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唐朝喜食羊肉之风盛行?

 怀旧書馆 2022-10-24 发布于广东

大唐,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朝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出名的朝代之一,唐朝素以强盛、开放著名,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出彩之初,讲究百花齐放,包容并举。

文章图片1

可唯独在美食上,唐朝却独爱羊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以羊肉作为自己的主要肉食,这是为什么?

一、政治:继承隋朝习俗的唐官员

1、皇帝,官员对羊肉的喜爱。

从政治上看,唐朝爱吃羊肉乃是继承隋朝的传统。隋朝时,战乱刚结束,天下才平定。国内物资不丰富,经济不发达。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在吃穿上都没有奢侈的余地,肉食更是难得一见。而羊肉作为营养丰富的肉食,自然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上行下效,作为官员喜爱的肉食,民间自然也会追捧。羊肉也就成了当时人们最喜爱的肉食之一。

文章图片2

而李渊作为隋朝的臣子,也免不了俗,养成了爱吃羊肉的习惯。等到自己建立唐国后,这个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官员和百姓模仿,追捧。

2、附属国家的进贡。

除了继承隋朝的习惯外,唐朝爱吃羊肉还来自于附属国家的“上贡”。在李世民时期,唐朝打败了东突厥,使得突厥人不得不向唐朝俯首称臣,草原上都其他国家也向唐朝纷纷上书,表示愿意臣服。

一时间唐朝被称为“天朝上国”,李世民更是被誉为“天可汗”。而这些草原上的国家对天可汗上供的贡品便是以“牛羊”为主,其中“羊”占了多数。《旧唐书》就记载了,颉利可汗在贞观九年进献了近乎一万匹牛羊。

文章图片3

同样,在《新唐书》中也记载了,神龙年间,西突厥上供了牛羊十余万。可见,在唐朝时,羊并不缺少。

为了缓解上供羊太多的问题,李世民便带头开始吃羊肉,甚至对喜爱的臣子,也经赏赐羊肉。而李世民的这种举动也影响了当时唐朝官员,为了紧跟皇上,官员之间送礼和来往也是赠送羊肉。

除了赏赐和赠送外,羊肉还是当时官员的俸禄,《唐六典》记载,从亲王到五品官之间的官吏除了钱财等俸禄外,还要给肉料,而羊肉便是最主要的肉料。不同的官员有着不同的肉料俸禄,但其中都包含羊肉。

可以说,羊肉在当时是一种“硬通货”,大家都认可。直到专门羊肉机构的出现,在政治上更是将羊肉推上了顶峰。当时的皇室,为了吃到鲜美的羊肉,专门成立了一个官方的机构,为皇室养羊。

文章图片4

这个机构叫“太仆寺”,它继承了魏晋时期官方的养殖结构,有着专门的养殖人员和官员体系,中央的叫“尚书驾部”,地方的叫“监牧”,而“太仆寺”便是上传下达的中间机构。

但这并不意为着他们的权利不大,据《新唐书》记载,太仆室掌管着天下所有养羊的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制度,拥有统筹,评定的权利。而且太仆室养的羊基本都进了皇室的餐桌或者各种宴会。或者被皇帝赏赐给其他人,从来没有流入到市场上。

官方养羊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羊肉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肉食,更是一种繁荣的表现和代名词。

二、经济:繁荣的经济带来丰富的食物

1、“朝贡贸易”的羊肉来源。

从经济上看,唐朝羊肉的风靡,是“朝贡贸易”这种经济体系下,一种必然的结果。

文章图片5

当草原上各个小国将自己多余的牛羊上供给唐朝后,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得到更多值钱的物品回去,这些国家自然会想着靠自己多余的牛羊一直维持这种“不平等的贸易”。

长此以往,羊肉自然随着“朝贡”不断的流入唐朝。而唐朝又不能将羊肉再送回去,便只有靠内部消化,吃羊肉也就流行了起来。一旦羊肉流行了起来,“牛羊”商人也会应运而生。

前面说过,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其经济自然也是发达的。发达的经济使得唐朝出现了大量从事“牛羊”买卖的商人。

