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大赏 | 寒暑不移,“岁月”不败——赏李国宾崖柏作品

 闲情偶的 2022-10-23 发布于福建

文:黄昊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2-5#

Image

“岁月” 崖柏 高 90cm 李国宾作品

李国宾老师的“岁月”崖柏作品,是一盆古柏型格的佳作。我们欣赏一个作品,首先看作者的制作技术,其次看作品能带给我们多少盆景之外的东西。
“岁月”的制作技术相当到位。枝托的取舍、蟠扎,舍利的设置和处理各得其所。

Image

健硕的树身

从树桩的粗度判断,原桩应该是一棵大树,作者利用原有枝条,因树造型,按材施艺,将它设计为古柏大树型作品。根据布枝位置,确定水线位置和走向,一根枝条一组水线,汇聚到树干构成水线面积,虽然舍利面积不少,但总体看也只占树干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的水线面积设计,在很大程度保障作品的健康和后续的旺盛生长。
经过对枝条的拿弯、牵引、吊拉,做出枝托的层次,呼应、顾盼、争让之情油然而生,作品的整体架构初具规模。再经几年的精心蓄养,枝繁叶茂,作品就更为完美。
Image
树身侧面舍利细节
舍利的制作,可以说是精雕细琢,线条顺畅丝滑,切口圆润自然,疤节雕刻凹凸有致,外廊顺着木纹蜿蜒流淌,虽由人作,却显天然之相。
作者在盆面安置的几块点石,从视觉上填补了原桩根只往左边倒的缺陷,也会勾起人们对崖柏生长环境之恶劣的遐想。
配以长方形的黄龙泥紫砂盆,饱暖圆润的色调,更能映衬出作品的旺盛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直线条的盆形,很好地衬托出作品的稳重、端庄与大气的气场。
Image
线与舍利生死相依
整个作品生死相依,枯荣相济,刚正挺拔,雄浑霸气,完美再现了古柏的生命历程。它历经沧桑的峥嵘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但是艺术的享受,更会启迪我们去思考大中华的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生与死是生物的自然规律,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岛国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显得非常渺小与无助,盆景人深感生命脆弱、变化无常,生死只是一线之差,借柏树盆景托物咏志,讴歌顽强求生的精神,也透露出对人生旦夕祸福的无奈与哀伤。
然而,柏树在中国被赋予更多的历史内涵,柏树盆景无疑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因子。自古以来,就有“秦松汉柏骨气,夏彝商鼎精神”之说,比喻中国人民像秦松汉柏一般不屈不挠的骨气,夏商的礼器一般历久弥坚的精神。文人士大夫早已把舍利当作历史和丰碑,蓬勃的枝叶代表当下,崇敬历史,珍惜当下,不负未来。
Image
树身细节
当我们欣赏“岁月”的舍利时,仿佛看到革命烈士立马横刀、驰骋疆场的硝烟;仿佛听到孔子、老子等圣贤的谆谆教诲。而繁茂的枝叶,不正是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向世界发出“少年强中国强”的时代强音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