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病是什么病?

 秦楚古方 2022-10-25 发布于陕西
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解析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01篇原创文章

厥阴证在伤寒论里的篇幅很杂,所以后世医家对于厥阴证也是众说纷纭。胡希恕认为厥阴证只有四条,将其余条文单独化金匮厥利呕篇章之内。

而更多的医家则认为厥阴证就是肝病,那么厥阴究竟是个什么证型,本文从几个中医家的注解来诠释一下厥阴证的内涵。

1、伤寒悬解论厥阴

厥阴以风木主令,胎于癸水,而孕丁火,协子气则上热,秉母气则下寒。子胜则热,母胜则厥,热为人关,厥为鬼门。胜负往来之间,中气存亡,于此攸判。热胜则火旺而土生,厥胜则水旺而土死,人鬼之分,由是定矣。

翻译:厥阴经为肝经,正常表现为肝木,如果呈现为厥阴证就表现为气郁而风生的状态。厥阴经从足少阴肾生发,而孕育心厥阴心包经相火。如果随厥阴心包经则表现为上热,随足少阴肾精则为下寒。

厥阴证的表现,或变现为上热,或表现为下寒(厥冷)的状态,这种寒热交替的状态,导致脾胃中气衰亡。相火旺则脾胃生,少阴肾寒则脾胃不生。人的生死由此而分定。

然土之所恃者,火也,土虚则君火不能胜水,土之所克者,水也,火衰而寒水遂得侮土。少阴之病,趺阳操其胜势,而多负于寒水厥阴之病,趺阳处其败地,而水木合邪,凌侮弱土,焉有不负之理乎。是以厥逆吐利之条,较之少阴更甚,是皆趺阳之败也。

翻译:脾土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相火是否旺盛,如果脾虚火衰,少阴寒湿之气就会侵袭脾胃。少阴病脾胃之气(相火还足)尚存少阴虚寒,厥阴少阴虚寒相火不足,所以脾胃虚弱,形成上吐下利而寒厥冷的状态,比少阴寒证更甚,导致脾胃之气更加衰败。

其利多于吐者,缘五行之相克,各从其类。胆胃皆阳也,阳主下降,以胆木而克胃土,气逆而不降,故少阳、阳明之病,则呕多而利少肝脾皆阴也,阴主上升,以肝木而克脾土,气陷而不升,故厥阴、太阴之病,则呕少而利多。土主受盛,而木主疏泄,胃本不呕,有胆木以克之,则上呕脾本不利,有肝木以泻之,则下利呕利者虽脾胃之病,而实肝胆之邪也。

翻译厥阴证只所以下利的情况多而呕吐的情况少,是因为五脏六腑阴阳属性的相互影响。胆和胃属于阳,在肝阴阳和合的情况下,胆汁本应下输送到胃底之脾脏帮助消化,但因为肝寒而胆汁上逆到胃,就会出现少阳证的呕,以及胃气不能下降而上逆的情况;肝和脾属阴,如果脾阳不足,阳气不能生发,脾胃之阳气本来通过肝生发但因为有寒湿之气,反倒被肝向下疏导所以导致下利。如果不受胆和肝的影响,单纯的脾胃是不会出现上呕下利的情况。所以呕和下利的情况,虽然表现在脾胃,但缺失肝胆实证。

顾厥阴阴极之脏,阴极则阳生,挟母气之寒以贼土者,厥阴也,孕子气之热以生土者,亦厥阴也。水木侵凌,土崩阳败,忽而一线萤光,温存中气,中气一苏,煦濡长养,渐而阳和四布,上下升沉,手足温生,呕利皆止。出寒谷而登春台,亦厥阴之功也。厥阴之于趺阳,或为罪魁,或为功首,以其阴阳胜负之无常也。《素问·本病论》: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其厥阴之谓与!

翻译所以厥阴这个极阴之脏,促相火生脾胃,促少阴虚寒导致脾胃不生,或者在下寒上热脾胃不生的情况下,忽而阳气回生,中气渐生,这些都是厥阴肝脏的功能,所以厥阴肝表现为阴阳胜负无常的情况。

2、张锡纯论厥阴

传经之次第,由少阴而厥阴。厥阴者,肝也,肝为厥阴之府,而肝膈之下垂,与包肾之脂膜相连者,即厥阴之经也。为其经与少阴经之脂膜相连,是以由少阴可传于厥阴。厥者逆也,又尽也,少阴自少阳、太阴传来,而复逆行上传于肝,且经中气化之相传至此,又复阴尽而阳生也,是以名为厥阴也。

