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作文训练第(1)期 议论文:如何深入论证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0-26 发布于山东

写作任务

(一)题例呈现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 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 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二)写作点拨
话题1作文的写作范围很明确,就是谈谈孟子“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的“可资借鉴之处”和“不足”。因此,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孟子的设想,既要肯定其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意义,又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话题2作文的写作范围也很明确,就是对“庖丁解牛”的“顺应自然”“保全天性”这两种寓意是否赞同:是赞同其中一种,还是两种都赞同,或是有自己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论点。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阐述道理时要学会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溯因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摆事实讲道理。理充据足,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三)佳作呈现
                         治国之道
                        2013    吕灿
     从古至今,都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孟子对齐宣王所力推的“仁政”,就是帝王得民心的一种方式。
     发政施仁,得到了民心,同时也流传至今,成为了当代“仁”“义”“礼”“智”“信”五大美德的一种,在当今的社会,处处都体现了人仁政,也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好处。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医疗保障脱贫攻坚……,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仁政,才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繁荣昌盛。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仁政,那这个国家的发展必定不会长久。国无法不立,一个国家没有法律的存在,那就不能称之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被称为暴君,在我看来,只有统一了六国,百姓才能安定,战争才会结束。而制定法律,就可以规范百姓的行为准则,知法守法,从而营造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
    反观国外,前段时间的安倍枪击案,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案,就是因为法律的空白,国家的漠视,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只有仁政,秩序就会混乱不堪,人民就会随由自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让人民幸福生活长长久久。孟子希望用仁政治理国家,却遗漏了法律的重要,立法,并非是苛法来打压百姓,而是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利益,就如通过法律来保护公民信息不被滥用,保障公民公平享有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保障人身安全,只有仁政和法制携手,才能共创幸福未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对待人民既要有人性关怀的温度,也要有物质创造的速度和法律保障的强度。
【点评】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因此,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旨在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和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作者正是在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思考其在当时与当下的积极意义与不足,进而指出当下借鉴与发展的意义。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的方式,论证了“仁政”的优势与不足,并旗帜鲜明地指出“仁政”与“法治”并用,才是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糸!本文层次清晰,说理透彻,观点鲜明。
                       保四海,需仁政?
                         2013     张浩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部落到国家,每一次的跨阶段都标志着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可是为什么每朝每代最后面临的确实衰落呢?孟子曾说:“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这究竟是不是一统河山的道理?
      古代从汉朝开始便将儒学作为国教,确立了其正统地位,以“仁政”为核心开始恢复国力,减轻赋税徭役,从而使汉朝达到了国力鼎盛的汉武帝时期,而后来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何不是因为遵循“仁政”而达到鼎盛的呢?所以在古代君主只有以民为本,顺从民意才会天下太平,就如同孟子所说“发政施仁”。可为何这些盛世却又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落了呢?这其中便是那些后来昏庸无能的君王所为,所以“推恩足以保四海”,这显然是正确的。
      而“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又是从何而来?举一个例子,在安史之乱期间,君王昏庸,天下混乱,民不聊生,于是便开始各种起义,最终推倒唐朝,而当时的玄宗却仅仅连自己的妃子杨玉环都保护不了。这便足以论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但是古代政治仅仅只是“仁政”就可以发展下去吗?并不是的,所谓“仁政”有其局限性,君王一味的放宽,而不立法的约束也是不行的,那样只会使百姓一味地陷入安逸无法自拔,就如同宋朝后期那样,虽经济繁荣却陷入了边疆问题之中,所以不管是仁政,还是法治,都需结合使用,这样的社会与国家才会有一直发展下去。
      而放在现代,孟子的“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对我们现代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现如今,我国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其中就少不了儒家思想的借鉴。建国初期我国积极开展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经济,使百姓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积极确立各种法律制度,推进法治国家的初步形成,在这其中便借鉴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与思想。虽然我国积极借鉴孟子的“仁政”思想,但是却是与其它制度结合使用的,并不像古代中国一味的主张“仁政”,所以中国才走上了经济高速发达,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而强前进,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积极开展,在这其中所取得的成功都离不开中国制度的推进,也离不开从古至今儒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孟子主张的借鉴。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孟子的主张其实并没有过时,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虽然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只要肯去创新化局限为有限,那么它对今后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与推动作用的。因此“保四海,需仁政”是值得肯定的。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结构完整。作者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方式,展现了自己清晰的思维过程。
      首先作者扣材料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推恩”是否是一统河山的道理?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接着结合汉唐历史事实从正反两面肯定“推恩”的积极意义!
     但作者的思考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结合宋史论述,治国不仅需仁政,还需法治。
     紧接着,作者又联糸现实,结合新中国的发展,进一步论证“仁政”与“法治”两手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最后,作者指出对于“仁政”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运用,观点深刻,且照应开头,再次肯定仁政的积极作用!
    总览全文,作者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方式,真正做到了深入论证!

                 不顺应自然,也可技盖此乎?

                                 2013   赵雅楠

   顺应自然只是事物的表象,而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所谓“天性“即要保全个性,不是一味顺应自然。

    探寻应该从不停止。在《庖丁解牛》中,庖丁在杀牛的过程中知道了自然的规律,牛的结构,以至于庖丁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用眼睛看就可以做到游刃自如,牛体的结构都一样。如若庖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解牛,他的探索也就停止了,解牛的人无数,庖丁只是解牛之一,为何不断探索,反其道之行,探索更高的境界?

    走不寻常的路。草、木、花、树等一系列大自然的生物是顺应自然发展的,可是对于人类说,顺应了自然真的会在社会立足吗?人类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顺应了自然规律就会变得寻常、普通,所以我们就要走不寻常的路。用“残酷”来形容的史铁生,青年时不幸瘫痪,后身患尿毒症,但他并没有自我颓废,让事情顺应着天道发展下去,而是用残缺的身体展现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灵魂,坚强乐观的他,用笔书写下《我与地坛》等作品,史铁生就是走了不寻常的路,没有了腿,却有了笔。

     保天性,闪耀自我。说过了“反其道而行”,有道,我们更要有性,天性是基本的,一个人没有了天性,也就没有了人情味。古人贤子推崇思想,他们的用意是让人们如何做“人”,做好“人”,我们就要充实自己,做不一样的自己,闪耀的自己。

      当代青年,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而不看表象深入地去看本质。我们不去听天由命,顺应事物的发展,而是张扬个性,做好自己,不断的去探索,也可以让自己高超,书写人生华章,大多有为都是在青年时期创造的!

     反其道而行,社会需要的是人才,需要的是人才去探索,走不寻常路。“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天道不公,我们要保全天性逆流而上,找更高的境界,我不做庖丁,我要做牛改变自己的结构!

     不顺应自然,也可技盖至此乎!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思路开阔,思辨性极强,论证充分,语文极富有感染力。本文强调“保全天性”,而非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并从“探寻应该从不止”,“走不寻常路”,“闪耀自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充分表达了张扬个性的独特魅力,可谓一篇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