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二0)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痰饮治疗/苓桂术甘汤

 火帝养生_WSH 2022-10-24 发布于云南

第四节、痰饮治疗

一、痰饮治法

【原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水液积聚胃肠。如果是胃肠道水液的积聚,就应该用温药和之。“当以温药和之”用温药调和。就是用热性的药来调和。

【要点延伸】

各种原因的胃肠液体增多, 用温药治疗是其基本原则。

二、心下痰饮证治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 (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心下有痰饮”,心下,指的是胃的上口的位置,也就是上腹部有痰饮。

“胸胁支满,目眩”,指的是两胁胀得慌,而且还有目眩,也就是眼睛发黑,尤其是有的人蹲下去,一起来就出现眼睛发黑,这种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

苓桂术甘汤里的茯苓用量还是很大的,用了四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克。桂枝,白术大约也是现代的四十五克。甘草三十克。这个煮法也很简单,用六碗水煮成三碗水,每次服一碗。就是喝了苓桂术甘汤,小便就通畅了。

这也不可以当成是利尿药,与五苓散是一样的,也是把血容量提升了,肾脏冠状增多,小便就多了。

【要点延伸】

“分温三服,小便则利"的启示:该病除了“胸胁支满, 目眩”外,还有“小便量少”。这是现代的什么病?其实就是胃肠炎,胃肠炎出现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上没有力气,眼前发黑,肚子胀满。这是水液聚集在胃肠之内,张仲景常会说到肠间有水气,这个肠间,并不是肠子与肠子之间,而是在肠道的肠腔里。胃肠里有水液停聚,则”胸胁支满"、血容量不足则"目眩”并见"小便量少”。这个时候就是用苓桂术甘汤,这与五苓散很类似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