翻译:厥阴是由少阴传变而来。厥阴是肝,肝膈膜下垂与肾外治脂膜相连,这就是厥阴经的形质,因为相互联系,所以可以从少阴经传递之厥阴经。

厥寒气上逆,也是极寒之气。是少阴虚寒之气经少阳(少阳三焦不通畅的状态)、太阴(脾胃虚寒的状态)进一步上逆导致肝寒肝,但脾胃中气阴尽而阳复的状态。

3、郑钦安已医理真传:厥阴阴经证

厥阴一经,以风为本(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故也),少阳为中气(胆与肝为表里),厥阴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纯阳症,有纯阴症,有寒热错杂症,不可不知也。

翻译:厥阴经,风气是根本,与少阴相表里所以胆之火热在中,表现为阴寒证。厥阴分为厥阴经证、纯阳证、寒热错杂证。

少阴之客邪未罢,势必传于厥阴,则治厥阴,必兼治少阴;若全不见少阴经症,而独见厥阴,则专治厥阴,方为合法。

翻译少阴证未愈,势必传之厥阴,所以两者大多必须兼治,如果不见少阴证,就专治厥阴

经症者何?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也。夫厥阴之木气,从下起而上合于手厥阴包络,包络主火,风火相合为病。风火相煽,故能消;火盛津枯故见渴,包络为心之外垣,心包火动,故热气撞心而疼;木气太盛,上凌脾土,土畏木克,故饥而不欲食;蛔虫禀厥阴风木所化,故吐蛔;木既克土,土气大虚,若更下之,故利不止(是促其生化之机也)。主以当归四逆汤、乌梅丸两方(当归〔四逆汤〕是经症之主方,乌梅丸是厥阴之总方)。方中寒热并行,重在下降,立法大费苦心(细玩长沙歌括方解,便易明白)。

翻译:厥阴经证就是乌梅丸证。厥阴上合厥阴心包,风火相山,火盛津枯所以消渴;心包火旺扰乱心脏所以心中疼热;风气太旺,脾胃虚寒,所以饥而不想吃饭;因为脾胃虚寒如果而误认为的胃实而用下药,更会导致下利止。

至于纯阳一症,乃客邪从本经之中气所化也(少阳主君火,客邪从火化)。故见热深厥深,上攻而为喉痹,下攻而便脓血(外现张目不眠,口臭气粗之火象,有似阳明腑症形),在上则以黄连二冬阿胶鸡子清,在下则以黄连二冬阿胶鸡子黄治之,此润燥救阴之意也。

翻译:这个指的是厥阴证呈现出的纯阳燥证,所呈现出来的热深厥深,上出现喉痹,下出现便脓血,外出现眼睛睁着睡不着,口臭气粗的热象,所以可以用黄连麦冬天冬阿胶鸡蛋清或者鸡蛋黄(黄连阿胶汤),润燥救阴。

若纯阴症者何?原由客邪入厥阴,不从中化而从标化,标为至阴,客邪亦阴,故病见纯阴(外现必目瞑倦卧,身重懒言,四肢逆冷,爪甲青黑,腹痛拘急等形,是也)。法宜回阳,阳回则阴消,而病可瘳矣

翻译: 厥阴的纯阴证,呈现出来的就类似少阴证的闭目倦卧,身重懒言,四肢逆冷,手指甲青黑,腹部疼痛拘急的状态。治疗需要回阳。

至若错杂者何?标阴与中同病也(外现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烦热,频索冷饮,饮而即吐者,是也),法宜大剂回阳,少加黄连汁同服,寒热互用,是因其错杂,而用药亦错杂也。

阐释:厥阴处两阴交尽之区,,病至厥阴,寒热错杂,阴阳胜复之象。郑钦安将厥阴证分为经症、纯阳症、纯阴症及寒热错杂症四种,而以乌梅丸及当归四逆汤为其总方及主方。乌梅丸经历代医家应用,确认为是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并为扶正安蛔的良方,近人以治胆道蛔虫及某些下利的肠胃病,多有良效。

当归四逆汤所治则为血虚偏寒之症,以当归甘草为主药,合枣、芍、桂、细、通草,甘苦辛温同用,而达养血温经散寒的目的,立法亦大费苦心。

热深厥深之喉痹及便血等症,用润燥救阴之剂,而因在上在下之不同,鸡子有用清与黄之别。若现纯阴寒厥之象,又当用四逆以消阴回阳。

若现吐利厥逆,烦热饮冷,腹中急痛,则是厥阴少阳寒热错杂,标中同病,又当大剂回阳而少佐黄连汤同服,从阴以引其阳,是郑氏活法圆通妙用。

            

采药东篱下|悠然中南山 

扫描二维码      中医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