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校记事2:文化部五七干校

 轻松悦分享 2022-10-23 发布于广东

干校记事

回忆往事

几许欢乐和痛苦

怀念友人

多少人物在古今

点击阅读

干校记事之一:女人保驾

2

文化部五七干校

查查百度搜索,百度上说: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五七干校基本上是远离北京的偏远地区。文化部选定湖北咸宁郊区,一个湖边,办起五七干校。文化部管辖范围很广,直属机关又多,虽然不是全部管辖单位都去,但仅仅咸宁五七干校,全盛时期,带家属就有六千多人。


文化部五七干校总部设在一块无名丘陵地,海拔45.2米,于是取地名就叫“452”。除我们驻地,另外集中在“向阳”和“红旗”两个区域。还有一个远在丁泗桥的连队,是烧石灰和挖煤的连队。(很小读历史,就知道,北伐军,叶挺的“铁军”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大胜军阀吴佩孚。)

那时学校已经停课,借用咸宁城边的咸宁高级中学,简称“咸高”作为中转站,中转北京运来的物资。有简易的招待所,一个修理厂和托儿所。直属总部的还有汽车队、拖拉机站、电工班等等……后来办了中小学。

各单位都军事化,以连为单位。四十多年前的事,有些记不清楚了。一至四连是文化部机关。包括各司局:比如财政司、教育司……电影局、艺术局……五连是全国作家协会和全国文联。六连是北京图书馆……八连是故宫博物院。总共二十几个连队。我所在的属于三大队十一连。


我们连,由于各单位人数少,是由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印刷公司、中国印刷器材公司和新华书店外文发行所(梅龄所在单位)组成,是个混合连队。三大队还有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社、美术出版社、荣宝斋……

当时三大队的领导是范用,一个文弱书生,说话慢悠悠,夫人丁仙宝。后来我和他们很熟。他可是个名家。 

看看网上范用简介

范用1923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镇江告急,范用中断学业去武汉。15岁的范用被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经理收留,成了一名练习生。1939年,年仅16岁的范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读书》杂志创始人范用

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辗转武汉、桂林、重庆等地。1941年皖南事变,范用赴桂林用“新光书店”店招牌重建桂林分社。三年后,日本人打到桂林,范用又回到重庆。1946年,被调往上海。在上海的三年时间,党组织派范用调查国民党的书店、印刷厂、出版社的情况,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时,就按调查的材料去接收。曾先后担任读书出版社桂林、重庆分社经理,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1949年8月,范用被调至北平的中宣部出版委员会。

建国后,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

1989年离休。2010年9月14日晚逝世。

“三多先生”

范用有“三多先生”之称,“书多,酒多,朋友多”。夏衍曾经说:“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没人会否认这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老头儿;因为爱书,因为爱做书,范用生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跟他的朋友们在一起。

他是最早出版中国最好作家作品的出版家之一,他住过的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子,曾是他从事出版工作时和好朋友们精神沟通的“交通枢纽”,汪曾祺、杨宪益、丁聪、叶浅予、黄永玉、黄苗子、郁风、罗孚、冯亦代、黄宗江、黄宗英、许觉民……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范用的朋友当然也包括王蒙、张洁、李黎等年轻一点或更年轻的朋友,当年范用出版《随想录》一字未删,被巴金称为“是你们用辉煌的灯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

最爱美的出版家

他被朋友们笑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老年的范用喜欢在天冷时头顶深色贝雷帽,穿戴红色毛衣和红色围巾,一副黑框眼镜显出“范用式”的书卷气,走路飞快笑容可爱。

可惜,时光总在不知不觉中露出狰狞面目,据范用的朋友、同样从事出版工作的叶芳回忆,多年前,范用出门时摔了一跤,痊愈后走路速度被迫放慢,再后来范用乐天派的老伴丁仙宝突然去世,如同生命激烈的鼓点突然哑声,范用的精神急转直下,不再出门,也不再留意自己的仪表。

虽然好几年前已写好回忆录提纲,也已整理甚至重新抄写了部分他与中国最优秀作家和艺术家长期往来的书信,但这一切彷如钟摆在经过漫长的摆动后戛然而止。
范用调离之后,三大队领导是王子野,出版界的领导。一个和蔼的老头儿,每天由老伴陈今搀扶着去散步。

我所知道的文化部领导,在五七干校只有副部长徐光霄、赵辛初和主持工作的原政治部主任聂鸣九。五七干校干部们的工作是按上级要求围湖造田,把湖里的水抽干,用来种水稻、种蔬菜。现在看来,当时的工作实际是在破坏生态。

作者简介:周体侔,八十五岁。重庆大学电机系毕业。在北京高校工作十年,在中央某研究所工作十年。曾参加四清三年,在文化部五七干校三年。八二年去香港,打工及做生意。九八年回深圳定居至今。热爱游泳,长期坚持游泳锻炼。见链接:84岁的泳友——健康,从心开始

小编: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曾成功代理死刑改判无罪案件

最高院第一巡回庭优秀志愿律师

深圳优秀女律师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