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22“鱼鹰”之:百变金刚

 兰州家长 2022-10-24 发布于甘肃

本文作者:大兵

文章图片1

变形金刚...哦不,“鱼鹰”来袭!

尽管冲绳民众反对如潮,日本陆上自卫队还是在2019年度采购了17架V-22“鱼鹰”运输机,据《每日新闻》公开报道这笔交易的费用是16.2亿美元;这么算的话美国人给日本的报价还是公道的,因为美军自用的“鱼鹰”平均采购价格为8400万美元。而目前1架“黑鹰”直升机的裸机出厂价格是860万美元,海军的舰载“黑鹰”也不过1000万美元出头…

如此天价真的值得吗?

文章图片2

这还要从“鱼鹰”的立项研发说起:

按照当初“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的设想,“鱼鹰”将衍生出空军的“中/短程运输型”、“特种作战型”,陆军的“基本运输型”、“武装突击型”、“救护型”,海军陆战队的“多用途型”以及海军航母上的“货运型”、“反潜型”、“预警机”等,将拥有庞大的家族成员…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但是在试飞过程中,第5架原型机于1991年“过把瘾就死”——首次飞行就因为故障而坠毁了;4号原型机在1992年发动机过热失火,掉进了波多马克河,造成平民丧生。2000年评估测试的时候,两架预生产型接连发生故障,其中1架更是酿成了1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连时任副总统的切尼都强烈要求取消这个项目。

漫长的试飞和多次事故后,美国陆军和海军一度打了退堂鼓,最后在海军陆战队的坚持下,空军从中协调,说服海军暂时放弃需要做出重大改进的反潜型和预警机,加上克林顿总统在冷战后为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将“鱼鹰”列为航空业关键项目,才保住了订单。

文章图片5

▲第一架V-22原型机只用于基本的飞行品质测试,现被交还给贝尔公司作为“文物”收藏。

文章图片6

▲这哥们停得不错,起码不用换湿衣服了。

在“鱼鹰”的支持者中,海军陆战队是最坚定、也是最现实的——尽管事故中死的主要是陆战队员。

拿机身尺寸差不多的“超级种马”来对比:“鱼鹰”折叠机翼后在两栖攻击舰上的停放尺寸与前者基本相当,却拥有2倍于“种马”的航程和速度,也就是说在同等机降距离,“超级种马”跑一趟回来等待加油的时间,“鱼鹰”已经来回三趟了——因为少加一次油,意味着可以直接热机出动。

文章图片7

▲折叠后的“鱼鹰”尺寸与现有重型直升机一致,但别忘了它拥有最大9吨的垂直载荷/24名陆战队员、航程超过1600公里;这是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号航母上。

仅此一项对于两栖登陆作战就已经够诱惑的了!更别说“鱼鹰”的加倍航程对于两栖攻击舰指挥官来说,意味着离岸距离更安全,或者登陆点选择更加灵活…

文章图片8

而美国空军对“鱼鹰”的支持态度就有点意外,按说这架飞机的运载量和航程实在是难入战略空军的法眼吧?错了,空军尽管拥有C-5、 C-17这样的重量级选手,但受限于固定翼飞机的起降方式,一直在寻求一种更灵活的补充之选——传统直升机那点可怜的速度和航程才叫看不上呢!

事实上空军在“鱼鹰”的研发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话语权,如机舱尺寸满足C货盘、空中受油能力、最大升限等方面,其实陆战队和陆军并无此类硬性要求。

文章图片9

▲“鱼鹰”可通过空中加油实现越洋飞行。

文章图片10

▲这是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的CV-22B“特种任务型”,机头加装了地形跟踪雷达和红外吊舱。

目前空军装备的CV-22是“鱼鹰”家族中载油系数最大的,通过机舱内加装容量达7950升的大型副油箱,该机的转场航程可达3300公里;而空军的要求是:接受任务后24小时内的准备和连续飞行,可抵达亚、非大陆任何地点,并立刻投入任务!

这背后正是美国空军完全独立遂行战略作战,摆脱对地面部队开辟起降场依赖的“小心思。

文章图片11

▲总统专机已喜提“鱼鹰”,成为新的“陆战队一号”。

PS:一般副总统坐“陆战队一号”的时候更多...

