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文化积淀与传承,缔造大学文化心理场的构建

 渐渐见见 2022-10-25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大学人才战略必重人才赓续,人才赓续必传承大学历代知识分子所创之精神与价值在时间演进逻辑下的内在承接与绵长。除此,人才赓续还意味着人才体系的更新换代和“差序格局”,更新换代强调补充新鲜血液,“差序格局”强调不同时间序列上的人才梯度与结构,新老交替、新老互补、新老共生应为时间序列中应有的人才格局。人才赓续是人才体系结构的延续与更新,要义是大学文化积淀与传承,同时也是大学历史的缔造和大学文化心理场的构建,关系大学气韵、大学精神和大学风格。

一、放大人才效应是大学人才战略的功能表征

第一,人才效应体现在引领效应。引领效应即人才引领大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创新和人才群体建构的积极作用力。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建设中,无论部委所属大学抑或各省市地方大学,无不深谙人才引领效应的基本规律。管理者们深刻意识到,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竞争力,人才实为大学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才引领可从两个方面论。一是名家、大师或顶尖专家型人才的引领效应。例如,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名家、大师云集,他们不仅引领了北京大学制度、学术、教学、文化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与创新,更是引领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的深刻变革;科学家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全职而归国,“两年后,以施一公为代表的清华生命科学领域一批高水平归国人才的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在中国同样能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仅从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来看,学科带头人或一流学者对于大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效应。二是整体性、结构化的人才群体所产生的引领效应,典型特征是由群体性合力与正能量的凝聚所生发的学术累积性革新(范式创新)、教学实践模式革新和大范围社会服务作用力,学术上一般表现为理论流派构建或学派创立,教学上一般表现为特色化教学深度变革与教学成果孵化,社会服务上一般表现为区域性持续支持力(地方大学最为鲜明,如地方大学服务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人才效应体现为聚集效应,引领效应与聚集效应存在密不可分的现实关联和逻辑自洽。大学人才聚集效应指人才在大学人才资源、学术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聚集作用,也指人才聚集对大学及其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人才聚集强度越大、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意味着国家、区域或大学的人才竞争力更强,人才聚集效应往往更为明显。例如,国家对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其中之本意正在于通过大学人才聚集,加强高等教育人力体系构建、高等教育繁荣振兴,发挥西部、边疆地区人才聚集效应,推动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中国区域发展平衡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就大学内部而言,人才引领效应一般会促发人才聚集效应,推动学术共同体与教学共同体构建。人才凝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名人效应”、政治因素(如组织安排)、社会因素(如“学缘”)、经济因素(如人才待遇)等。“发展平台”因素是人才聚集的关键性条件,发展平台指向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形式类型丰富多样,如各大学普遍建立的“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研究院”“实验室”“产业园”“科技区”以及长期竞争建设的学位点等。在很大程度上,若干发展平台的构建引发了区域与大学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平衡分布,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人才聚集效应。在此意义上,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各类研究平台建设,引领国内人才合理流动和聚集,壮大地方大学人才体系,服务地方政府和社会,无疑是应有的正当合理之举。

第三,人才效应内含文化效应。大学人才的文化效应体现为由人才因素而产生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效果。大学治理往往在超越制度主义、管理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意义上生发出更具生命感和人文性的文化治理实践,体现为学校人才群体的文化行动所展现出的文化效应,实现大学人才的文化引领、文化凝聚、文化感召、文化变革、文化创新、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纵观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百年历史,可以看到,人才的文化效应正是人才力量与价值的根本呈现。在大历史意义上,中国大学人才文化效应可以在“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开放”“千禧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等历史转折点上发现其经典表征。比如,由近代知识分子引领发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象征的旧文化变革与新文化范式创造,其中的文化效应又深刻展现为改革组织文化凝聚力、政治文化向心力的迅速形成,同时,也正是在这一文化运动进程中,大学人才群体乃至社会大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被迅速唤醒与重构;又如,在开放”转折点上,中国高等教育文化生态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活力,以及由此引领激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文化创新活力;再如,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国大学普遍达成“新时代”价值共识、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由此迅速形成“新时代”思想与学术文化的集体性创造,为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文化气质、文化风格的现代教育体系、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奠定了新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力量。

