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枕前发尽千般愿——浅析敦煌曲子词(文/孙庆忠)

 百年yesuo 2022-10-23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枕前发尽千般愿

——浅析敦煌曲子词

文/孙庆忠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民间词作。通过六种违自然景观的次第联想比拟,将主人公爱情盟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诡喻奇譬,笔落惊风,情势遒迈,通俗质朴而又语辞慷慨,反映了词萌芽时期的原始态势。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休:休弃,断绝;参辰:同“参商”,星宿名。参星和商星此出彼灭,互不相见;即:同“则”。


枕前发尽千般誓愿,想休弃除非青山腐烂,水面上秤锤漂浮,直到黄河彻底枯竭。
还要白天参商出现,北斗回归南面。假使这些都出现也不能休弃,除非是半夜三更看见太阳。

这首《菩萨蛮》见于敦煌遗书斯(坦因)4332号,当作于唐天宝年间。一般认为这首词是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但对词的抒情主人公及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统观全词,意境及风格与汉乐府诗歌《上邪》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此辞乃民间之创作,文艺价值甚高,开元曲修辞之异彩……《上邪》一意六喻,层层加重,彼此同中有异。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莫不是“起兴于民间,灭亡于高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词最初也是一种诗歌说唱艺术,伴随着燕乐广泛流播于民间。但最初人们对其重视不够,并不像《诗经》《乐府》由朝廷专属机构或指定个人,对其进行系统采集整理。

1900年5月,道士王圆箓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第288石窟),一大批传抄辑录的唐五代民间词曲写本重见天日,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人们把这批发现的词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

敦煌藏经洞发现传世之时,正是中国积弱积贫时期,文物多有散佚。其中大部分先后被伯希和、斯坦因等劫走,现分别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和英京博物馆。后经王重民搜救校辑《敦煌曲子词集》计164首,任二北编定《敦煌歌辞集》,扩大至1200余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现存的敦煌曲子词,是我国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她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保留了这种新诗体轫初的质朴与清新,滋养哺育了后世文人士子,成就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的源头及滥觞。

从现有的敦煌曲子词来看,内容相当广泛。有游子征人之嗟叹,如《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有忠臣义士之壮语,如《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有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如《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如《定风波·不攻书学剑能几何》等,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的作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写一位风尘女子泣诉自己爱情的不幸及悔恨;《望江南·天上月》写一位弃妇对负心人的怨恨,用“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作结,表现出爱而有怨,怨而不恨的复杂心情;而《南歌子(二首)》则写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因爱生疑,进而疑窦冰释,活泼自然,生动传神。

古诗词按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和小令(58字以内)。在敦煌曲子词里,却保存了一些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如《凤归云·征夫数载》,全词分上下两阙,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伤害。上阕写思妇牵挂远方出征的丈夫,枉劳魂梦,伤感而又无奈;下阕写妻子与丈夫书信难传,相见无期,悲伤而又凄凉。字数达到100字,超过了长调的字数,这在词的幼年时期,能出现这样的规范标准的长词是不多见得……


附:汉乐府诗歌《上邪》及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征夫数载》

上 邪
〔汉〕无名氏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凤归云
〔唐〕无名氏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END

 |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