另外本来对“鱼鹰”还颇为期待的海军,在反潜和预警型号取消后,表现出“躺平”的态度:

即便是这两种型号都投入使用,实现了和运输型的平台通用,相对于其要取代的 S-3“北欧海盗”和E-2“先进鹰眼”,“鱼鹰”的倾转旋翼特性决定了性能不比前代更差就谢天谢地了——“超级航母”上又不是很看重短距/垂起功能。

文章图片12

▲美军航母上自“海盗”退役后就没有固定翼反潜机了。

但是这几种特殊舰载机加起来总共百来架的采购量,又实在是承受不起独立研发的成本…“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凑合着用吧。而且虽说是两个军种,陆战队和海军到底是一家,总不能泼弟兄的冷水吧?

文章图片13

倒是在“鱼鹰”实际上舰部署后,航母指挥官发现了额外奖励——空中加油。

美国海军自 A-6“入侵者”攻击机和“海盗”反潜机退役后,航母上的伙伴加油一直是由“大黄蜂”来兼职。但是,舰载机并不是每次降落都会出现多次复飞或者长时间等待进场分配,燃料耗尽的情况…可是,作为航母舰载机的一项重大安全保障,“大黄蜂”的航油救援总不能等到天上的其他“虫子”真的油箱快见底了,再紧急弹射吧?特别是大编队回收的时候,“超级航母”上也很难再清出一条起飞通道…

文章图片14

▲F-18E/F“超级大黄蜂”又被经常戏称为“塑料虫”、“虫子”。

文章图片15

▲可以看到:10万吨级的航母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舰艏弹射区也会被占据,这时候要有紧急放飞的,只能用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和已经在进场的舰载机抢时间...这会打乱空管调度。

这时候“鱼鹰”加油机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它不用提前升空待命,但需要它的时候甲板上只要给个角落,就能拔地而起去救援那些再不“喝”上一口就得直接和大海亲吻的“塑料虫”!

文章图片16

▲以后这活就交给“鱼鹰”了,好在倾转旋翼机的速度能适应喷气机的低速下限。

文章图片17

▲还有航母“快递”,虽说得要把包裹( F-135发动机)拆成两部分。

这下明白“鱼鹰”的问题出在哪了吧——

空军要求满足载荷、航程、飞行高度的指标;海军陆战队要的是旋翼可折叠、尽量多拉快跑;海军在那凑热闹,提出的反潜和预警型自己都不是很喜欢,而美国陆军呢?有人问过陆军的感受吗…倾转旋翼机本来就是人家陆军提出的项目。

文章图片18

▲美国陆军:你啥都能干了,唯独对沙子过敏...

结果“鱼鹰”变得和F-35“肥电”一样,满足多军种要求下矛盾产物的结果是:妥协、复杂、增重、更复杂!

文章图片19

到头来还把美国陆军最需要的“武装突击型”和“战斗搜救型”都被取消了,就更别提什么电子战的EV-22和“迷你小炮艇”AV-22了——订单量的减小加之越来越复杂,单价能不涨上去吗!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未能实现的部分“鱼鹰”变形。

这就不难理解美国陆军为什么统共只采购了200架和陆战队同标准的MV-22B,又转而寻求贝尔公司的第二代倾转旋翼机V-280…

“鱼鹰”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定位多军种通用直升机的替代计划泡汤了!

文章图片22

作为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倾转旋翼机,技术上的跨度、功能的日趋复杂本身就意味着风险,“鱼鹰”曾经所遇到的问题并不稀奇;过去和未来,类似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产物大都是以失败的代价堆砌起来的...

最关键的是,“鱼鹰”虽然问题多多,但毕竟在性能上大大跳出了传统直升机窠臼,而第二代的倾转旋翼机已经升空准备补完前代缺失的版图了——

不过是“一步”换作“两步走”而已!

文章图片23

▲未来看我的!

日本冲绳县的老头老太太们肯定不明白“鱼鹰”的价值,除了孙儿上下幼儿园的安全之外,他们大概也不想明白——

但作为自卫队的决策层,难道看到的就只是“鱼鹰”的事故吗?

文章图片24

(连载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