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徐悲鸿盛赞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他的水彩,让人想一看再看…

 冬不拉拉 2022-10-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他曾被徐悲鸿盛赞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中国新版画界一巨星”,他的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与影响,而他在水彩领域的创作与成就,同样卓越。

情系乡土,饮水思源


 
图片

1983年,64岁的古元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三任院长,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儿时熟悉的祖屋与厅堂或许早已变样,唯有门前那颗屹立不倒的老榕树,在风雨之中仍静候他的归来。


图片

图片

以家乡的榕树为灵感,古元在此后创作了水彩画《家乡的大榕树》。他构思良久,在画中画下两棵占据画面主体的盘根错节的榕树,水色交融间,尽显其葱郁与生机。而榕树的远处依稀可见青山绿水、村舍农田,劳作结束的乡亲赶着牛群归家,一辆客车在乡间公路上缓缓驶过,一幅极富时代气息与乡土气息的家乡图景跃然纸上。此画不仅充分寄托了古元离乡多年浓厚的思乡之情,亦展现出他在水彩创作上的精巧构思与扎实功底。

图片
图片

从青年时满怀激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屡次北上、下乡,古元为人民、为艺术奔波的大半生中,始终有水彩相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人熟知他是徐悲鸿口中的“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中国新版画界一巨星”,他的版画作品注重革新、贴近人民,在过去的战争岁月中曾给无数同胞带去鼓舞与力量,而他在水彩画上的成就,同样卓越。

图片
古元《走向自由之二:他到上海找出路》,黑白木刻 ,14×11.8cm,1939年
图片
古元《运草》,黑白木刻,8.5×14.5cm,1940年

2021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由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和珠海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渔女献珠——古元美术馆馆藏古元水彩画作品展”在古元的家乡珠海举办,集中展示了古元晚年捐献给家乡人民的水彩佳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珍贵留存的作品中,无不展现着古元对于新时代下新生活的歌颂,也让更多热爱水彩热爱艺术的市民们有机会走入展厅,感受这位艺术大家与水彩之间的紧密联结。

画如其人


 

图片

古元的艺术生涯,正是起源于对水彩的关注和热爱。

青年时他在家乡任教,常在家乡周边的山峦田野间写生,置身于优美的风景之中,他深入观察、忘情作画。他曾说:“我对山川风物很喜爱,尤其喜欢带有劳动人民乡土气息的景色。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通过风景画表达我内心的情意。”


图片
图片

如果说此后奔赴延安学习并创作版画展现了古元投身革命与艺术的激情与热血,那么回归到水彩创作中的古元,更像是坚守初心,在山水田园之中寄托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豁达品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元的水彩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缥缈意境与时代风情相融合,既有孤帆远影的旷达与自在,亦有市井烟火的平淡与欢喜。画中色彩的变化辅以空间的营造,不断丰富着整个画面的层次感。开阔大气的风景中常有浮云流水、飞鸟落叶点缀,动静相生之间,自然和谐,灵动尽显。

图片

图片

图片

受到版画创作的影响,古元的水彩创作也始终以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为方向,即使在旁人看来几十年如一日表现这些题材或许缺乏新意,但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整体艺术表达上不断精进与创新。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之间的交融碰撞,他曾言,“艺术上应该各行其道,我不要求别人走我的道路,别人也无权要求我和他走一样的道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古元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在这些作品中依旧倾注着自己对社会、人民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展现着浩渺天地间的生动意趣与盎然诗意。画中的元素都各有其归处,技法娴熟,却丝毫不见用笔过度。

图片

图片

借由水彩,古元完成了一次次内心真情的释放与倾诉,他的画风淡雅朴实、简洁明朗,却往往韵味悠长,常能激发起他人内心深处的情绪与共鸣,仿佛进入画中畅游,自在舒畅。

图片

图片

晚年的古元仍时常奔波于推动艺术教育与艺术交流的活动之中,并坚持创作,从未停笔。直至1996年8月10日,他于北京溘然长逝。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古元作品中所传达的无尽真情却从未消逝过。他一生爱画,且画如其人,无论是其精神或画品,在岁月更迭中,仍能历久弥新。

更多古元水彩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