从大学本身看人才的文化效应,主要体现为人才在凝聚学术价值共识、人才培养价值共识和构建学术文化共同体方面的主体力量,以及在营造健康、向上、活泼和共生性文化生态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有学者认为,“大学对社会价值的塑造、大学内部共享价值的凝聚、大学内外文化冲突的解决,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文化行动”,这种实实在在的文化行动的实质性,就体现为大学人才的文化行为及其产生的文化效应。大学内部文化效应的发生又衍生出大学之于区域或地方社会的文化效应,体现为由大学本身释放的文化力量对区域或地方社会文化的积极改造力和深度影响,它的核心表征是社会大众思想观念、思维习惯、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正向引领,并导向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文明。

二、注重人才赓续是大学人才战略的关键行动

人才短缺、人才断层、人才流失等皆为现代大学人才战略首先直面的现实问题。人才体系本身的完整性和赓续性是一切人才价值与人才效应的基础前提。赓续人才并始终保持人才体系的活力、创造力和价值力无疑是高校人才战略的关键行动策略。

第一,队伍序列问题。如果说“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全面完成人才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那么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序列和结构完整便是实现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上,出于大学知识传承与创新、培养青年学子全面人格和综合素质的价值逻辑,大学必然要构建起一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多个知识形态或知识领域的整体性人才序列。在大学服务政府和社会的智库性质上,面对诸多作为整体且复杂的现实问题,大学必将走向基于多学科交叉、多知识领域融合、多技术方法混合的人才序列建构。以问题为导向的大学发展逻辑要求在人才队伍的内部实现素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发展,形成基于现实问题、知识生产和学生培养的多样化、共生性人才格局。

第二,平台序列问题。大学人才战略中基础性的环节是平台序列的构建。大学场域中平台建设的宗旨是吸纳、凝聚和发展人才,实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政治参谋等的复合功能。平台是缩小的大学,或说是大学的投影。平台严格遵循大学本性和教育本性。平台序列体现为知识序列、问题序列、人才序列、功能序列和价值序列,建立于知识发展逻辑、问题导向逻辑、人才发展逻辑、功能定位逻辑和价值实践逻辑。知识逻辑层面,平台建设需要考虑知识多样性和知识整合性,促使平台能够更为充分合理地推进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和知识演进;问题导向逻辑层面,平台建设需要立足多重性问题空间,如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实践问题等,展现平台敏锐的问题意识、开阔的问题视野、准确的问题分析和实效的问题破解;人才发展逻辑层面,平台建设需充分考察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不同人才类型的发展趋向,继而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地配置人才发展资源、匹配人才发展条件;功能定位逻辑层面,平台建设需回归大学本质,自觉面向国家与社会、知识与应用,准确定位国家智库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知识发展功能和人才成长功能;价值实践逻辑层面,平台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实事求是、坚韧持久地展开研究行动、教育行动和服务行动,实际地发挥平台效应,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多重价值意蕴。

第三,时间序列问题。人才赓续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突显人才战略的历史意识和纵向视野。赓续问题的实质在于传承,存在传承方能再言赓续,无传承便无赓续。故而,人才赓续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体现在精神与价值之维,亦即说,根本性的人才赓续在于精神与价值的传承,此为深层意义上的历史积淀。作为价值与精神的文化传统,唯有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流淌,方能获得生命并得以延续更新。

结语

大学人才战略的要义之一是发挥人才效应。人才效应即人才影响力和价值力。人才影响力,简单说就是特定人才在引领发展、凝聚合力、塑造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力。人才价值力即通过人才影响力而达到的人才政治价值、人才战略价值和人才创造价值。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高等教育强校无不通过人才效应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通过人才效应推动大学人才体系的可持续性建构和螺旋上升式发展,进而促进学术繁荣和教学成效。人才效应实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