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故(14)盗泉

 书柜茶室 2022-10-26 发布于上海


孔子不饮盗泉水的典故,是源于古籍记载。

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春秋时期山东省泗水县东北一眼古泉,因曾有一伙强盗占用过,故而当时被称之为“盗泉”。

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却因泉水名为“盗泉”,令人厌恶,于是强忍干渴,坚决不饮此水。

孔子不饮盗泉水的事情被逐渐流传,至今青龙山有个山峪还叫盗泉峪。

孔子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对“盗”之鄙视,用自己的行为,保持自身节操名声,对后人言传身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

“盗泉之水”用以比喻不正当的手段得来之物,“不饮盗泉”则比喻为人正直廉洁。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成为警世格言。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中记载: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极为重要,道德观念是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多以儒家传统道德为遵循指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