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哈顿传奇夫妇“不务正业”的人生 :460倍回报率,11亿最高拍卖价格!

 LicorneUnique 2022-10-22 发布于广东
hello,我是秋虫子

 图片

曼哈顿巨子的爱情保鲜秘籍是?


当《梦》在那场全球瞩目的1997年拍卖上领衔落槌之后,一对神秘的纽约夫妇距此半世纪前的购入行为,被证明为20世纪最精准的抄底——震古铄今的460倍超高回报率,足以让华尔街每一位基金明星心思蠢动。

图片

拍卖后的庆功晚宴上,人们举杯相庆


甘孜夫妇——也就是维克多莎莉在其持续购入毕加索的数十年间,是一段价值发现的过程,也是艺术家的不朽之名逐渐确立的时期。自那以后,毕加索佳作每每君临拍场,必然轰动,造就全季的高光时刻。

1

图片
图片

多数时候,连毕加索生前轶事也是展会信手拈来的造势元素。甚至一涉及上世纪初巴黎的文艺影片,也少不了请他来「友情出演」。

上:拍场上的《梦》两次易主之间,买价已产生天壤之别。下:影片《午夜巴黎》中的毕加索。

可惜的是,「押注神话」背后的眷侣并无什么投资圣经。套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说法,他们只是做着自己热爱的事,顺带着把钱挣了——这并非谦虚,也一点儿不轻描淡写。

图片

超高回报是一回事,成为「从不出错」的长期赢家才愈令人不敢小觑。关于他们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想要了解这个时代,只需去看甘孜伉俪的收藏和聆听他们的教诲。”不妨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和公寓,或许能找到几串获悉艺术真谛的密码。


1.情陷毕加索

1941年,纽约MoMA新展开张。一对野心勃勃的情侣相约而至,四道目光汇聚在这幅《梦》上。


图片
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彼时正举办毕的作品回顾展,西班牙艺术在美国初露头角,门庭清冷。

这是维克多与莎莉第一次在线下见到本尊——当然是指画,确切地说,大师的原作。第一次同在另一个人的“梦”前,屏息,不自觉地十指紧扣,像是支持着彼此抵抗某种程度的司汤达效应。尔后深呼吸,通过掌心分享和传递着加速的脉动频率。

图片

画旁有价格标签,$7000,虽不是心动价,至少也不似梦一样遥不可及。这将是那个所谓的“终身大事”之前,他俩一起做过的最重要的决定。

不久后,他们甚至得到与毕加索面对面的机会,仅有的两次中的一次
~·~·~

维克多·甘孜还是个青少年时就已开始买画,在收集到Louis EilshemiusJules Pascin的水彩画、以及Raphael Soyer的油画之后,对艺术的迷恋更加难以遏止。


图片

维克多后来继承的vintage服饰珠宝公司

D. Lisner & Company

一张上世纪打出的广告

家中经营着服饰珠宝公司的他注定将要接管这份称不上雄厚的产业,而个人财富的累积速度,一开始也只够满足他最初的艺术胃口

莎莉的胃口不遑多让。在南征北伐的“猎杀”中,并肩作战尤为重要。而倘若伴侣的选择真像世人划分的那样具有「相似型」和「互补型」两个极端,那他俩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图片

艺术爱好者往往会发现,对逸品的热切之情漫溢却无人可诉之时,孤独感难免如蛆附骨。
~·~·~
他们还是少有的走到了画作背后的人不仅重视与墙上的作品“建立关系”,也关照创作者。

两人每个星期六都尽其可能地旅行,穿梭于纽约和罗得岛州的普罗维登斯,观展,与艺术家、经销商和策展人交谈。

图片

博物馆是他们第二个家/上世纪的纽约MoMA

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有条不紊的自主研究。

维克多有个黑色笔记本,上面列出务必打卡的画廊和展览。通常情况下,在清单上的每一项都被划掉之前,夫妻双双拒绝把家还

图片

不,他们当然不是去走马观花。逛展可以是件正经的、脑力与身体力行的事。还是件顶要紧的事,是不可以蹉跎的。准备好为之放弃安逸,甚至准备好为心仪之作而节衣缩食——如此逛展,岂不是常人眼里的怪胎?

