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夏磊走进上饶县五小分会:你可以读些什么书?

 珍影像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座谈会后合影——摄影:湾湾)

2017年4月17日下午,落英缤纷的春雨里,走进五小。

恰逢放学时分,看着排好队,欢快背起书包准备离校的大小孩子们身影,不由也心生欢愉——能读书的时代,是真正的幸福时代。

心河文苑,是五小方康河校长支持分会会员阅读、创作,特意让学校给腾出供分会活动的小书房,布置得很是温馨。书架上的书目,既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也有不少国外名著,甚至还有当代畅销书,我一眼发现居然有冯唐的。

五小这书房里的许多书,竟都是我不曾读过的。再听完夏磊《读些什么书》的讲座,更觉惶恐。最近行文时,总觉难以完整表述个人情绪------传统书籍,始终阅读不足。

许多人以为,不断阅读与码字一定是要获得什么。

其实,获得最大的,从来就非功名利禄或名声,而是自己内心的丰盈与强大。你会在阅读与码字间,不断思考人真正需要什么?能做到怎样?能付出什么?

胸襟阔大,海纳百川。读过无数好书,才能做个有意义的人,才能留下有意义又有使命感的好文字。

特整理一下夏磊讲座的笔记,分享并督促自己去搜索阅读执行之。

(五小分会的书房——摄影:珍儿) 

*4月23日是全国读书日,怎么写散文不如说一下读什么书,读了什么书就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

*中国历史就像一篇散文,也是由散文来写成的。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形散神不散,不断有亮点。

一、推荐一些具可读性,代表性的散文给大家:

(1)《尚书》

其《夏书》有,夏后太康失国,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其一曰:“……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政治思想。《五子之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对中国最早的帝王亡国的叹息。

(2)《论语》

儒家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述,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其修齐治平尚礼和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归纳起来的儒家仁爱道德内涵有十大原则:恭、敬、正、宽、忠、信、俭、惠、让、敏。

《论语》是“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吼吟”,在当今都没有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还是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意义。

(3)《孔子家语》

其实是对《论语》的注释。王肃在《孔子家语》中,详细记录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孔子家语》也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由于王肃收集在书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

书中许多故事和孔子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现代的我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于孔子教育要不要收费的争论,很有意思——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有人认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自然是高尚的,但孔子并不白干。修即腊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条捆拢在一起的腊肉。孔子要他的学生初见面时给他送十条腊肉,作为学费。这是他收费的最低标准,底线。凡自愿给我送上十条腊肉,我从没有不教他的。孔子实话实说,就这样简单。孔子说,不好意思,本人也有家小,每日青菜豆腐总不可少,就收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台湾傅佩荣先生《〈论语〉心得·束修问题》引东汉儒者郑玄的解释,以束修为年龄之别称,说孔子的话应该念成“自/行束修/以上”。是从十五岁(可以行束修之礼的人)以上。或者说,只要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诲。不同意冯友兰先生所说,什么“生活总是要维持的”,孔子不及苏格拉底。

香港的南怀瑾先生,也作了过度解读。依他的看法,问题出在自行两个字。《论语别裁·孔子的学费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三版)解释自行束修,即自行检点约束,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

(摄影:湾湾;出镜:夏磊)

(4)《楚辞》

屈原跳江前的一篇散文《渔夫》精彩句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却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角度看,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汉赋的写法已较接近。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还成功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文学溯源上,都不能不联想到楚辞中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5)史记

*汉代是中国第一个盛世,所谓盛世出华章,司马迁的《史记》出现——不用赋韵的形式写自己的观点。其中个人观点比较多。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铁生已写过《我与地坛》,所以他在北京学习时写了六千多字的《重回地坛》,2016年从中择取了千余字参加江西省第五届井冈山文学奖,获奖。

*三国时期曹操和诸葛亮,曹操在电视剧里以军事家脸谱出现,实际上他更是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

*中国文学史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哭视为不忠,读李密的《陈情表》不哭视为不孝。诸葛亮论君臣,曹操论天下。

*什么功利不如有些珍惜与崇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有用的人有用的书,而是母亲倚在老屋门框上送我们的目光,还有父亲转身回屋的弯曲的背影。(《人民日报》2016年6月7日“干部谈读书”《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

(6)《颜氏家训》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后世各种家训都有参照其。中国最早的胎教就来自于此书,怀孕三个月开始就该到安静处,听音乐。幼年时的教育非常重要,一个人七八岁时阅读的东西会终身难以忘记。

(7)唐宋八大家著作及以后

*唐宋的两次古文运动,就是为改变汉代文章的奢华。唐宋八大家就是以散文著称。建议读一下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写景散文《小石潭记》,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明清由于文字狱,散文多抒发个人感触,必受压抑,而多出小品与戏剧。建议读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民国时期散文既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也有西方文学的流畅。周作人的《乌篷船》和《故乡的野菜》,没有抒情,却可以看到潜藏在其中的感情。张爱玲的《爱》,郭沫若的万字散文《三百年记》。

*解放后散文带有很浓重的热血沸腾色彩,例如《荔枝蜜》,《白杨礼赞》等。

(五小方昌河校长、文学会分会会长陈玲与夏磊畅谈校园海量阅读推广) 

二、注意日常生活的观察,就能掌握好你生活的时代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感言: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时代。屠呦呦的获奖感言。第一感谢父亲取名来自《诗经》,然后感谢毛主席给了中科院的权利,再感谢了道家鼻祖葛洪对植物学的创设。

*江西散文在全国约属第三、四领军梯队。有江子,陈蔚文,夏磊等。第一是北京,第二是广州,接下来就是我们江西。

*散文代表着我们的文化,思想,信仰。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读很好的书,才能做一个很好的人,才能写出很好的文字。

*散文要有一种代入感和亲切感,传达出一种情绪。例《月碎沱江》里传递的忧伤。文章里要靠对比来表达更强烈的感情。

*看书看皮,看文看题

*散文一定是真实的,才有真情实意。

*建议小学生读《诗经》,浅而优美。《论语》亦可以有选择性地读。小说记录的是历史,诗歌表达的是精神,而散文是体验情感。

附录:

夏磊,男,196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散文作家,现任江西省地矿局915地质大队党委书记。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协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着力于散文创作,专注于历史、文化、风物及情感的融合。开展文学创作以来,在《散文》《散文选刊》《海燕》《青春》《创作评谭》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二十几万字。

著有散文集《一路书香》、《秋以为期》、《怀揣植物的人》(合著)。

多篇散文如《夜饮富春江》、《匡庐晚钟》等曾入选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2006、2007年度精选集》、《中国2008年度优秀散文》等文学年度选本,并有作品入选《江西十年散文佳作选》、《建国六十周年江西文学作品选》,《月碎沱江》等多篇作品被选进中学语文辅导教材和各地高考模拟试卷。

曾获第三届“中华宝石文学奖”;作品《十月怀想地坛》获第五届“井冈山文学奖”。

(文中资料备注,多有从网络收集;有关夏磊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校园一角的落花——摄影:珍儿

温馨的书房——摄影:珍儿

会员闲谈读书与创作等待中——摄影:湾湾

夏磊走进上饶县五小——摄影:湾湾

会前小憩——摄影:湾湾

讲座中——摄影:珍儿

听讲座——摄影:杨怡

听讲座——摄影:湾湾

记笔记——摄影:杨怡

被点评作品的分会会员湾湾——摄影:杨怡

《一枕清霜》的序节选——摄影:珍儿

更多活动直达链接:

1、让记录,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第74期:梁晓声与《年轮》,又做客上饶,经过我的人生

3、听读:躲在缝隙里看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