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油枪是一种怎样的武器?

 Loading69 2022-10-26 发布于四川

注油枪,也称黄油枪(Grease Gun),正名是m3冲锋枪。

它既是工业制造的模范,也是工业设计的耻辱,拿电焊和钣金造枪也是没谁了。

为了便宜,为了生产简易,为了不费事儿,m3将偷工减料和粗制滥造表演到了极点。

你信?为了省个拉机柄,他们直接在枪机上抠了俩眼儿,上膛就从这撮个指头往后扒拉。

保险也是从这儿走,他们做了个铁片儿当防尘盖,铁片儿底下焊了个扣子,压下防尘盖的时候扣子正好卡住枪机上的眼儿,这就算保险了。

(M3有转轴拉机柄,容易坏,M3A1干脆省掉了)

这还不够,别人拿削铣工艺造枪身,m3呢?它的枪身就是个呃……钣金技术,卷了一焊,前边儿再弄个螺口盖儿连着枪管一封就算完了。

绝大部分零件都是冲压出来的,据说开发商通用汽车直接用的就是车门的流水线。

全枪最有技术含量的也就自由枪机的弹簧和枪管。

就这破枪,有时候靠肉眼都能看出来,丫枪身做工还不如弹匣。

这是当然的,m3根本就没费神设计弹匣,直接用的汤普森冲锋枪弹匣。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大兵吐槽:娘希皮!破铁皮子三天就能锈穿,唯一不锈的就是弹匣了。

通用汽车的黑心商人当然知道自己的烂枪不靠谱,所以他们还挺贴心地在枪柄里塞了一小管机油,然后还可以把枪托拔下来,配上配套的刷头擦枪。

言外之意,你们自己做个小保养还是可以的,本厂已经仁至义尽,真出了大问题就扔了算了吧,反正也不值钱。

(今天很多M3看上去精良,是因为玩家换了不少副厂件,甚至自己DIY加工过)

不过,虽然便宜、粗糙,但性能上M3没得话说。

它的便宜我们可以理解,美军一开始就想拥有英国“斯登”那样的廉价冲锋枪。

贵点也没关系,比自己手上贵得要死的汤普森冲锋枪省点就行。汤米枪实在太贵,用不起。

1941年时美国陆军军械委员会就对欧洲的战争进行了调查。

他们首先肯定了冲锋枪的有效性,然后又考察了德军的MP38\40冲锋枪。

美国人当时按照《租借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汤普森冲锋枪,因此逐步重视起了这种武器。

曾经汤普森对美军推销了十几年自己的冲锋枪,却始终提不起美军的兴趣。

这下好了,二战一开打,汤普森的订单确实多了起来,不仅美军下了单,英国也下了单。

问题是,汤普森精工细作,相当昂贵,价钱快抵上机关枪了。

不仅美军肉痛,英军也觉得肉痛,迟迟下不了在伯明翰投产汤普森的决心。

1941年6月,让德国逼急的英国人,开发了一款极尽丑陋和简单的新冲锋枪——“斯登”(Sten)。

斯登就像几个水管拼起来的垃圾,《辐射》中的铁管武器都比它漂亮10000倍。

士兵们从审美上很讨厌斯登,称其为“臭气枪”(Stink)。

但臭气枪很好用,性能差了点,却很适合大规模的装备,它便宜得令人发指。

美国陆军军械委员会注意到了斯登。

随着斯登不断的产生改型,在战场上疯狂铺开,美国人看了看自己贵得流鼻血的汤普森,在1942年10月决定“研发自己的斯登”。

美国人先是设计了一款名为M2的“海德冲锋枪”,但这支冲锋枪在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厂家搞不定某些细节。

于是阿伯丁方面决定再设计一种新冲锋枪,要求比M2还简单、便宜,还要大量使用冲压、铆接和焊接技术,能以最少的机械加工快速且廉价的生产。

就这样,M3冲锋枪被通用汽车方面捣鼓了出来,人们用汤普森M1928做基准进行测试,普遍对这把新枪拥有很高的赞誉。

当然,主要打动美军的是便宜好造,这种冲锋枪将成为极其普遍的武器,司机、坦克手、飞行员、二线警卫,甚至医院的女护士都可以装备。

而且M3不同于射速极快的汤普森,它的射速被大大降低,虽然火力也降低了,却因此拥有了优良的操控性。

国会大佬们也很高兴,他们热泪盈眶——“瓜娃子们再也不能浪费子弹了!”

就这样,美军拥有了一款便宜到极点的武器,这些M3质量仅仅维持在品控合格线上,“精品”与它们无缘,但谁都顶不住它量大,只要美国人愿意,他们可以把M3生产到数量炸裂。

战争结束以后,美军开始大量抛售M3冲锋枪,有的价格低至5美元一把,甚至半卖半送;他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留着就是纯粹的破烂。

实际上今天的美军仓库里还有大量卖不出去的M3冲锋枪,前些年还支援过阿富汗,简直小器得可以。

战后有几个国家仿制过M3冲锋枪,如国府兵工署第60厂在1947年仿造了M3A1,称其为“三七式冲锋枪”,也叫“三元式手提机枪”。

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西欧的一大票国家,都曾经在战后成为M3的用户,被这支糙货武装了起来。

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经过现代化改造的M3流行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