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课内字串识字】一上《秋天》一(23)

 欣欣语文 2022-10-23 发布于四川
本系列立足于字理、字串识字,多认少写的原则,让儿童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识字的快乐。从小树立科学的识字观和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生字:秋、气、了、树、叶
拓展识字:又、 寸
了:在15集已经介绍了。

:“秋”是一个会意字,古人发现蟋蟀一般在秋天鸣叫,人们就叫它“秋虫”,于是在上面画了一只蟋蟀,下面的火表示秋天谷物成熟以后,用火烧掉秸秆,顺便杀除害“秋虫”,甲骨文的“秋”就表示用火烧“秋虫”的场景。后来,人们为了表示粮食的丰收,就在这个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表示谷子的“禾”字,后来经过简化就成了现在的“秋”了。“秋”是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是庄稼成熟的季节。过去庄稼一年收获一次,所以“秋”又代表一年,如“千秋万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最早的气是三条横线,表示空气中的气流,后来为了和“三”区别,上下两横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气”的本义为云气,也表示一切气体,如“空气”、“天然气”。当然也指天气、气象。
:“又”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又”像一只伸出的正要去抓东西的右手。“又”的本义就是右手,后来假借为再一次的意思,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作为字符组字的时候就表示手。
:观察古文字可以看到“寸”是在“”(指手)字下部添一短横;表示从手掌到手腕一寸的地方,就是中医看病把脉的地方,也叫“寸口”。“寸”长度单位,如“一寸”。因为寸是量度较小的单位,所以又用来形容极小或极短,如“鼠目寸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在做字符组字的时候大多表示与手和手部动作有关。
:观察“树”的古字,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是手持树苗种树的场景,所以我们现在才看到字里有“又”和“寸”这两个表示手的部件,而“木”字旁强调种植对象为木本植物。“树”的本义是种植、栽培,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树”是所有树种的统称,如:柳树、杨树。
:如今汉字简化字的“叶”字其实跟“树叶”并没什么关系,因为“树叶”原本是应该写作“樹葉”的。而“叶”的古文字是“協”。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口”表示叶子,“十”表示树枝。“叶”不仅可以表示树叶,还可以表示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如:万里风波一叶舟。

可以讲的故事

大雁南飞的故事

大雁的老家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夏天的西伯利亚食物充足,大雁就在老家繁衍后代。到了冬天,北方变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大雁找不到事物吃,它们便成群结队地飞向温暖的南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