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五十五:孔子不饮盗泉之水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道泉峪村,一个用石头砌成的村子

孔子所不饮之盗泉,在新泰市石莱镇道泉峪村,距离放城十分的近,我们开车也就十来分钟就到了这个小山村。一走进村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村子就像是石头做的,围墙、墙壁、道路无一不是石头。村民们都坐在路边聊天,显得十分悠闲。

进村之后,我们就打听盗泉,村民告诉我们再往西走,在村子的那一头。这时有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走过来,村民说跟他走吧,他家就住在盗泉旁边。老人看上去年龄挺高,一问已经76岁了,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了好几遍也听不清,后来他用拐杖在地上写出来,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巩玉蓝。他领着我们往西走,然后又往南拐,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石头围墙。走到一处围墙边,他跟我们说,这就是他的家,他有一子一女,都住在城里,只有他一个人住在这里。我问为什么不跟孩子一起过,他说跟他们过不习惯,还是自己过好。

说着话我们来到村外的小河边,河水很细,但很清澈。小河的边上有口水井,巩玉蓝指着这口井说,这就是盗泉。我走上前去观看,此井用石块砌成个方形,井里的水清澈见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盗泉吗?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要是涨起水来,这个泉就要被水淹了。巩玉蓝告诉我们:“这附近的人家都吃这口井里的水。”

我开玩笑地问:“有没有变成强盗的?”

他笑着说:“没有,一个也没有。”

“看来这个泉里的水是可以喝的。”

“可以喝,好喝得很。你们尝尝。”

泉水不是很深,伸手就能够到。我把手伸到泉里,捧着水喝了几口,真的很好喝,十分的清凉。

村南河边的盗泉

泉边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太,一问已经80多岁了,看上去身体很硬朗。

我们问巩玉蓝,泉边以前立过牌没有,他说没有。他指着南边的岸上说:“原来这里有座庙,后来拆了。”村民还告诉我们,原来泉边有个石制的乌龟,有一次涨水给冲走了。

关于孔子不饮盗泉一事,最早见于《尸子》一书。《尸子》的作者尸佼,战国时人,《汉书·艺文志》记有“《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 “(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按此说,尸佼曾为商鞅的老师,商鞅被处死后,尸佼惧祸逃往蜀国,在蜀国完成了《尸子》的写作。《尸子》原有20篇,后佚。今所见《尸子》一书为后人所辑。关于孔子不饮盗泉,最早见于《文选》陆机《猛虎行》注引《尸子》:“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来此章被收入《尸子》下卷。

盗泉之水好清凉

    关于孔子不饮盗泉一事,汉代的一些著作也多有记载。如《后汉书·钟离意传》:“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但在汉代的一些典籍中,则把胜母和盗泉分成了曾子和孔子两个人。《盐铁论·晁错》就说: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论衡·问孔篇》也说:“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曾子不入胜母之间,避恶去污,不以耻辱名也。”有的甚至把不饮盗泉一事也安在了曾子的头上,《淮南子·说山训》载:“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孔子不饮盗泉,本为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让人们看到了这件事背后的人格力量。孔子为保持自己的节操,宁肯忍受冒烟的口喝,也不饮盗泉之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做人的道理:要想保持高尚的节操,必须注意小事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防微杜渐。孔子不仅以自己的学说及思想教导世人,而且还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世人。所以孔子不饮盗泉一事便成为人们励志、保持高尚节操的样板。从此以后,“盗泉之水”便用来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或不义之财;“不饮盗泉”则比喻为人的正直廉洁;而“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则成为无数人警示自己的格言。《后汉书·列女传》中讲了一个乐羊子妻的故事:“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乐羊子妻就是用孔子不饮盗泉一事来激励她的丈夫保持高尚磊落的人格。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孔子不饮盗泉的故事。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丝风也没有,田里玉米的叶子都被太阳烤得打了卷。一辆马车奔驰在古老的道路上,车后尘土飞扬。车上一位师长模样的人,那就是孔子,一群儒生围坐在他的周围。

由于天气闷热,疲与赶路的孔子们浑身汗土,口喝得厉害,他们多么希望有一道清泉出现在眼前。真可谓天随人意,当他们走到道泉峪这个地方时,果然看到了一道清泉,喜出望外的弟子们拥到泉边,舀起一碗清凉的泉水,送到孔子面前。

孔子正准备喝水的时候,一个老乡走来,孔子随意问了一句:“此泉何名?”老乡说:“其名盗泉。”孔子一听“盗泉”2字,立马停住了送到嘴边的水碗,问:“此名何来?”老乡说道:“前面这座山叫青龙山,山上住着一伙强盗,领头的叫刘夏子。他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搅扰得这一带不得安宁。而这口泉就是他们的饮水之处,所以人们都叫它盗泉。”

孔子听完老乡的话,一下子把碗里的水泼到地上,并告诉弟子不要喝此泉之水。弟子们大惑不解,忙问何故。孔子语重心长地说:“我讨厌这泉的名字,光明磊落的人岂能与强盗为伍!”弟子们听了孔子的话,深为孔子的伟大人格所打动,纷纷将水倒掉,跟着孔子继续赶路。

后来陆续有人家围泉而居,因泉而名之曰“盗泉峪”。据说很早以前泉旁有碑,上书“盗泉”2字。人们觉得“盗泉”太难听,因村南的河流向东流,而此泉之水则向西流,因而改名为“倒泉峪”。民国13年(1924),由本村乡绅刘德身和文人巩兆五共同倡议,将“倒”字改为道德的“道”,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盗泉,有的材料说在泗水东北青龙山。看到这个材料,我开始以为是盗泉的另一说。后经仔细分析,原来此说与新泰市石莱镇道泉峪说指的是一个地方。古代的道泉峪归泗水县,清朝时期划归泰安县,解放以后划归新泰。所以泗水说属旧说,持此说的人不知道今天的道泉峪已经划归给了新泰。

与巩玉蓝老人在盗泉边合影

我们离开道泉峪,已经快到下午400,所以我们决定晚上下榻谷里镇,第二天再去看龟山。我们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到达谷里镇,没有找到像样的旅店,又把车开到羊流。羊流虽然是一个镇,但看上去繁荣多了,街道干净,楼房也多,旅店也很干净。

我对羊流一名产生了兴趣,住下后,便跟店家小伙子唠起此名。小伙子还真没让我失望,他羊流之名与羊氏家族有关。羊氏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公族,为避世乱,迁居于此,因而名之曰“羊留”,后又因羊氏之流风,又改为“羊流”。羊氏在我国虽然不是大族,却出现了许多重量级人物。东汉时期的羊续,在南阳任太守时,有人送鱼,他将鱼挂在庭院里的树上,那人后来又送鱼,他便拿出之前挂在树上的鱼干给他看,所以“羊续悬鱼”、“悬鱼太守”被传为佳话。在羊氏家族中,最赫赫有名的是羊祜。他为西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以征南大将军镇守襄阳,垦田存粮,开办学校,发展教育,澄清吏治,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镇守10年,江汉归心。在羊流镇北有羊氏祖茔,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

                   201382日第一稿

                   2014525日第二稿

                   2014616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