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建朋山水画,光与色的世界

 泊木沐 2022-04-29

周建朋,1980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永嘉县。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温州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15

文/冯海涛

中国画自古至今流传下来了许多旷世之作,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士山居图》,沈周的《云际停舟图》等。这些山水画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各自都有时代的印记。而这点也说明了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是离不开时代文化的。也是画作是否具有艺术性的审核标准。山水画一直都是中国画类重要的画类,所以每个时代都有众多的山水画家。可是我们纵观历史,每个时代能够留下传世之作的画家却并不多,甚至一个时代也就有一两个画家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画家只知传承而不知发展,不知道时代文化的重要性。现当代也是如此,大部分山水画家只知传承,而不知加入时代文化。从而大部分山水画都是“或宋、或唐、或明元”而少有时代。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为发现艺术而成立的“学而有述”中国当代水墨画展(云展)承载着发现优秀艺术家的使命。在使命的促使下,发现了一位在传承中创新的山水画家周建朋老师。其运用传统笔墨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把时代的文化融入,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画表现方式。周建朋的山水画大胆地增强了水墨效应和色彩元素的融入。把线勾勒的山体表现形式削弱,真正地把写意精神所呈现。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我们观周建朋的山水画作,还能看到其运用墨色而形成的光感效应,在这种光感效应和墨色的纯度、明度所呼应,把山水在雾中、在阳光下,在雨后彩虹中的映射形象呈现,表达了从来没有人去发现的山水之美。正如原新华社副社长、新华书画院名誉院长何东君先生对其山水画的定义“空山滴翠”为其作品的审美理想。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周建朋《爱琴海组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