幸而他们找到了如出一辙的彼此。爱情如果有保鲜秘诀,对他们而言,就是两股拧在一起的激情

图片

如果说相处的快乐也分层次,那么在“猎捕式”看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切肤的辛苦,甘孜夫妇借由深度学习品尝到了接近心灵按摩的多巴胺疗愈,并将此养成一种生活——相处方式。

2.永不消逝的港湾

在纽约的核心,全球高净值人群最集中的居住地段维克多与莎莉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

图片

图片

这是1956年。窗外,无数挑战着曼哈顿这所城市天际线与建筑力学的超级住宅大楼,在过去14个春秋里拔地而起。

他们第一个家位于曼哈顿格拉西广场10号,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战前古典建筑。丰沛的自然光,让这儿成为艺术品一流的展示空间

图片

客厅里的毕加索画作:"Sailor" (1943), "Battle of the Centaurs" (1946),"Winter Landscape" (1950), "Study for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 "Woman in an Armchair" (1913)

不追求对称而处处不乏装饰性,每个角落都是可以放大丰富细节的静物图。简洁优雅的比德迈式抽屉柜和雕饰繁复的摩尔风格边橱各据一隅碰撞出丝丝东情西韵的奇妙和谐

图片

"Reclining Nude"‐ Picasso (1942)

图片

桌上满满的摆放着孩子们的相片

低调的小青铜雕与乖巧排列的银器暗暗争辉,而家人们照片的陈列同等重要。嵌入式书架、生活物件与作品无缝衔接。囊括新旧大陆古今海外,不拘一格中透着温馨可爱。

图片

图片"The Dream"‐ Picasso (1932), "Souvenir 2"‐ Johns (1964), "Decoy"‐Johns (1971),"Blind Minotaur Guided by a Little Girl in the Night"‐ Picasso (1934),"Faun Unveiling a Woman"‐ Picasso (1936)

位处会客厅显著位置的《梦》依旧酣甜。但前段时间,他们的睡眠可不怎么香甜。

图片

好在,一通电话过后,连日以来,甘孜心头的悬而未决的石块终于落地——巴黎Louise Leiris画廊来电告知,他们终于可以为15幅《阿尔及尔女郎》支付尾款了。

~·~·~

一年以前,维克多开始私洽传奇的巴黎经销商丹尼尔-亨利·卡恩韦勒。在不动声色的全盘研究之后,他提出了收购整个系列的意愿

这相当于重仓整个板块!尽管彼时毕加索新作交投尚不活跃,落袋为安前,他们还是坐立不安了好些时间。

图片

《阿尔及尔女郎》系列画作之最后一幅《O》/此番甘孜预备悉数买下编号A~O一共15幅

图片
图片

《阿尔及尔女郎》的原型画作

及德拉克洛瓦肖像

这批画作,是毕加索致敬自己崇拜的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重要印记。他在1954年的寒冬里如痴如狂的画了三个月、无数草稿。最终淬炼出的15幅,犹如一支东方曲调的瑰丽变奏。

其中第十五幅(O),画面恢弘、色调鲜明,完成度最高,被认为是系列里最为完美的一幅。

图片

1954年也是马蒂斯去世的一年,好友离世让毕加索倍受时光流逝的触动,于是快速投入到这个系列创作中,也是一份纪念与道别。

一切顺利丝滑,两口子高兴又紧张得像小孩。临近最终的程序的时候,唯恐节外生枝的焦虑,几乎追平了取得“收养权”的兴奋。

图片

这一次大型收购的成果,被陈列在室内特地辟出的一方书房中,喜庆的红厅。

夫妇俩终于露出了久违的轻松。只不过心里隐约知道,迟早有一天,这群阿尔及尔女人将伤透他们的心。

                               ~·~·~

此后,夫妇二人陆续纳入了毕加索的几百件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油画、素描、雕塑及版画代表作。如你所见,艺术充满了每一个房间,并溢出到另外创建的地下室画廊。

图片

据统计,纳入的包括24幅画作、10幅素描、5座雕塑及上百幅版画,囊括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家里俨然成为了大量毕加索作品漫长旅途里的一道永不消逝的港湾。不消说,社交圈里慕名前来的名流新秀接踵而至。

