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读《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蓝婷的梦 2022-10-25 发布于河北

本学期,名师工作室推荐阅读书目中有《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我迫不及待去图书室“抢”来,用手抚摸着封面,我太喜欢这本书了,心中有种特殊的滋味。几乎是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的。然后,放在我的枕边,一有空再读,再阅,再思考。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收获。啊,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啊!

与于永正老师,是有一些渊缘的。应该是2011年夏,七十多岁的于永正老师来邯郸讲学,学校没安排我去学习,我硬是自己坐公交车到邯郸,亲自目睹了一代教育大家的风采。于永正头发已接近全白,但他慈眉善目,笑意盎然,上课时是激情四射,注重启发,语言幽默,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训练了思维。会后,于老师回休息室休息,我鬼使神差地跟了过去,就像一块吸铁石,吸引着我。我走进房间,靠近他,于老师一脸微笑得看着我。我鼓起勇气,向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具体问的什么,我是记不清了,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于老师站起来,和蔼地回答我的问题,还配以恰当的手势。讲完后,我向于老师道谢,不想再打扰劳累的他,就退了出去。出来后,我心中似激浪翻腾,一代大教育家,竟肯为我这样的无名小辈讲解问题,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那么耐心,那么诚恳,这是一种怎样伟大的人格呀!会议结束,我自己掏腰包,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于老的两本书——《教海漫记》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集》。回家后,我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阅读,从中汲取知识的甘醇,视如珍宝。

去年12月份,我要参加全县的“风采杯”教学大赛。想讲《写好提示语》,印象中记得,于永正老师讲过类似的课,早起时,我想,何不参考一下于老师的教学思路呢?我打开电脑,搜索“于永正”,头条消息却是于老师于当日凌晨去世的消息!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可能?印象中的于老师虽年事已高,但精神是相当好的呀!怎么会说走就走呢?心如刀割,就像自己的一位至亲去世。我甚至想,如果用我卑微的生命换取于永正这位教育大家的重生,我都是愿意的。于永正老师去世了,我鼓起了勇气,参考了于永正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县比赛时,一举夺得第一名!我最先告诉的人是于老师,我心中对于老师说,于老师,是您的影响,让我得了第一名,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您在九泉之下对我的保佑吗?我要鼓起奋斗的勇气,接过教改的旗帜,尽我所能,即使只是绵薄之力,微不足道,也要跟随你的脚印,在小学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洒下自己的汗水,献出自己的青春。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法,概括为“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之路。重情趣,于老师的课,没有枯燥的讲解,没有教条的答案,有的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有的是赏心悦目的情趣,学生在情意浓浓,趣味盎然之中习得知识的和技能。重感悟,强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机械地灌之,味同嚼蜡。重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悟的积累。这一点,我奉令先行。每天,我都让学生写素材,记下生活中的亮点,记下生活的感受,记下有情趣的语言。只有“厚积”,才能“精发”。重迁移,即是重运用,学以致用,不要把学生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重习惯,即培养良好习惯,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等等。我们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一心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疲倦,勤勤恳恳,待人温和,心胸宽广,可谓当代之“孔子”!于老的文章,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真是一座随学随新的教育知识的宝藏。我要像于老一样,孜孜不倦地,因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理论武装头脑,实践磨练技能,为了小语事业,贡献出我的所有!

2018.6.27 凌晨于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