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核看展|故宫开年大展”何以中国”,你真的看懂了吗?(下)

 恶猪王520 2022-10-26 发布于新疆
图片


上期我们讲解了何以中国展的第一单元
这期我们来讲解余下的两个单元——“流”和“汇”


图片

文明诞生于人与自然的抗争
中国幅员辽阔
大江南北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
由此形成的文化也颇为不同
因此,草原文明善骑射
而中原文明则长于稼穑
 
尽管“殊方异俗,歌哭不同”
但在过去的五千年里
这些不同的文化从未彼此隔绝
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
一直是血肉相连,唇齿相依
在交流融合中共同发展
 
这些多元的文化
如同细小而繁多的支流
共同汇入中华文明这条大河
顺着自然发展的历史规律
源源不绝,奔腾入海

图片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有三次
第一次是先秦时期
位于中原的华夏族
和居于四方的西戎、北狄、东夷、南蛮
彼此交流,往来频繁
最终共同融合为汉族
 
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气候变冷和中原政权的疲弱
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游牧民族
开始大举南下,整族内迁
黄河流域的汉族先民
则在这些游牧民族的压力之下
南迁到长江流域
加速了和南方百越民族的融合
这一长达400年的分裂和对峙时期
也是“胡汉混融”的高峰期
正是这种来自塞外的野蛮精悍之精血
让中华文化颓废之躯重焕生机
才有了宏大辉煌的隋唐盛世
 
第三次是辽宋夏金元时期
唐末五代的中原乱世
让东北的游牧民族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
中原的富庶和先进文化
吸引着他们不断南下
在暴力的战争与和平的贸易之中
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
再次掀起了融合的高潮
一个全新的民族诞生了
这就是中华民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放包容一向是中华文明的主旋律
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
中西之间,就有了自发的民间交流
 
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的行动
将这种交流提高到全新的境界
这条丝绸之路
让中原王朝和西方文明有了官方往来
 
中外海上交流也一直十分活跃
广州、宁波、贵县出土的羽人图像
是战国秦汉时期中西海上交往的重要证据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
世界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沉船
更是见证了宋元时期中外贸易的兴盛
肇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元明
中国的海上贸易和交流
持续了近两千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华民族在稳健中发展
依托与各民族交流融合
得益于对外开放
更离不开地大物博的优越自然环境
 
我们的祖先始终对此抱有感恩之心
所以,他们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这些思想融入到文学、艺术、哲学之中
自然意象变成了寄托情感的载体
托物言志
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
这成了华夏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人民的五千年智慧
汇聚成了中华文明
这颗在东方熠熠生辉的明珠

图片
草原文明崇尚勇武
所以“贵壮贱老”
农业文明更依赖经验和传承
因此“敬老慈幼”
由后人祭祀先人的祖先崇拜
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宗庙家祠,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因为农业的重要性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结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的明君
始终牢记荀子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在养民、乐民之乐的自我规训屡见不鲜
以此期盼政通人和、江山永固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正是在这种思潮下
被乾隆认为对自己执政能力的肯定
也是民心所向的表现
而这一民族大迁徙的壮举
也确实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单一民族
而是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伟大民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
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领先于世界
国内的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人共知
但这远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全部
出于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
中国的医学自成一脉,稳健发展
从最早的医典《皇帝内经》
到“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中医对中国古代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极大的贡献
并深刻影响了周边国家
 
因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中国农业的发展一直领先于世界
国人自先秦开始精耕细作
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书典籍最丰富的国家
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
中国的读书人始终关注农业的发展
 
因为农业的需要
中国的天文历法也一直遥遥领先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精度与现行公历相当
却比西方早了300多年
 
因为人民生活居住的需要
中国发明了榫卯结构
这种源自上山文化的特殊柔性木质结构
在承受荷载和抗震效果上
甚至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和钢架技术
而榫卯在中国的运用
远不止建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国读书人的至高理想
莫过于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为这“为往圣继绝学”的追求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古籍最多的国家
即使曾无数次遭遇天灾人祸、外族入侵
中国也依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中
唯一未曾中断文明的国家
 
正是有无数文人学者的如椽大笔
千年后的我们
才能一览古人的智慧
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辉煌
图片

图片

图片


到此为止
“何以中国”展的硬核解读已全部结束
中华文明缘何而来
一直是国内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思考的课题
2001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也正是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追溯中华文明的根源
捋清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
找到中国的“根”
我们才能更自信地立足于世界之林
但民族自尊心和自尊心不能只从历史中寻找
立足历史,着眼现在,展望未来
愿千年后的中国人
再提出“何以中国”的问题时
我们会是精彩的一节
 
想要去现场观展还来得及哦~

图片
“何以中国”展
作为故宫的开年大展
自2022年1月26日开始
至2022年5月4日结束

故宫的开放时间为
周二至周日8:00-16:00
每周一闭馆
一定要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哦
PS:参观故宫禁止携带火种
打火机、火柴等通通达咩

前往故宫,可以乘坐1、120、2、
52、8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
或1号线地铁
在天安门东站下车
或乘坐5路公交车
于天安门西站下车
建议选择天安门东站,步行距离更近

游客过了安检
穿过午门,正对金水桥及太和门
右转,穿过协和门
就到了“何以中国”展厅
——文华殿
图片
图片

文华殿位于故宫东南部
以中轴线为轴
与武英殿东西遥对
如今,文华殿是故宫博物院的
书画馆
此次“何以中国”展
也选择在文华殿布展
图片
图片

参观本展览
需要购买故宫大门票
临展不另外收费
但需提前在故宫公众号或官网预约展览门票
凭身份证验票参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