只要喜欢,“成本”只需要努力克服即可。为了安置更多的“成员”,夫妇俩努力在曼哈顿的上东区盘下了一栋联排别墅。但他们实非出手阔绰的资本大鳄,而是当仁不让的探路者

图片

维克多和莎莉

维克多·甘兹这辈子在他的服饰生意中从未发过“横财”。像奉行某种持有理念那样,不冲高追涨,也不买超出自己认知或审美的作品

而且,由于追求传统口味以外的作品,这两人不仅承担了风险,还往往要另加杠杆、承担超出能力的价格。试问哪个真的把“回报”挂在心上的资金掌舵者不懂得“量入为出”呢?


在一次毫不量力而行的购买后,充满活力、长年保持模特般高挑身材的莎莉·甘孜用她沙哑的烟熏嗓音说到,“凛冬将至!今年也只需要勒紧我的旧皮带即可呢。”


图片

和心目中的毕加索一样,他们只是敢于开拓,甘愿冒险进入他的作品中不受关注的部分。在背离主流的蹊径上走着走着,再次遇到了大师本人。

3.偶然的幸福之钻

谁能想到1970年了,毕加索还在世?

时隔20载再次会面,老爷子对维克多和莎莉的尊敬与喜爱更甚,以至于亲自挑选了两件素描作品相赠。

图片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大师末期的作品突破了他们当时的选择边界,所以甘孜夫妇的收藏其实更多集中于之前的作品。可见他们始终不是为艺术家的名气而购买,只有自己能理解、消化,才会买入。

而且可以推断,毕加索对此坦然接受,或者说并不介意这一点:人们有自己的审美筛选体系(哪怕有时存在局限)。

图片
低价吸入《梦》的日子一去不返,此时毕的价值已经逐渐反映到了价格上,他们再也负担不起批量纳入了。

这就让整个故事更富嚼头——在每一个值得传颂的收藏传奇之上,总得有那么几颗偶然的幸福之钻,来连缀起一段段璀璨的佳话。

                               ~·~·~

甘孜不愧是长线选手,他们从不轻易卖掉作品。然而,有时为了购入新作品,也不得不断舍离,出让部分已有的艺术品——比如那15张《阿尔及尔的女人》中的十幅。

仅仅能做的,是为它们严格挑选热爱作品的“继承人”他们始终明白,真正能够永恒持有的,实际上只有那个过程而已

图片
图片
《阿尔》系列中,最终出让了10幅,保留了最难以割舍的5幅。以上分别为(N)现华盛顿大学美术馆藏、(M)私人收藏、(F)版私人收藏。

这次换手引起的伤感之深不亚于嫁几个女儿。说到子女,这对夫妇极有社会责任感地养育了四个孩子

图片

若要问他们,从小与这些馆藏级作品一起生活是怎样的体验?回答如下:

“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的墙上都有毕加索。这些画作虽然被视为特别的,但并不受到特殊的尊敬。...他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这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艺术的角度:尝试把它和生活融在一起,然后享受、分享。每个人都可以借由这个方式获得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品味。大可不必在艺术品前自惭卑微。

~·~·~

在1997年那场举世瞩目的“甘孜夫妇拍卖会”前十年里,两位老人相继离世。由于巨额的遗产税,最终子女们不得不将58件藏品委托上拍。

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及博物馆捐助人 甘孜夫妇

当日据说有2000人涌入现场观摩拍战。最终以2.06亿美元的总额成交,创下个人珍藏拍卖总成交额的世界纪录。其中有17件毕加索作品的总成交额高达1.65亿美元,与购买时花费的35万美元相距甚远。

图片

图片

顺便一提,甘孜生前一直自留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中的(O)女郎,2015年再次刷新拍卖价,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至今牢牢占据毕加索个人的最高纪录。

图片

1987年,在维克多·甘孜去世的前两日,妻子和儿子托尼坐在他床的两边,他看起来正在睡眠中。突然间,他睁开了眼睛

"艺术不再是我的了,"甘孜说。

那一刻,他的生命和他的激情,开始如落叶凋谢。

图片
图片
莎莉与维克多

小编 | 秋虫子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