因为唐朝的强大和包容性,有很多“外国人”来此做生意。他们发现唐朝对羊肉的需求很大,便出现一些专门的商人从事牛羊买卖。其中最多的便是西域人。

文章图片6

西域多草原和游牧民族,适合牛羊的生长,牛羊成群。西域人并不缺少牛羊肉吃,但因为地域和文化原因,西域人缺少盐、茶叶等生活用品,所以用牛羊来交易盐、茶叶一直都是西域和中原的惯例。只不过在唐朝时,因为对羊肉的需求增加,贸易越来越频繁,数额越来越大,因此催生出了专门运送牛羊买卖的游商。

2、民间出现的“职业养羊人”。

在商人大肆买卖羊肉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民间的养羊机构便出现了。一开始时,养羊只出现在个别家庭中,但随着羊肉的消耗,唐朝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那便是“职业养羊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唐朝的职业养羊人很多,比较出名的有裴明礼、公袥等人。

这些人的养羊规模已经超过了家庭养殖的范畴,多以“牧场”的形式出现,甚至羊多到必须请人帮忙,才能养的过来。

文章图片7

而这些羊,并不会直接流入市场,据《新唐史》记载,这些牧场的羊会送往酒楼、饭店等对羊肉需求量多的地方,以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渠道,完全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由此可见当时“羊肉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难以割舍的文化传统

1、民族大融合带来的饮食习惯。

除了政治、经济的影响外,文化传统更是唐朝爱吃羊肉的重要原因。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批的少数民族便开始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礼仪,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鲜卑族。

而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大量汉人死亡,胡人入住中原,两个民族之间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二者的习俗,文化也互相影响和交融。

吃羊肉便是从那时开始流传下来。唐朝的领导家族,李家,祖上便有胡人血统。喜爱羊肉,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习惯。

文章图片8

《旧唐史》记载,李世民在接见臣子时,经常会拿着大块的羊肉,边吃边谈事。而他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就曾在皇宫里用配刀割羊肉吃,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形象十分粗犷。

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便是民族融合,汉族在以其强大的同化能力同化草原民族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吸收了一些他们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不是皇家独有的,而是当时整个社会都存在的。

2.传统的饮食要求。

因为相比于其他的肉食,羊肉量大,获取难度不高,味道也好。自然容易被保留下来。

而同为大型牲畜的牛,因为是农耕社会,耕牛十分宝贵,法律明文规定了不准吃耕牛,杀耕牛,吃耕牛者都会被判刑。所以牛天然便不具备普及的条件和机会。

文章图片9

同样,现在的主要肉食猪肉,在古代也很少被人当做食物。一是“猪肉”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太过肮脏,根本没有人会主动去吃它。二是在当时,猪被认为是有毒之物,猪肉被称为“毒肉”。大家都比较惜命,自然不会去尝试“毒肉”。

三是,当时煽猪的技术不发达。猪肉的气味很重,很腥,肉并不好吃。再加上它难闻的味道,只能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淘汰。

四是因为各种厨具的落后,唐朝时的菜肴多是蒸、煮、烤等手法,而猪肉太过肥腻,难以做的好吃,不被大众接受。

直到宋朝时,因为养猪技术的成熟,菜品做法的多样,猪肉才开始替代羊肉成为主流。所以在耕牛不能吃,猪肉不愿吃的情况下,羊肉成为唐朝主流肉食便天然拥有自己的优势。

而万国来朝的唐朝,因为自己包容的特性使得当时的长安有着众多的胡人,这些胡人因为自身的饮食习惯,刺激了市场上的羊肉销量,也逐步的影响了汉人的饮食习惯。将羊肉带进了汉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中。

结语:

羊肉作为唐朝最受欢迎的肉食,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和社会造成的。皇室和达官贵人对羊肉的喜爱使得全国上下都追捧羊肉,百姓纷纷效仿,这是羊肉成为主流的基础。

文章图片10

而大唐繁荣的经济又使得羊肉有了流通、普及的可能。“朝贡”和贸易又使得唐朝完全不缺少羊肉的来源,羊肉有了成为主流肉食的希望,后来太仆室的设立更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说羊肉的兴起有着它不可复制的奇迹和运气,唐朝更是通过喜食羊肉来向我们展现了它的繁荣和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