的军队,连步枪都不能做到人手一只,而是三个人一只枪,等前面两个人都被打倒了捡他们俩人的枪和子弹。这一幕一直到二战爆发,还在上演。一旦战争起来之后,英国,法国,德国都能开足了马力生产大量的物资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沙俄他就没有这个生产能力,而且造出来的东西质量上也差着好几个档次,这个毛病一直延续到了苏联时代,那时候苏联产品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傻大笨粗。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沙俄时期能自己造大炮,但是造不出军官用的望远镜和大炮瞄准镜。就是因为它的玻璃工艺落后,没有办法生产望远镜和瞄准镜,需要用到高级的光学玻璃。指挥官没有望远镜,大炮也没有瞄准镜,打起仗来这个效果可想而知。

然后沙俄就想找西方国家买现成的,没想到人家说我们也急需这些东西,没富余的卖。最后憋得沙俄的实在没招了,就想从根本上想办法,咱造不出来望远镜瞄准镜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就是没有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吗?那我直接买造光学玻璃的技术行了吧,虽然现在看来有点耽误事,但是也总比没有强多了吧。于是沙俄花了30万卢布的巨资,从英国买到了高质量光学玻璃的生产技术。这笔钱付完了之后,还问英国我们是不是派人去拉材料、学习技术之类的啊,英国说:那用不着,我们给你寄过去就行。沙俄一头懵就问:寄过来?这么多材料配方、学习资料的寄过来这么远能保证吗?英国人说:肯定保证,你就放心吧。

一个月之后,英国真的把材料寄来了,就一个小信封。沙俄的军工厂都看傻了,咱花30万卢布买的绝密材料合着就这么一个小信封?这个是上了英国佬的当了吧?就将信将疑的把信封撕开一看,里面就一张纸,这个纸上就一句话,“在玻璃高温融化的时候,要不断的搅拌”,完。合着不停地搅拌就可以生产出来高质量的光学玻璃了啊,沙俄这个气啊,合着这30万卢布就买了一句话。但是这30万卢布也没白花。凭着这句话,沙俄还真的生产出来这个望远镜和瞄准镜的这个光学玻璃,对于沙俄来说有限的钱都用在了引进军工和重工业技术了,轻工业这一块基本放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苏联能够生产飞机、坦克大炮,能够发射人造卫星,可是他做不出一双好皮鞋,织不出一件好的大衣的原因所在。也是现在战争中,常用的武器装备有,高级一些的军用集成电路和芯片造不了。

当沙俄被推翻,苏维埃政权上台之后,列宁喊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的口号,实现电气化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成为接班人延续了之前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集中一切力量发展重工业。从1928年到1932年,苏联建设的1500多个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工业占比达到了70%以上,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大机械制造国,放眼全世界也仅仅是次于美国的规模,航空公民,汽车工业,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这些工业领域基本实现了自主的生产,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依赖。

当时苏联追求的就是规模,什么都是我要造最大的。1929年世界上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建成之后,苏联的发电量比一战之前增加了6倍,同年开工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是全欧洲最大的,还有全欧洲最大的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大的好处就是能立马见效,缺点就是重工业发展越大,轻工业就越显得单薄。

等到二战全面爆发之后,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军用物资是不少,吃的喝的严重短缺。苏联把它归结为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等不打仗了,自然就解决了。面对前线的惨烈战况,在技术上拼不过德国的苏联,必须要靠数量来维持。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可以面对苏联3、4辆T34坦克的围攻,如果还不行就造更多。那时候苏联一个月的坦克产量顶德国一年的坦克产量,有人嘲笑说,苏联生产的坦克飞机寿命太短,飞机坦克才几百个小时的寿命。苏联对此的回答是,到战场让没有任何一架飞机坦克,它能够挺过几百个小时,你能挺个10个小时就不错,与其好好的被击毁了,不如寿命短点,用有限的物资多生产坦克飞机。

这种够用就好的思路一直延续到二战之后,二战结束没多久冷战又拉开了序幕。这回苏联想从西方国家获得技术,那就更不可能了。苏联的想法更加简单、粗暴,重点领域就放在这个重工业,其他方面只能是实用主义至上。于是苏联在航空技术方面跟美国能够不相上下,包括苏联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美国人都觉得技术过硬,法国也偷着引进苏联的坦克炮技术反过来苏联在民用汽车领域,电子工业领域,轻工业领域跟西方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苏联这种顾一头的拼法,你用于战争时期应急没问题,可是一个国家如果想长期发展用这种打鸡血的方式就行不通了,等到苏联解体变成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突然发现苏联留下来的那些技术家底。除了军工技术,航天技术之外,其他的几乎啥也没有了。

因为上面的种种原因吧,才导致了这次俄乌战争中感觉俄制武器好像不如西方武器先进,在高技术武器领域感觉大俄也是差了一截,甚至还不如海湾战争中的美国武器先进。这固然有俄罗斯经济衰败,军费不足所致,但是这种只顾发展重工业,对外出口能源的经济模式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