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闲书不闲,涉猎广泛才是成才幸福之道。 何谓闲书?顾名思义,无用的书,阅读这种书只为增进个人乐趣,和考试无关、与专业无涉。读闲书就是为了高兴。因为“闲”与“用”相对,所以闲书历来被怀疑轻视,甚至在父母眼里无异于“精神鸦片”。别说父母长辈,就连我辈自己,恐怕在耐不住冲动抓起“闲书”时也会暗自告诫自己,“就看一眼,就看一会儿,我可不是玩物丧志!”怎一个纠结了得。 在纠结中,我度过了小学中学大学,看了很多闲书。 因为爱看闲书,尤其爱看军事历史体育题材和中外小说这类闲书,我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闲而无用的知识。比如杰克·伦敦、海明威或者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大段独白,比如《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很多词牌曲牌,再比如“三大战役”中敌我双方所有参战部队的番号和师以上将领姓名…… 可惜的是,这些知识在考试中毫无用处,显不出我有任何过人之处,只是让我闲中生趣,活得开心。 即便如此,我还是对闲书充满了好感,觉得闲书不闲。 当我刚上大学人地两生孤独胆怯之际,是脑海中那些以弱胜强的战例在帮助我树立信心;当我职场失意萌生颓废时,是《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永不放弃的信念挽救了我;当我暗自纠结是否踏上业余写作之路时,是小说《马丁·伊登》里男主人公孜孜不倦的写作练习激励了我。 也就是说,在我所经历的人生屡次至暗时刻,助我考高分进大学的教科书远水没能解近渴,倒是平素拿不上台面的闲书拉了我一把,让我顿时感慨万千。 闲书不但不闲,有时候还能“歪打正着”,在业务上助我一臂之力。记得二十年前,也就是我刚上班成为见习编辑的第二天傍晚,领导突然让我帮忙撰写单位内刊的卷首语,而且必须在隔天早上交稿。之前的卷首语被上级推翻,所以此时领导找到我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 我收集了前面几期内刊,吃过晚饭花了两个小时浏览内容熟悉特点,然后就把脑子里海明威、萧伯纳、莎士比亚等等那些闲书看来的好词好句排列组合,完成了一篇近千字的短文。结果领导满意上级通过,我也从此被归入了可以培养的“笔杆子”行列。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无用与有用,好书与闲书,其实都是相对而言。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与中招高考择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说不定就是未来能帮你一把的最佳工具。 闲书不闲。对于一个学习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同样适用。因为所有这些看似“无用”的技能,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用复杂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拥有一种比直来直去照本宣科更理想更实际的思维逻辑。 如果用我个人的“小确幸”还不足以彰显主题重要性的话,那就不妨多引用几个“牛人”的事例来佐证。 很多人都以为写出《黑天鹅》这一经典著作的塔勒布是个师出名门的经济学家,其实不然,人家以前是学哲学的,后来才改行进入投资领域。这也就不难解释他的眼光和笔触总能打破常规;很多人以为“苹果教主”乔布斯能掀起手机革命浪潮,要归功于当年美国的科技发展和硅谷的人才优势,其实也不尽然。人家年轻时追捧迷恋东方智慧,还专程到印度学习艺术修炼身心,否则也不可能单凭一句心血来潮的“No button(不要按钮)”就奠定触屏手机的江湖格局。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伟人其实都是浸润了多种学科多种知识,遵循了复合成才的道路。很多理工专家其实也是文学爱好者,不然科学就成了一项单调无趣的苦差事。同样的道理,很多文学家也是爱好广泛,不然他们又如何能把文章作品写得生动有趣呢? 如今,互联网已经推平了很多行业学科的门槛,融合创新、复合成长,培养出一个触类旁通善于跨界的人才,才是契合时代发展的硬道理。我们越来越发现,如今的社会可能不单需要考高分的应试性人才,还需要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应对趋势的全新人才。这是世界本来的规律,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复杂的,既然世界是多维度的,那么适应世界的人才也应当是多维度的。而赋予人才多维度的渠道,很可能就是那些闲书,那些表面上或者短期内“无用”的知识。 即使你来抬杠说,我除了会混口饭吃,别的什么爱好兴趣都没有。那大概也需要你去学会经营家庭,学会善待家人。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曾面对记者提问说,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不是从哈佛辍学,也不是创办“微软”,更不是拿到第一笔投资,而是和妻子结婚,从此有了理想稳定的家庭生活。虽然他老人家如今也闹出绯闻离了婚,但他这番话却不能一并被扔进垃圾堆。 在女儿这一代孩子当中,谁能够把自己掌握的非实用见解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谁就有了这个时代最急需的批判性思维,谁就是最抢手的跨界人才。 我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确立以下几种技能。 一是探索能力,让孩子学会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中找到线索,从容求证,而不是墨守成规地一味死记硬背,为高分拼命;二是沟通能力,让孩子学会与陌生人群沟通并融入,快速与群体建立契合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群体或机构;三是适应能力,让孩子鼓起勇气面对新事物新挑战新格局,懂得在空白领域掌握先机制定规则;四是领导能力,让孩子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学会知人善任,学会运用权力。 只要是与这四类领域相关的任何“无用”的知识,其实都是对孩子未来有用的工具。既然我从这些“无用”中发现了价值,我就一定会引导孩子继续在“无用”或者兴趣的海洋中遨游。相信她会在其中感受到乐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地进行能力知识技能的迁移、融合。 闲书不闲,涉猎广泛才是成才幸福之道。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